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纳米前体药物实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光声、荧光成像

2022-01-11 10:09 作者:北科纳米  | 我要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具有高死亡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NSCLC,但肿瘤耐药性通常会削弱其疗效。在此,华南理工大学吴水珠教授和曾钫教授设计了一种通过抑制上游和下游EGFR信号通路来治疗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纳米药物。


该纳米药物的主要分子是通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近红外染料(NIR)通过二硫键连接合成的,并在水中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抑制剂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共组装而制得。给药后,纳米药物蓄积在NSCLC荷瘤小鼠的肿瘤区域,并释放出用于抑制肿瘤的药物以及用于荧光和光声成像的染料。分别通过吉非替尼和雷公藤红素抑制EGFR途径中上游EGFR和下游Akt的磷酸化,该纳米药物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对原位NSCLC的高效抑制。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药物,通过下调EGFR信号通路来治疗小鼠模型中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原位NSCLC肿瘤。给药后,纳米药物优先在肿瘤区域积聚并释放母药进行治疗,与此同时,释放了用于荧光和光声成像的NIR染料。释放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抑制EGFR的磷酸化,而雷公藤红素抑制关键下游蛋白Akt的磷酸化,这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至关重要。结果显示,联合疗法显示出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NSCLC肿瘤的高效抑制。


本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供学术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纳米前体药物实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光声、荧光成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