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相濡以沫

2021-04-09 05:09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相濡以沫

           《庄子·大宗师》



【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今译】

人的死和生,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活动。它们犹如白天和黑夜永恒交替一样,是自然规律。


许多事情是人所不能且无法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


人们都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敬爱它,何况对那卓越无比而至于玄冥的大“道”呢?


人们都认为君主的权位高出了自己,而为之舍身效忠,终身愿为国君效死,更何况那独立高超无与伦比的主宰万物的“道”呢?


泉水干涸枯竭了,许多鱼儿们一同被困,相互依偎着暴露在陆地上,它们只有靠大口嘘气,互相吹些潮湿的空气来互相滋润,用唾沫沾湿彼此的身体,以使对方得到一点水气。


这样还不如当初在水波浩渺,的江湖中时彼此忘记的好。各自自由自在地管好自己。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的是非善恶都忘了,而融化在大“道”之中。


天地赋予了我形体而让我有所寄托,给我生命以使我操劳,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使我闲逸,用死亡使我安息。


所以,把生视为好事,也应把死视为好事。


把船藏在山谷里,把山藏在大泽的深水中,可以说是很可靠的了。然而,半夜里有大力的人将它们背走了,睡梦中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丝毫没有察觉。


将小的东西藏在大的东西里是很适宜的,但还是会有所丢失。


如果把天下藏在天下中是不会有所丢失了,这是万物普遍实情。


人们一旦获得了人的形体便欣喜。如果人的形体,万千变化不曾有穷尽而没有止境,这也可以快乐的话,那快乐就不可胜计了。


所以圣人游心于无得无丧,不会亡失的境地而与大道共存。


以少为善以老为善,以始为善以终为善,对于生老病死都善于安顺的人,人们尚且仿效他,更何况对待万物的宗师、一切千变所依赖的大“道”呢?



【赏析】

这则寓言着重讲生、死,反映了作者乐死恶生的思想。


人生而操劳,死亡倒是一种休息,生死都属于自然现象,人应遵循天道安排,顺乎命运,以一切变化所依赖的大道为效法对象。


“相濡以沫”鱼用唾液互相浸润身体。在患难中人们相互帮助、救助,共度难关。不如在太平年代互不来往,彼此忘却的好。作者用干涸之泉的游鱼喻濒死的人,认为与其在死亡降临之时,苦苦挣扎,比如忘记生时的欢乐,顺应天道,坦然面对人生际遇,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坦然赴死。


庄子用“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 来说明“藏天下于天下的好处。不管人将东西藏在什么地方,都有可能被偷。时间会偷走人的生命,时间却偷不走宇宙,如果人可以打破宇宙的界限,与宇宙合而为一,宇宙不灭,人也不灭。


“相呴相生”泉水干涸,鱼儿互相吐出口水以沾湿求生。


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在困难处境中,彼此都用其微薄的力量,同甘苦,共患难,竭尽微力互相援助、救援 mutual help,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相濡以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