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快奔四的年纪了,还有必要考研吗?
过了25岁之后,时间就好像被装上了加速带,倏忽间就到了30来岁。
中年危机、年龄焦虑、事业瓶颈这些本觉得遥远的词语突然地就和我们扯上了关系。
高薪但被说“吃青春饭”的程序员们,战战兢兢地面临着即将到来的35岁、40岁;太多企业内不上不下的“螺丝钉”们,被年龄追赶着、被“低效、优化、裁员”这样的舆论包裹着,扛着山一般的压力负重前行。
但生活得继续,成年人需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却不能只日复一日地在心里担忧焦虑,实际上什么也不做。
于是有人上班路上听的歌变成了在线英语、有人加入微信读书群坚持每日打卡,还有人买了各种财经课、时间管理课,甚至去搜“职场人的必读书籍”,然后一趟一趟往家搬。
1
可在职场上想往上爬,你除了得有实力,还得有学历。
实力可以靠多年的工作积累、可以通过前面说的各种方式提升,可学历这个硬通货,却不是多读书、多看报就能拿下的。
为了提升学历,在了解过专升本、成人自考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考研的方向。
在知乎上搜考研,类似“xx岁考研还来得及吗?”、“毕业十年还要考研吗?”的问题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每一条搜索记录里都充斥着不安与恐慌。
已经毕业这么多年了,工作这么久了,大家基本上都有家庭有孩子要顾及、有房贷车贷要还、有工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生怕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生怕一个决定做错,就要付出成倍的代价。
2
“我这个年纪,现在考研真的合适吗?”我回答过无数个这样的问题,我知道你们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所以我想先给你们看看去年参加考研的35岁+前辈们的故事。
这些人里有35岁的孕妈妈、有37岁有两个孩子的追梦者、有为了抑郁症女儿做榜样的49岁母亲、有工作十年被学历限制而无法更进一步的职场精英、也有因为相中的私立学校要求“孩子的父母必须有一方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而不得不迎难直上的爸爸……
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不一样,想考研的原因也不一样,但最终都走上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












3
看到这里,其实我依然不能帮你做出决定,我只是希望能明确告诉你一些事情,希望能帮你扫清眼前的迷雾。
Q1:我这个年纪还能考研吗?
能!(斩钉截铁ing)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原因你没赶上考研这一趟车,那现在就是你的最好时机。
我们有一大部分的同学都是30+的年纪,40多岁、五十多岁的也不在少数。
不只是我们,各大高校MBA每年的新生中,30+的学子也占了极大一部分比例。
北大光华MBA去年新生的平均年龄是32岁,年龄占比最多的是31-35岁的学生,>35岁的学生也占了18.02%。

南京大学去年的MBA新生中,年龄最大的是46岁,平均年龄也在32岁。

北大汇丰今年的MBA新生中,占比最高的年龄阶段是30-35岁,平均年龄33岁。

Q2:可是你得知道你为什么要考研?
能考研,但这不代表着我们的考研初心可以和刚大学毕业那会儿一样。
请一定要记得,现在这个时候再去读研,你的目的一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如果你现在本身的生活过的一团乱,你不知道该怎么办,试图通过考研让一切好转起来;或者你现在工作遇到了瓶颈,你想通过研究生学历帮你升职加薪……那我不建议你去做。
考研需要时间,读研更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你这样的状态支撑不起往后几年;而且没有人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读研一定可以帮你解决眼前的困境、一定可以让你升职加薪、一定可以拥有“大佬”的交友圈,未来如何你自己也保证不了。
我希望你决定考研,是因为这些:
你觉得你有许多疑惑是你现在的认知情况下无法解答的,你觉得你现在的认知存在局限性,你想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增加思想厚度;
你想了解更多的行业、获取更多的人脉,或者你想接触更多“百家争鸣”的思想,拓宽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
你想自我提升,你想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你觉得人生不能就这样了,你胸口还有热血;
哪怕你像小编前面分享的故事中那样,提干、评职称有学历的需求,想给孩子做个榜样,或者有久久藏在心里的考研梦,又或者只是单纯地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坚持做到一件事情,再或者你只是想再体验一次做学生的感觉……
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请你马上去考研!不要犹豫!考!
我说这些,是希望你在考研前就想清楚,只有初心足够清晰和坚定,考研备考过程中你才不会反复想放弃,才会坚持到最后。
当你升腾起考研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就已经避不开了,时间久了它就会成为你的执念,哪怕现在不考,未来的某一天也一定会考。那就干脆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选择自己最合适的状态去做这件事情。

Q3: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
先说专业:除了一些特定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30多岁奔四的年纪,MBA、MPA、MEM这几个管理类专硕一定是最适合大家的专业。
一方面是因为初试内容相比考研的其他专业来说简单了不止一星半点,而且因为有提前面试的降分政策,大家笔试备考的压力会小很多;
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年纪基本上都是企业的资深成员或者管理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个时候更需要的已经不再是专业技能方面的深耕,而是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人脉的拓展。
关于学校的选择:如果大家仅仅只是有研究生学历的需求,那其实一般的双非院校是完全可以的,学费低,分数线也想对低一些;
但是在个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小编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地把名校作为目标院校。从情感上来说,你大概率不会再考一次研究生,这可能是你离名校最近的一次了;从理智上来说,如果考管理类专硕,名校并非遥不可及,分数线低,学费不会特别离谱。
Q4:考全日制还是非全?
如果全日制可以周末或者集中上课就选全日制,否则就选非全。
我们这个年纪怎么说呢,戏剧化一点儿的说叫“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像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样全脱产三年去学校读书,而且你会发现研究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对于已经工作多年的你来说太被动了。
但是如果考非全,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等毕业拿到双证之后再根据情况考虑再进一步或者跳槽之类的事情,主动权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重要的是,非全也可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你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觉得没有应届生身份如何如何,在不考公的情况下,应届生身份最重要的是为了求职进入大企业,你有工作经验有学历,不需要应届生身份也可以挣得了不起的未来,没有必要去计较这个!!
Q4:你还需要考虑这些重要的事情
你是否能接受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没有周末?备考和读研都需要时间,一旦决定考研,你可能往一两年的周末都会被学习占据,请你认真思考是否能做出这样的取舍。
你是否能平衡工作和学习?工作很累,学习也轻松不了,备考的时候需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入学之后还有各种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学校活动,你会很忙,你能否平衡得了。
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去缴纳读研的学费?MPA、MEM还好一些,MBA的学费确实高,名校更甚,你得思考支付这样高额的学费是否值得。
你是否能承担起考研失败的风险?你不是一定能考得上,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每年二战、三战甚至四战的人不在少数,如果失败了,你需要考虑你是否承担得起这样的打击。
倘若你最终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也请你给“提问要不要考研的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然后一往无前地开始你的备考之路。
希望明年六月,殷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样豪情万丈的宣言,会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
MBA大师遥祝各位,万事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