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 故事

2022-07-03 14:30 作者:清明旧客  | 我要投稿

一 讲故事
  在印象里好像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么,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事,其标志性开头大概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但是大人们对我讲起真正的故事的时候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大概只有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们才肯向我说一说故事,虽然我更喜欢听我还是小孩子时听到的故事,因为那时候的故事都是他们为我编的。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睡前是必须要听一个故事的,于是父亲就会随口诌一个现在回想起几乎每天情节都一样的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
  “不好了不好了,广场上跑出一个怪兽,嗯,今天是什么怪兽呢”,他停了一下,“嗯,一个公鸡怪。”
  奥特曼自然是我和我的小伙伴,先出场的是小伙伴们,挨个和怪兽单挑,然后都被打败了。
  “你一听,嗯,想不到这个公鸡怪这么厉害,行吧行吧,我们**(我给自己起的奥特曼的名字)亲自出马”父亲好像已经快睡着了。
  其实我也已经迷迷糊糊的了,因为我知道结局肯定是我打败了怪兽,中间的过程现在早忘了,大概是什么“大战三百回合”之类的。
  后来发现这个讲故事的套路相当经典,其最出名的运用大概就是“温酒斩华雄”,于是忽然有些愧疚,觉得似乎小时候不该就这么让玩伴成了故事里的陪衬。只是想到玩伴时才发现他在记忆里只剩下一个空落落的名字,当年的后来,他和我幼儿园就不在一个班,小学初中也是,他后来的经历我再也不知道,他后来的故事我再也没听说,也许我再碰到他,也早就认不出来;可能认出来了,也就只能是认出来了。
  于是只能自我安慰地想想,兴许我在他小时候的故事里,也扮演着“上将邢道荣”;可能我在他现在的故事里,也只剩下一个名字——可能连名字都没能剩下。
二 杜雷
  如果故事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出场的时候前文没有铺垫,但是表现非常嚣张,或者在别人口中相当厉害,名字还比较随意,那他多半活不过三页。
  好像有的人出场就只是为了去死。
  比如杜雷。
  我记得杜雷这么一个在《天涯明月刀》里的小角色其实不奇怪,因为慕古龙先生之名我挺早就读了这个故事——好像一个故事读的越早反而记得越清,就好像小学读了《水浒传》,至今大体情节还能复述出来,现在正在读的书反倒是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书一翻开,就糊里糊涂地看下去,书一合上,书里的故事就忘掉了;就好像很久以前的事情,时不时就出现在脑海里,连细节都还记得清清楚楚,现在的事反而就和做梦一样。
  可能故事读的多了,我早就麻木。
  在我还没有麻木的时候,我有些伤心地想,古龙先生怎么就把那个因为小时候偷了镖师的鞋被绑在树上打,所以成名后天天穿着十八两银子的软底鞋,每一步都是标标准准的两尺三寸,午饭永远都是不变的四样菜两碗饭一壶酒的这么一个滑稽的人写死了呢?
  有时会想,我要是被写在小说里,会不会是那个主角掀开车帘发现头已经掉了的车夫,会不会是某个一脸谄媚被人随手打飞出去的店小二,会不会不过是一个后来我偶尔想起的杜雷?
三 别人的故事(一)
  “他是我当年教的一个学生,成绩特别好,考的一中”,母亲说。
  “他当时说他的目标是考清华,要当国家主席。”
  我立刻表示不信,这么扯的目标像是小学生说的——就像我小学时在作文里写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作家科学家——长大了只敢考虑怎么活命。
  母亲没有理我,接着说:“结果第一年考的浙大。”
  听到“第一年”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于是我问,“第二年呢?”
  “第二年又考的浙大。”
  我:...
  “结果受了刺激,后来到市场看厕所去了,啧啧啧,你看看...”
  后面的话我没仔细听。
  那个厕所我知道,当年门口好像有个黑色的烂木牌,上面用红粉笔歪歪斜斜写着1元/次——现在不知道涨价没有。
  “现在还在?”
  “现在不知道了。”
  如果还在,或是知道,我又能怎样呢?
四 别人的故事(二)
  小时候长辈们最喜欢夸我的话就是“这孩子喜欢读书,可以可以。“
  其实我根本不会读书,一本书读了好几遍,书中的道理还是一问三不知。我只是喜欢读故事,纸上的故事和不在纸上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
  看一看公子遁入空门,看一看好汉逼上梁山,看一看英雄青梅煮酒,看一看大圣回头是岸。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听公交司机和乘客瞎侃,听警卫和路人聊天,听楼下老人闲谈。说谁飞黄腾达了,说谁东窗事发了,说谁家儿子出息了,说自己如何如何,说别人怎样怎样,说某某年纪轻轻怎么这么就没了。
  零零碎碎,星星点点。
  别人讲的别人或自己的故事,都被我听成了我的故事的一部分。
  别人的故事不过听一听,自己的故事无非过一过。
  如果他们知道曾经有个莫名其妙的人记下了他们的一段故事,会不会生气,或是有一点点高兴?
五 小学生
  有天午后我出门闲逛,看到一个小学生,屁颠屁颠地跑。
  看到我,他有些夸张地自言自语到:“哎呀快跑,要迟到了。”
  我笑了笑,他跑不跑和我没关系,他迟不迟到我也不关心。但我还是笑了笑,因为我知道他的那句自言自语是给我说的。
  一如小时候在路边喝水,见到有人来了都要赶紧停下,自言自语地说一句“渴死了渴死了”,好像生怕别人问我“小朋友,你为什么喝水呀?”;放学回家绕了路,一定要在路口说:“嗯,我到这条路上看看。”似乎不这么说,路过的人就会问我,“小朋友,你为什么不直接回家啊?”
  好像小时候总觉得别人都在看着自己的故事,长大了才发现有的时候别人的故事看多了,就根本懒得在意。
  小学生跑得挺慢——可能是我走的太快,反正我发现只要我再走快一点就能追上他。
  于是我决定追上他说句话。
  只是我忽然想,我说什么呢?是问一句“小朋友,你为什么跑这么快呀?”还是鼓励一句“加油,快跑”抑或是告诉他,他迟不迟到,和我没关系?
  我终于没有追,就像有些话,最后没有说出口。
  我站在那里,看他慢慢跑远。
  他偷偷回了一下头。
六 往事
  人老了就喜欢怀念过去。
  可能他们还没有老,只是一个人倘若已经没有未来可以憧憬,就只剩下过去可以回忆。
  毕竟过去是不会骗人的,过去就过去了,谁也左右不了。一个人全部的故事,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父母无法看到,他的子孙只是听说,别人不会在意。

  看看自己的故事,就终于知道了自己是怎样的人。
  只是故事故事,都是故去的事了,还说它做什么。
七 每个人都是故事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段故事。
  人们所害怕的,不是那件东西本身,而是那件东西曾经在他们故事之中的恐惧;人们所喜欢的,并非某个事物的实体,而是某个事物当年在他们故事之中的欢愉。他们的所见所感所嗅所听,都只是他们故事之中的印象。
  “我们在未来遇见的,全是自己的过去。”

12 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