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难得的明君:在王道与孝道之间徘徊,一生壮志未酬
公元1162年,南宋迎来了拐点,患有严重“恐金症”的宋高宗赵构选择退位,继子宋孝宗赵昚继承皇位。至此,历经宋朝开国200多年,皇权终于又重回赵匡胤后裔手中。

编辑
宋孝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起兵北伐收复失地一直是他的雄心壮志。他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而就在他继位的几个月前,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所弑,金朝陷入暂时的混乱,南宋对金朝的态势正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
宋孝宗想要发兵北伐,但是太上皇赵构不以为然,因为他本就是北宋被灭,临时抓起来的壮丁,深知金兵的凶残,要不是自己被金兵吓得不能生育,怎么会让你宋孝宗当皇帝?所以宋高宗不赞成北伐。

编辑
但是刚上位的宋孝宗赵昚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对赵构的劝阻不以为然,依然坚持北伐,因此太上皇赵构也就没有再干涉,毕竟自己也是因为完颜亮死后,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甩的锅。
得到支持的宋孝宗赵昚准备大干一场。后世都认为到了宋孝宗时期是有明君但是无名臣,等到宋孝宗想要北伐的时候才发现,朝内无人可用了。曾经的抗金老将都已经陆续去世,还在人世的不是躺在病榻上,就是已经白发苍苍。
没有办法,宋孝宗点了还算健朗的抗金名将张浚的将,此时张浚已经六十六岁了。在为岳飞平反后,宋孝宗将张浚召回朝中。张浚得知宋孝宗想要北伐,当即表示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但是仍然宝刀未老。张浚那颗抗金的心让宋孝宗热血澎湃,也让他看到了北伐成功的希望。

编辑
于是,史上著名的隆兴北伐开始了。宝刀未老的张浚带领着大军一开始是势不可当,先后陆续收复了虹县、灵璧等地,但是不久便出现了问题。张浚毕竟多年不领兵,经验和能力都大不如从前。一个月后,金兵举兵南下,张浚大败,在南退途中甚至病死在半路上。
原来此时的金朝已经走出了完颜亮突然被杀的混乱局势,由完颜雍继承了皇位。完颜雍也是难得的明君,被称为“小尧舜”,他以勇猛著称,北境之内的大小部落全部被他征服。当弱国的明主宋孝宗遇上强国的明主金世宗,这就注定了宋孝宗的不幸。

编辑
金世宗面对南宋的北伐,恼羞成怒,命人带兵南下。张浚之前收复的失地,很快又回到金兵的手中,这还不算结束,他发兵继续南下,想用武力逼迫南宋低头。宋孝宗也是有血性的人,准备重新组织人手,跟金世宗再做过一场。
但是眼看金兵越来越近,太上皇赵构坐不住了,他对金兵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宋高宗赵构联合朝中大臣,逼迫宋孝宗议和。
宋孝宗虽然是宋高宗的养子,但是他六岁被接入宫后,赵构视他为己出。忠孝两难全,再加上局势对南宋也非常不利,他不得不跟金朝议和。这次议和被称为“隆兴议和”,也叫作“乾道之盟”,最耻辱的就是宋孝宗要以子侄身份称呼金世宗。

编辑
虽然已经议和了,但是宋孝宗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屈辱的条件让他夜不能寐。以至于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再次北伐。后来他又启用文臣虞允文,让他领兵北伐,可惜虞允文还未出师便身染重疾而亡,北伐的希望再次落空。
至此朝中再无人可用,南宋的大臣们习惯了临安城里的歌舞升平,早已忘记了长江以北曾经也是宋朝的国土。只能哀叹,有明君却无名臣。
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有二十五年都在服从宋高宗,太上皇赵构一直活到了八十一岁。在二十五年内,宋孝宗一直被孝道羁绊,隆兴议和就是证明。
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也有太多的无奈,有北伐之心却没有可用之将,想要收复山河,却遇到一代雄主完颜雍,想要做一位明君却又被孝道所累,真是令人惋惜。

编辑
兴许也是因为自己壮志难酬,彻底对皇权失去了兴趣,宋高宗赵构死后两年,便也主动退位,当起了太上皇,再也不管朝中琐事。公元1194年,宋孝宗赵昚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