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渡渡,惊起一滩鸥鹭
随着2021年亚青会在汕头召开的脚步越来越近,市里许多地方就在规整,修缮、改建原有的公益项目。原本就很通畅的沿海海滨路,更是美化了一些细节。晚上健身的市民不知不觉便多了起来,我也发现了这一潮流。刚一下班,便骑着共享单车“走天涯”,过一把沿海居民与游客才能体会的自由浪漫的不羁风。
我沿着海滨路骑了一段,铺好沥青共享单车绿道,让我拥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感。很快,我把焦点转移到沿岸的几个港口上,由于功能不同,各个口也履行着各自的职能。想着江景里落日长圆的晚霞很美,一时心血来潮,便搭了个船,吹吹海风,交了一元过渡费,坐上了通往对岸礐石风景区的轮渡。

许是沿海成长,坐船渡江承载着点点滴滴的记忆联结成一条线,在牵引我的人生经历。坐在开敞的船上,吹着豪迈的海风,记忆里冰山一角也悄然掀开,却足以让我陷入一种对往日的追忆。
小时候,我还在镇里生活。那时候,晚饭过后,大家都喜欢在江边踱步。承载着火车和小汽车的轮渡是大伙儿玩乐的地方,我们看着轮渡吞着一辆辆排得整整齐齐的车子;沿海地带掘土机不断地抽着夹杂着许多贝壳的沙土;咸咸的海风与不断拍打着岸边的海浪,足以消弥今日繁杂。那些长长的远望,透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对悄无声息消逝的青春的不舍,对奋斗不息未来之憧憬......静静地,雅而无言却长诗篇地隐于流转的光阴里。不知,有多少人也同我一样,长长的话随海消逝于远方。正因如此,我也更理解话不多但真诚的人,深沉却不掩内心的阳光,这是海的滋养,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味道吧!
除了搭载小汽车与货车的大轮渡,还有一款更久远、更原始的小轮渡,仅限于乘客、自行车、摩托车使用。这款小轮渡,又分为两种。一款是一头敞开式,比较简约,也更为商务式。另一款最为原始,现今记忆也有点模糊,只记得全绿色的木头构造,还有个档口在卖零食,有点像去了电影院。
许是夏夜总来江边散步,偶尔吃吃江边小店,真令人记忆犹新!其中有一家酒楼,二楼吃冰消暑气,旁是溜冰场,自带火锅店小包厢,总有一股浓浓的炒田螺的味道。吃冰配上炒田螺,对着江边吹吹海风,好生一幅消暑图!
后来,去香港自由行,在七仔湾也坐过一回轮船。这种特有的交通方式,以独特的味道,竟完美地融入香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它既没有被社会变迁所淘汰,反而是以一种特有的形式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背影,古朴而亘古不衰地联通古今。很神奇的是,第一次在香港乘船的我,反倒是找到了儿时的味道。
而自从坐了一次维港游船,我再也不嫌弃轮渡的平庸,浪花太小。晕船,让我对乘船有点心有余悸。这海风的脾气,也是不分好坏,变化莫测间,权且当做一种特别的招呼吧!
还有许多海上船,江边渡的记忆。潮涨潮落,一轮红日,从躲在高楼后,又转移挂在了大桥之上。霞光万丈,默默地演化成余辉。短短时间里,恰观初落日之雄壮,霞光一泻万里,落日之柔和,静静淌成一幅水墨画,令人动容。
余辉散尽,带着点意犹未尽之感,尝尝榕香蚝络,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