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即未来

*含剧透*
由于哆啦A梦是“哆啦A梦”,反而也不必担心会有人死去或是结局不好,从而也更能注重“过程”如何。那么接下来咱就胡乱地谈谈自己的观后感,聊一聊这个“过程”。

个人认为这是很特别的一部。由于名字是“月球探险记”,看上去便有那么些硬核,片中的科普内容挺多,设定解释也很周全,而《哆啦A梦》本身又是科幻向的作品,两者放在一起,这样一种“真真假假”的碰撞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片中有家园的保护、责任的担当、对父母亲情的思考、友情力量的展现等等,其实涉及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然而,个人觉得这些都不算是此次的“重点”。
毕竟从影片的宣传语就能看出这一点了
片中的boss是辉夜星人自行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本想加以利用却不料被其支配。于是,在影片后段大致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反派:真是讽刺,我就是你们创造出来的,而今却成了破坏的神明。
主角:不,想象力才是未来,放弃想象力的那一刻,才是破坏的开始。

我认为“哆啦A梦”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代言人:
正是有了想象力,大雄才会认为月亮上有兔子,本片的故事也因此开始,而辉夜星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因此而被拯救;正是有了想象力,影片中的“野比兔”才会自行受哆啦A梦道具的启发发明出“定说徽章”,在最后关键时刻逆转时局,印证“千载已逝”后协同友人来临的预言;甚至,正是有了想象力,在22世纪的人们才会创造出“哆啦A梦”——而所有一切的一切,就从这里开始。
影片中是如此,而在现实生活之中,那些伟大发明的诞生,经典作品的面世,何处不需奇思妙想、创造未来的“想象力”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认为自己“成长”了、“成熟”了,然而同时却也往往主动地丢掉了那份“纯真”、那份“想象力”,如此一来,可能只会成为一个圆滑庸俗的“大人”,那么我也宁愿在一定程度上stay sincere, keep innocence.
作为第39部剧场版,个人觉得它很好地利用了《哆啦A梦》的内核存在,在继承以往友情、成长主题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更多、更新的东西,也可能是咱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剧场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