《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41 傅立叶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1、傅立叶(公元1772—1837年)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办事员、交易所经纪人等工作。
傅立叶学说的精华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矛盾现象:工业日益发展,而工人却经常失业;产品日益丰富,而工人连面包都吃不上;······他认为生产无政府状态引起竞争,“是一切灾难的主要原因”。他把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叫做“多xue症的危机”[2],揭露了危机的实质。他猛烈抨击唯利是图伪善以及“婚姻交易”、“changji制度”等“文明”社会的丑恶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文明”制度乃是“复活的奴隶制”、“社会的地狱”,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道德,全是资产阶级骗人的谎言。恩格斯说:“傅立叶对现存的社会关系作了非常尖锐、非常生动和非常明睿的批评”。[3]
傅立叶的理想社会,并不废除私有制,仍然存在着阶级。他主张,整个社会应由许多叫做“法郎吉”的基层单位组成。每个“法郎吉”有一千六百人至三千人,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城乡结合。在“法郎吉”中,人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种劳动,并通过劳动竞赛来提高生产效率。“法郎吉”的收入按劳动、才能和资本的多少来分配,其中三分之一作为利润给资本家。他认为资本家只要懂得“法郎吉”的好处就会支持它,并投资、参加。他幻想通过和平改良,达到各阶级的合作,这充分暴露出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空想性质。傅立叶的学说,反映了劳动群众对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的失望和对未来社会的愿望。他虽然还不是无产阶级利益的真正代表,但是他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如劳动是人民的权利并将成为一种享受、消灭城乡对立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妇女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运动的尺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他“第一个确立了社会哲学的伟大原理”。[4]
在哲学上,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是上帝按照数学原则有目的地创造出来,按一定的规律在运动着的,因而具有“最荒唐的神秘主义的色彩”。[5]他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认为“人类情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同时却包含着许多辩证法因素。恩格斯称赞他“是和他的同时代人黑格尔一样巧妙地掌握了辩证法的”。[6]例如,他把过去的历史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他虽把资本主义社会列为文明阶段,但指出,这个文明制度是在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它和每个历史阶段一样,也有自己的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恩格斯说,这是“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7]
主要著作有《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普遍统一的理论》、《文明制度批判》、《经济和协作的新世界》等。
注:
[1] 一八二五年。
[2] 即由生产过剩而引起。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65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57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578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01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