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观察 73:张本智和ZLC,超级水谷隼,银河的蝴蝶王

张本智和ZLC
据蝴蝶官方所言,张本智和ZLC加宽了板面后,具有更好的吃球效果。张本Z的板面是158*152,Innerforce Layer ZLC是158*150。事实证明,至少这一支,并非如此。
对比之下,Innerforce Layer ZLC更具有明显的吃球,在中小力量下就能感受到更细腻的形变。张本智和ZLC则相对硬挺,那种球陷进去的甜区触感不如Innerforce Layer ZLC舒服。不过,更快了,更凶了。有些介乎Innerforce Layer ZLC和阿波罗尼亚ZLC的感觉。
整体上,跟尚坤ZC味道有点像。两者都有些外置芳碳的硬实风味,一速上可以很快。不过尚坤ZC的反手还更硬挺凶猛点。就是那个162*152的板面太特立独行了。
张本智和ZLC同样拍头圆,增大了防守面积。对于击球动作比较简洁干练的,可以用它;对于拉球比较“拐”,或很依赖摩擦的,会觉得张本Z有点掉球,还是推荐Innerforce Layer ZLC。Innerforce Layer ZLC反正就是谁都能上手,都能打得不赖的那种。

超级水谷隼
这支R码超级水谷隼不同于前几年打过的那支老码。显得硬弹很多,如果发力不够集中,脱板比较快,感觉打不透,失误比较多。原来那支老码,相对软弹点。动作做大点,拖沓点,还能凑合,只是说它弧线长而喷,要注意压弧线。
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同编码或者说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这是对评测客观度的一个考验。当然啦,我们试图做到的,就是寻找共性。比如大部分超级水谷隼确实是弹而脱板比较快的,快收小臂的要求比较高。
回到个人,只能说,按照黑马君之前的看法,如果这个编码的板子你打了一支很舒服的,那么,备用板最好也在同个编码里头找。这样相似度会更高。
还因为,即便同款底板,不同编码之间的手柄都可能存在细微的调整。握起老码和新码的Innerforce Layer ZLC直板,会发现老码的更幼圆,新码的宽了一丢丢。

银河V15和PRO-01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商业策略上的成功。V15结构同泰克西姆,PRO-01结构同维斯卡利亚。当然,既然这种结构被验证成功,那么学习它,并非不妥。就像狂飚王学习了斯帝卡OC,狂飚龙5参考了Innerforce ALC。
时常有球友问黑马君,代替T05有什么实惠的胶皮?同样,有什么便宜的底板可以代替蝴蝶王?
银河这两款底板,采用的正是热门结构,提供了一种实惠的代替品。上手后会发现基本手感还是很像,而一样的结构带来的是类似的风格。同样是脆爽、干脆利落。不过相比之下,蝴蝶的Taksim和Viscaria,你还是会感觉到木头更扎实,优化的粘合剂带来的脆感更清爽。银河的这两块则支撑力方面还是比蝴蝶弱了一点。毕竟价位摆在那。
而PRO-01X?评测会发在精英乒乓网这周的公众号上。相比Vis,更软更持球。Vis正手还是有些容易掉球的情况,PRO-01X对动作的兼容度会更高。速度上没Vis快,但加转起来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