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桂林之战:被桂林大捷的光辉所掩盖的惨败
我在之前有关李定国桂林大捷的文章中曾经说过一点:1652年的这场所谓的“大捷”其实是很不彻底的,虽然击杀了老牌汉奸定南王孔有德,但是孔有德的小兄弟们,诸如马雄、全节、线国安这些人全部一股脑地从广西跑进了广东,得到了平南王尚可喜的庇护。所以我在那篇文章中认为,李定国或许可以暂缓对于桂林的围攻,以孔有德为诱饵吸引马、全、线三人引兵来救,以期在桂林城下全歼定南王府主力。

其实不管李定国怎么做,如果他真的让定南王府“片甲只蹄不返”那这或许不会让明清战局有什么大的改变,至少他能够以广西作为一个比较稳固的抗清根据地,这无论是对于李定国自己的权力之路,还是对于整个明清战局,那都是利大于弊的。

然而很可惜,桂林在被收复仅半年之后就又被孔有德残部所攻陷了。在公元1652年的九月初三日,全节、线国安、马雄等部清军共计9000余人在平南王尚可喜部派出的水师副将强世爵部清军的配合之下向梧州发动进攻,梧州明军分三路迎战,明军大败,被斩首数千人,清军缴获大量的盔甲火器以及冷兵器,包括四十艘战船,除此之外清军还夺回了被明军俘虏的定南王府官兵的家眷数百人,马雄带领部下官兵留下镇守梧州。此时李定国本人已经带领主力北上准备迎击尼堪部清军,桂林的悲剧已经不可避免。

十一月二十八日,明军徐天佑部撤往柳州,十二月二十三日,明义宁伯龙韬、总兵廖凤部战败于平乐,1653正月十五日,清军攻克阳朔。此时桂林守军只有明朝的宗室将军朱喜三所部1000多人。1653年正月十九日,桂林再次失守,从前投降李定国的孔有德旧部游击党从戎、郑元勋二人见清军杀回,于是带领旧部数百名官兵逃回清军阵营。

咱们再看李定国的动向:1653年年初,李定国和孙可望之间发生误会,李定国率领自己的主力部队越过龙虎关回到广西。三月二十七日,孙可望小败于宝庆。同月,回到广西的李定国集合部队向广东发动攻击,四月二十六日,李定国大军开始围攻肇庆,清总兵许尔显负隅顽抗,李定国部明军多次攻击未能得手,直至尚可喜援军到来,李定国战败撤退,在潮州反正归明的李成栋旧部总兵郝尚久因此孤立无援,不久就被清军攻灭。七月,李定国计划对1652年年末以及1653年年初再次沦陷的广西各城市以及广东东部的部分城市进行攻击。

南明军队先后收复化州、吴川、信宜、石城,七月十三日,一举拿下贺县、平乐。七月二十一日,李定国亲自率领两万余人准备进攻桂林,第二次桂林之战爆发。

实际上在此之前,就已经有少数明军对桂林发动过攻击,清总兵全节报称“知粤西群寇,皆伪朝伏莽之戎,李逆风声所至,无不奋臂疾呼。如东北则有伪兵部陈经猷、伪将军王应龙等贼众数千,啸聚灵田峒,于二月二十八日直逼江干,臣等发兵飞渡,剿杀大败;西南则有伪国公胡一青、伪伯龙韬、伪将军朱喜三及孙逆伪总兵杨威、张万禄等十三伪镇,贼寇万余,屯踞都狼岭,于四月初四日逼犯会城,臣等出奇扑杀,顿挫贼锋”也就是说在1653年的二月二十八日,陈经猷、王应龙部明军向桂林发动了一次进攻,结果还没摸到城墙就被击溃。四月初四,何腾蛟旧部胡一青率兵来攻桂林,被击溃于城墙之下。

1653年七月二十二日四更时分,李定国部主力开始猛攻桂林,明军集中了大量的火器意图压制城墙上的守军,双方连续激战了七昼夜,桂林守军竟仍然没有崩溃的迹象,所以李定国又用上了相当经典的手段,那就是明清战争中常见的地道爆破战术,士兵们将地道挖掘到城墙之下然后埋上大量的火药将城墙轰开,李定国扎营于西街古尧山,派遣部队从西城外铁马柱头旁挖入,最终这个地道实际上是挖成了,但是火药还没完全放好。此时明军的动向被城内的清军所发觉,于是清军也发掘地道放火,提前引燃了火药,直接炸塌了明军的地道,地道还没有撤出的明军被全部炸死,包括李定国的爱将王国仁,王夫之这样记载道“永历八年,定国复攻桂林,穴隧道,瘗火药,碎其城。骁将王国仁入隧视,火遽发,死隧中,定国惊惋大恸,兵遂乱,引归南宁”第二次桂林之战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

祸不单行,再次攻击梧州的明军水师也吃了败,明军总兵陆秉宣、廖凤带领战船二百余艘,直冲梧州清军战船停泊之地,又用哨船数十号守佳河口。但最终还是被马雄打败,明都督李昌率将领龙四、龙五、李可奇、韦镜等人带军五千攻击昭平,李昌战败身亡。收复广西全省计划以失败告终。

自此之后,孔有德的残部一直盘踞在广西北部,在新会战役失败之后,尚可喜部汉军以及满洲八旗军趁着李定国部主力再次北上进攻广西,一举攻克南宁,孔有德余部发兵协助之。在1658年,清廷发动了灭亡南明的战争,盘踞在广西的孔有德余部成为征南将军赵布泰进攻广西、云南、贵州的主力。实际上一直到康熙年间三藩之乱爆发,孔有德的旧部们依旧盘踞于广西。

所以有个词儿叫作:除恶务尽。很明显李定国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桂林大捷之后,原先拥兵二万余的定南王府的“残部”居然仍能有9000余人成功撤往广东,并且在之后反攻广西,这一点使这场“大捷”有些名不副实。而同是李定国指挥的靖州大捷所取得的效果要比桂林战役好得多,毕竟张国柱8000余人被当场杀死5100多,包括103名满洲兵,沈永忠在湖南的主力一下子就被李定国打垮了,他又朝广西方面的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因为之前和沈永忠有过节拒绝发兵救援,损兵折将的沈永忠不得不放弃长沙北逃岳州,湖南大多数的州县就此回到明军的控制之下。

但桂林之战的效果不佳其实不能怨任何一个人,因为此时尼堪的满洲八旗军马上就要到达湖南了,孙可望调李定国入湘作战是必然的,不过孙可望在军事部署上确实也有失算之处,李定国全军入湘,广西城市尤其是梧州重镇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防守,这实际上也就给了清军反攻广西以可乘之机。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