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交织,黑与白的较量
之前看过旧版蝙蝠侠系列电影,觉得蝙蝠侠就是一个刻意塑造的超级英雄,一个破碎的美国梦。行侠仗义、打击犯罪这类老套的剧情,以为不会有太多新意。然而看完黑暗骑士之后,我承认我被惊艳到了。
整个影片充斥着一股黑暗阴郁的风格,总是阴沉的天气,人们冷漠的眼神,无情的暴力犯罪者和令人绝望的贫富差距,无不告诉你这里就是哥谭市。这里弱肉强食的世界,这里是罪恶的城堡,而小丑无疑是这座城堡的国王。演绎者希斯莱杰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精湛演技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无名小卒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那高不可攀的王位,他的妆容、言语、动作、行为无不透露出一股混沌和来自灵魂深处的癫狂。放佛我们看到他、听到他后自己也进入了那混乱不堪的哥谭市,自己就是一场场罪恶演出的亲历者。不得不佩服演员演技和台词功底,人们都说你很难找一个正常人来演好一个疯子,就像你很难让盲人理解一幅艺术品一样。但是导演和演员确实做到了,通过饱满的人物塑造和演员的肢体语言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小丑眼中的疯狂,虽然他是反派,但是他的魅力依旧让人着迷。我突然想到以前看报纸上有一些重大的犯罪之后总会有一些模仿犯,他们模仿别人的作案手法,也知道模仿并不会使他们更容易逃脱法律的制裁,甚至有一些人开始时并无犯罪动机,但他们就是觉得那样做有意义的,认为自己完成了别人都完成不了的事,可能这是他们的救赎吧。这就是我所说的反派的魅力、犯罪的艺术。而小丑恰恰把它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另一个看点蝙蝠侠,导演把故事节奏安排的非常好,能看出蝙蝠侠的矛盾和内心深处的纠结。蝙蝠侠为了打击犯罪而诞生,但是他又知道犯罪的根源就是混沌,自己所做的事就是在破坏法律建立起的秩序而创造混沌。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手段是形成中的正义和实现中的理想,所以你无法通过非正当的手段去达成正义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木,有毒的种子最终只能结出有毒的果实。而蝙蝠侠超越法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为无疑是一颗有毒的种子。 所以蝙蝠侠渴望正义却又注定无法实现正义,他内心的矛盾让他急切的寻找一个能帮他一起实现目标的人,至少要把犯人通过法律条文送进监狱而不是通过拳打脚踢送进监狱。这才有了后来哈维丹特的故事。电影无时无刻不展现出蝙蝠侠内心的迷茫,到底为何而战,到底在守护谁,如果你所守护的人都不理解你,反对你、甚至咒骂你。那这些人还是不是你要救赎的人么。
再说说哈维丹特,典型的悲情角色。坚持自己所认为的正义,到最后却被自己的正义所吞噬。他本是司法出生,见识了太多罪恶。明白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的司法制度只能寻求有限的正义。而这种有限的正义之所以被尊重就是因为它是通过正当程序来实现的。如果无视程序的规则去追求实体的正义,也许在某个个案中能达成目的,但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所有无辜的公民都有可能成为惩罚的对象,错杀千人不放过一人的悲剧就会不断重演。本着真诚的动机,无视程序规则去打击犯罪,只会让法治精神彻底沦丧,黑与白的界限将变得暗淡不清。一旦法律规则被破坏,再想建立起对法律的尊重就变得难于上青天了。因此哈维虽然支持蝙蝠侠,但是不认为蝙蝠侠在做正确的事。自己过分相信规则,也因规则没能达成好的结果而痛苦自责,正如硬币的两个面。多次失败后他甚至不敢自己做出选择,怕自己又会酿成悲剧,所以他把选择权交给了自己那枚珍藏多年的硬币。这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导演从一次次事件中展现出哈维性格的转变,使我并不感到突兀,因为哈维确实像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仅仅是故事。
可能这甚至不能算影评,只是写了一些我对电影角色的理解。但是每次看到这部电影我仿佛又进入了这个世界,一个光与影较量的城市,一个人性善与恶交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