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篇三 走兽篇
《说文解字》
篇三 走兽篇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出生就是牛马,
牛马帮罗马人建家,但罗马没牛马的家。
文明经历愚味和闭塞,走向了秩序与知识,核心在于思想和文化,对于自身亦如此,只有自身强盛才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牛】字是一只牛头的正面形象,上面的【一撇一横】表示牛的【双角】,下面的【一横】表示【两只耳朵】,中间的【一竖】表示【牛脸】,这种动物的性格非常固执,非常执拗,非常别扭,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作【牛 niu】,黄牛、水牛、犀牛、牦牛。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牛 niú
〈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常用词组
牛蒡 牛鼻子 牛鞭 牛车 牛刀小试 牛痘 牛犊 牛犊儿 牛犊子 牛顿 牛轭 牛粪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除了牛还有【羊】也有【角】,【羊】字上面的【两点一横】,表示羊的【两只角】,中间的【一横】是【两只耳朵】,最下面的【一横】和中间的【一竖】,表示【羊脸】和【胡须】,人们很早以前就饲养这种动物,因为它营养丰富,所以把它称为【羊 yang】。
同本义 [sheep]。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羊群蚁阵(形容众多而聚集);羊酒花红(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羊耳风(羊角风);羊脏(调侃语。指好胃口);羊羔(酒名;羊羔酒,一种汾州产的糯米制白酒);羊儿风(羊角风)
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sheep]
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论衡》
词性变化
◎ 羊 yáng
形
吉利。后作“祥” [lucky]
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墨子》
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王孝渊碑》
又如:羊枣(果名,俗称“软枣。表示吉祥);吉羊
细密;完备。后作“详” [meticulous;detailed]
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马王堆汉墓帛书》
常用词组
羊肠线 羊肠小道 羊齿 羊癫风 羊羔 羊羹 羊工 羊倌 羊毫 羊狠狼贪

【說文】豕而三毛叢居者。【爾雅·釋獸】豕子豬。又山豬,卽豪豬也。
野【猪】在地球上已经不太多了,国内更多是饲养的约克郡大白猪,这种猪虽然长得很快但是脂肪含量约占比到22%,吃起来并不香,虽然中华黑猪的脂肪含量约占比到53%但是它的成长速度非常缓慢,所以现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饲养这种英国进口的约克郡大白猪,

豬隻 [swine;hog;pig],組成豬科(Suidae)的各種哺乳動物的任一種,四肢短小,尾短,體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發達,熱時喜浸水散熱;特指家養種的成員
豬,豕而三毛叢居者。从豕,者聲。——《說文》。按,豕子也。
如:豬魈(豬怪;豬精);豬膀胱(又稱“豬尿泡”、“豬胞”、“豬尿脬”、“豬脬”);小豬(又叫“豬牙子”、“豬仔”、“豬娃”、“豬娃子”);母豬(又叫“豬婆”、“豬婆子”、“豬娘”)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 [swine]。
如:屬豬的;豬年(俗稱十二生肖之一豬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詞性變化
◎ 豬
豬 zhū
動
通“瀦”。水積聚[(of water) accumulate]
大野既豬。——《書·禹貢》
規偃豬。——《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以豬畜水。——《周禮·地官·稻人》
常用詞組
豬草 豬場 豬倌 豬霍亂 豬圈 豬欄 豬鬣 豬玀 豬苗 豬排

猪:封~长蛇。狼奔~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同本义
【豕 shi】这个字是一口【猪】的【象形】,上边的一横是头,左边是四条腿,中间是猪身子,右上一撇是猪鬃,下面一捺是尾巴。

豕,彘也。——《说文》
六畜蕃息豚豕猪。——《急就篇》。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
有豕白蹢。——《诗·小雅·渐渐之石》
豕首纵目。——《楚辞·大招》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察传》
又如:豕心(豕贪食,用以比喻贪婪无厌之心);豕仙(战国时朔人献给燕昭王大豕,此豕年岁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称豕仙);豕牢(养猪的房舍);豕突(象野猪一样奔跑乱窜);豕首(猪头似的脸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象】字上面的一撇和一折表示【大象】的【鼻子】,【扁方块】表示【头】和【两只耳朵】,【下身】与【猪】相似,所以就用【豕】来表示,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象牙的省称 [ivory]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现象 [phenomenon]。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人的外貌 [appearance;looks]
象恭滔天。——《书·尧典》
又如:丑象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portrait]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象征 [symbol]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形状;样子;景象 [form;shape;circumstance]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法,法令 [law]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道理 [principle]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中医]∶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complexion]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又如:脉象;病象
词性变化
◎ 象 xiàng
〈动〉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摹拟 [imitate]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描绘 [depict]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想像 [imagine]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常用词组
象角 象轿 象皮病 象棋 象声 象声词 象限 象形 象形文字 象牙

● 狼 láng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魯當切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驱虎吞狼(往往意味着这两者对自己而言都是敌人,至少不是朋友,使用这条计谋的目的是使两者自相残杀从而使自己得利)。

● 狗gǒu
(形声。从犬,句( 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 犬 quǎn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狗:猎~。警~。~马之劳。~牙交错。~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 quǎn ㄑㄩㄢˇ
◎ 同“犬”。用作偏旁。俗称“反犬旁”。
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凡犬之屬皆从犬。苦泫切
【狼】和【狗】本来是同类,古人把它们从小饲养起来繁殖,久而久之就退化成狗了,野性越来越少,变得比较温顺,要饲养就要把它们圈在窝里,所以就把圈养大的【狗】叫做【犬 quan】,表示圈养。[犭quan ] 同“犬”。用作偏旁。俗称“反犬旁”。

同本义 [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
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即俍人 [Lang 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
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星名。即天狼星 [Sirius]。
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词性变化
狼 láng
〈形〉
凶狠 [fierce and malicious]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急快 [hurry]。
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散乱,困窘 [in random]。
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笨,拙 [stupid;bulky]。
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常用词组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多肉少 狼狗 狼顾 狼孩 狼号 鬼哭狼毫 狼藉

同本义 [dog;canine]
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说文》
艮为狗。——《易·说卦传》
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
以狗御蛊。——《史记·秦本纪》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属于犬科(Canidae)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Canis familiaris),自史前时期以来就被人类豢养,无疑源自某种不知名的犬属(Canis)野兽,可能就是普通狼,由人工培养出来的品种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兽类(在形状、大小、颜色、毛皮的长短和性质等各方面)。
又如:狗犀(狗尸);狗矢(狗粪);狗屠(以屠杀狗为业者);狗窦(狗洞);狗彘(狗与猪。比喻行为卑劣的人)
古代特指未长毛的小狗崽 [pup;puppy]
(犬)未成豪,狗。——《尔雅》。郝懿行义疏:“狗,大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今亦通名犬为狗矣。”
貂不足, 狗尾续。——《晋书》
比喻坏人 [a bad person;evildoer]
我要早知道这是个狼心狗肺的家伙,当初哪会去管他是死是活
又如:狗心狗行(比喻坏心肠、恶劣行为);狗鼠(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十二生肖之一 [dog]。
如:老大娘七十四了,属狗的
词性变化
◎ 狗 gǒu
〈形〉
詈词。该死的。表示极端蔑视 [cursed]。
如:狗汉奸;狗腿子;狗爪牙;狗才(狗材。骂人的话。狗东西);狗杀才(骂人的话。该杀的狗东西)
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 [dejected]
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 狗 gǒu
〈动〉
谄媚,奉承 [flatter]。
如:狗事(奉承,巴结);这帮人专会狗着他
常用词组
狗吃屎 狗胆包天 狗洞 狗苟蝇营 狗急跳墙 狗拿耗子 狗屁 狗屁不通 狗舍 狗屎堆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dog]
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说文》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食麻与犬。——《礼记·月令》
时则有犬祸。——《洪范五行传》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马(狗和马);犬人(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犬牲的官员);犬服(古代车上用犬皮制成的兵器袋)
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词 [dog]。
如:犬妇(对人谦称儿媳妇);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犬儿(犹言小奴才);犬马(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喻小人)
称自己的儿子(谦称) [my son]
这是第二小犬,名叫宝玉。——《红楼梦》
常用词组
犬齿 犬马之劳 犬儒 犬牙 犬牙交错 犬子

● 犭
quǎn ㄑㄩㄢˇ
◎ 同“犬”。用作偏旁。俗称“反犬旁”。
(犬)狗之有縣蹏者也。有縣蹏謂之犬。叩氣吠謂之狗。皆於音得義。此與後蹄廢謂之彘。三毛聚居謂之豬。竭尾謂之豕。同明一物異名之所由也。莊子曰。狗非犬。司馬彪曰。同實異名。夫異名必由實異。君子必貴游藝也。象形。苦泫切。十四部。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又曰。牛羊之字以形聲。今牛羊犬小篆卽孔子時古文也。觀孔子言、犬卽狗矣。渾言之也。凡犬

● 豸
zhì ㄓˋ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野兽捕捉猎物就像箭射中了靶子一样,所以就把奔跑的野兽叫做【豸 zh i】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这个字是它侧面蹲坐的【象形字】大多用作字旁,用它作字旁组成的新字表示与此类动物有关。

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an insect without feet or legs]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
又如:豸豸(兽背隆长的样子)
词性变化
◎ 豸 zhì
〈动〉
通“解”。解决 [solve]
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左传》

◎ 虎 hǔ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虎】【象形字】是老虎正面蹲坐的形象,上面一竖一横是两只耳朵,中间是头和张大的嘴,下面是两条前腿,左边一撇是身子和尾巴,它吼叫的声音很大,在草丛中奔跑起来,是步步生风,呼呼有声,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为【虎】。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词性变化
◎ 虎 hǔ
〈形〉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 虎 hǔ
〈动〉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常用词组
虎背熊腰 虎贲 虎彪彪 虎步 虎伥 虎符 虎骨 虎骨酒 虎虎 虎将

◎ 熊 xióng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bear]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熊】【象形字】【育】是熊的头和身子,【比】字是身子因为汉字的演化就变直立起来的样子,熊的皮毛很厚非常耐寒,古人说它体内有火,所以就在下面加上四个点【 灬huǒ】◎ 古同“火”。这就是【熊 xiong】。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古州名 [Xiong prefecture]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词性变化
◎ 熊 xióng
〈形〉
通“雄”。雄性 [male]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软弱,无能 [weak;incompetent;incapable]。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 熊 xióng
〈动〉
斥骂 [rebuke]。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常用词组
熊包 熊猫 熊腰虎背 熊掌

◎ 马
馬 mǎ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马】一年四季都是站着吃草和睡觉的,很少像其它动物一样卧在地上,[ma]就是【忙】的【变音】。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又如:马子(筹码)
词性变化
◎ 马
馬 mǎ
〈动〉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裘马扬扬
◎ 马
馬 mǎ
〈形〉
大的[big]。
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 马鞍形 马帮 马鞭 马弁 马表 马鳖 马兵 马泊六 马不停蹄

◎ 鹿 lù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鹿】【象形字】侧面奔跑的形象,上面的一点一横和左边的一撇,是鹿角、鹿头和前腿,其余部分是鹿的身子和后腿,鹿的弱点是不擅长伪装,不像其它动物藏在洞里或草丛中,它喜欢悠闲的活动把自己暴露出来,所以人们称它为【鹿 lu】,
和【暴露】的【露】【同音】。

同本义 [deer]
鹿,山兽也。——《说文》
即鹿无虞。——《易·屯》
呦呦鹿鸣。——《诗·小雅·鹿鸣》
鹿中容八算。——《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鹤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比喻政权,爵位 [political power]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相传为殷纣王所造。武王伐纣,纣兵败,登台自焚而死)
方形粮仓 [granary;barn]
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
通“麓”。山脚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谷梁传·僖公十四年》
通“簏”。竹箱 [bamboo vessel]
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
词性变化
◎ 鹿 lù
〈形〉
粗,陋 [coarse]。
如:鹿布(粗布);鹿车(用人力推拉的窄小车子)
常用词组
鹿角 鹿卢剑 鹿茸 鹿死谁手 鹿砦

◎ 鼠 shǔ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胆。~目寸光。投~忌器。~辈。
【鼠】【象形字】上面是老鼠的头部和牙齿,下面是老鼠身子和尾巴, 因为它的数量很多,又因为它窜来窜去, 嗖的一声不见了,所以人们叫做【鼠 shu】。

同本义 [mouse;rat]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喻指小人、奸臣。
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通“癙”,忧;病 [disease]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比喻胆小怕事 [cowardly]。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瘰疬,淋巴结核 [scrofulous]。
如:鼠疮;鼠瘘
常用词组
鼠辈 鼠窜 鼠胆 鼠肚鸡肠 鼠目寸光 鼠窃狗盗 鼠疫

◎ 兔
兎 tù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子。~脱(迅速地逃走)。~毫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象形字】是一只兔子奔跑的形象,上边是它的耳朵和头,左边一撇是它的前腿,右边是它的后腿,那一点是它短小的尾巴,古时人们因为兔子是灰色的又住在土窝,所以就发【土 tu】音,为了与土区别读四声,【兔 tu】。

同本义 [hare;rabbit]
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论衡·奇怪》
肃肃兔罝。——《诗·召南·兔置》
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兔走触株。——《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如:兔走乌飞(玉兔走,金乌飞。指日月的消长);兔角(佛教用语。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物);兔缺(称上嘴唇中裂的人);免脱(形容逃脱迅速);兔毛(亦指细嫩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兔纤(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兔苑(兔园)
传说中的月中玉兔 [jade rabbit in the moon]。
如:兔乌(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兔影(玉兔的影子);兔房(传说中玉兔捣药之屋。借指仙家药室);兔儿爷(月中的玉兔)
月亮的别称 [moon]。
如:兔魄,兔轮,兔月(月亮的别名);兔钩(弯月);兔宫(月宫);兔起鸟沉(月出日落);兔辉(月光);兔阙(月宫);兔华(明月)
古代车制 [a carriage brake]。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伏兔,省称为兔
制笔的兔毫。借指毛笔 [writing brush]。
如:兔毫,兔颖(用兔毛制成的笔);兔楮(笔和纸。犹言笔墨);兔翰(毛笔);兔管(毛笔的别称)
詈词 [curse]。
如:兔强盗;兔崽子;兔毛大伯(土财主)
词性变化
◎ 兔 tù
〈动〉
捕兔,猎兔 [rabbit]。
如:兔罟(捕兔的网)
常用词组
兔唇 兔起鹘落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兔脱 兔崽子 兔子不吃窝边草

◎ 蛇
虵 shé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同本义 [snake;serpent]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象征国君、君子等 [emperor;gentleman]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snake]。
如:蛇年(即巳年)
词性变化
◎ 蛇 shé
〈形〉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snaky; snakey]。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常用词组
蛇管 蛇口蜂针 蛇茄 蛇拳 蛇鼠横行 蛇蝎 蛇行 蛇影杯弓 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