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神算子:预言朱棣能当皇帝,一生充满传奇
袁珙和朱棣的关系就像许邵和曹操的关系一样,袁珙是朱棣造反的助推者。自古以来以下克上者都需要三种因素才能成功,第一就是当事者的决心,第二就是军队,第三就是民间力量。三种缺一不可,朱棣靖难成功也是一样的,决心由侄子朱允炆给他下了,军队有宁王朱权“慷慨相赠”,而民间力量则归功于袁珙。
袁珙是由朱棣手下谋士道衍和尚所推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由道衍出面,袁珙行动,共同帮助朱棣坐上帝位。
道衍和袁珙的相遇
两人相遇是在一座寺庙的门口,袁珙善于相人,一眼就看出道衍非比寻常,道衍也惊叹袁珙相术高明,所以把他推荐给了朱棣。按理说这两个人的相遇是巧了点,而且这两人也都是不走寻常路的。
道衍师傅是个道士却不精于炼丹,反倒是做了一个和尚,日夜讲经念佛。袁珙师傅是一个和尚却不清心寡欲,开办了相人公司,业务还蒸蒸日上,他本人倒像是个道士。不过这两人都是属于不安分的主儿,道衍在朱棣手下就日夜劝说他造反。像袁珙这样的奇才为什么不让他给朱棣相相面呢?

编辑
袁珙相面
在袁珙入燕王府的时候,为了表现出这位当代相术第一人的能力,朱棣穿着侍卫的衣服,和府中八个侍卫一起站在一旁,偷偷观察着道衍和袁珙进府。
袁珙进来后第一眼就看出了在旁的九侍卫中有一位英武不凡,于是朝他又跪又拜,逼得朱棣没法只好表明了身份。接下来就是袁珙正式相面,称朱棣胡长到脐,四十岁时必能为天子。朱棣听闻后大惊失色,并于次年起兵靖难。

编辑
袁珙建立起来的民间力量
自古到今无一例外,民间力量是造反者一定要争取的。他们或做田,或经商,或游荡市井,或当兵吃粮,这股力量有两个特点,第一:他们扎根于民间,人多势众,第二:他们读书过少,容易受到挑拨。朱棣要想成功就必须争取到这股力量,要争取到这股力量则需要一个很好的旗帜,而袁珙就是这面旗帜。
相比陈胜自力更生,赵匡胤遵守谶言的做法,朱棣选择的是和乱世枭雄曹操一样,以相术来争取民众的支持。袁珙所组织起来的民间舆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朱允炆费尽心思以无数将领控制的北平城,在朱棣起兵时仅仅三日而定。
至于袁珙为什么敢说朱棣在四十岁时就能做天子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朱棣已经三十九岁了,真要成事也只在这几年的时间。何况朱棣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做,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藩王造反就是百年不遇了,要不是朱允炆的步步紧逼,道衍的日夜劝说,加上袁珙的一锤定音,或许朱棣会选择继续做一个“逍遥王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