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件事,才能做好?我们都想错了

大概2011年,我在大学图书馆,突然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叫《懒人成功有方法》。

上图来自百度百科
讲的非常好,大致主旨是:
如果把工作当负担,会感觉每天都是受苦受难、筋疲力竭。
而从事喜爱的事业,会急不可待地起床。
只会想,为什么还不天亮,我要去工作。
为什么这么快就晚上了,我还没做够。
当时我就想,哇,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状态吗?
等到我2013年参加工作,就完全忘记了这。
发现我现实的工作是非常枯燥、重复乏味,很多琐碎的杂事要处理。
后面的几年,早就把什么,为了爱好而工作抛在了脑后。
虽说我高中就喜欢汽车,也从事了接近6年汽车相关的工作。
还创立了汽车脱口秀,做了几百期节目,天天跟听友聊车。
但回望过去,其实绝大多数时候,一点都不好玩。
比如顶着冬天零下的气温,六点中起床,穿衣洗漱。
坐着挤到爆的破烂中巴车,下车胡乱吃几口热干面,又得上厂车,接着晃悠一个小时。
下班也是同样的节奏,上下班得耗费4个小时。
回家吃完晚碗,从七点半开始做脱口秀,一直到凌晨两三点。
第二天又得六点起床。
这让我身心俱疲,而且并不好玩。
难道书里面说错了?
不会啊,作者都成为《人物》、《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的新闻人物,还两次成为白宫座上宾,被《公司》杂志评为全美增长速度排名第二的公司,年收入增长达到4亿。
为什么他能达到那样的成果,可我还收效甚微呢?
通过近半年多的学习和思考,终于顿悟出了一点东西。
就算是为了喜欢去做一件事,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如果仅仅靠喜欢,绝对会退缩。
比如打篮球,是因为爱好而打。
(虽然真实是看了《灌篮高手》,打篮球是为了吸引女生注意。)
精进技术的时候,是需要大量基本功练习的。
特别像我这种,个矮、反应速度很慢、天赋平平的人。
为什么我还能进校队和院队,在球场上可以战胜不少比我高、比我壮的人呢?
因为我在小学,就接受了魔鬼般的基础训练。
接着初中又参加校队和体校的训练,上大学后,我自己又制定了训练计划,现在我还在不停训练。
训练,让我在实战种获得更多的优势和成就感。
大部分同样喜欢篮球的朋友,不会做这些。
训练的时候,真的快乐吗?
别扯了,有时候很枯燥。
而且强度太大,人都快虚脱,浑身疼痛难忍。
下楼都是痛苦的。

图来自休风/duitang
这就说明了:
我们想的,因为喜欢,去做一件事,一定能做好。
这是很空洞,也很不实际。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
先去做。
做的过程中,痛苦和快乐会相伴而来,只是分别程度不同。
做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深切体会到酸甜苦辣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倒不会有触动。
很多人自认为喜欢某件事,随便做一做,觉得太难,就放弃了。
就会这样安慰自己,我原来不喜欢这件事啊,这件事一点都不好玩。
可真实情况,绝大多数的事情,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打个比方,NBA球星的华丽进球看似都是因为天赋。

上图来自weibo.com
其实私下练得不知道多辛苦。

上图来自萧内网萧山论坛

上图来自古德体育
所以,你喜不喜欢一个东西,不是重点。
重点是,你都没做到足够深度程度,怎么得出你喜不喜欢的结论呢?
只有去深入做了,才有机会知道,你喜不喜欢。
所以会发现一个现象,能把一件事做到很深入的人,多半也能把其他事做到很好,只要他愿意。
比如学霸张震。
拍《一代宗师》苦学三年八极拳,参加全国比赛拿到第一名;

上图来自网易
拍《深海寻人》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
拍《吴清源》围棋水准压制专业三段;

《吴清源》剧照(上图来自你的益达/豆瓣)
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
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
《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
拍《龙先生》,做得一手好菜,搞不好拍完这部戏,又去考个厨师等级证。
这就很好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
我相信在学这些东西的时候,绝对有不开心的时候。
有枯燥和困难的时候,但他已经适应了这个过程。
在掌握了某样东西后,自然会产生出喜爱。
我看过张震的采访。
记者问他,怎么有耐心看棋谱和三国。
他淡淡地说,有时间就翻,就想把它研究透。
当时给我是感受是很深的,他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已经成了他的思维模式。
虽然很早就知道张震这事,但我的顿悟,却是现在。
举个例子,比如写文章,真的好玩吗?
不好玩。
我开始,只是想通过写文章,抒发下情感,表达下观点,或者仅仅是发泄一下情绪。
但我开始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时候,就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不是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写作状态。
而且其实完全没必要天天写,这不是我的工作,也没有人管我。
但是,我决定突破一下,体验不同的思路。
从2019年3月9日到今天6月9日。
每天都发一篇文章(其中有几天是转载他人的好文)。
我写的怎样?
跟大佬比,差距很大。
但我没有必要跟大佬比啊。
我的目的,不就是通过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一定的深度。
经历必经的苦难,体验获得的成就嘛。
回看几个月前的文字,现在要比之前好不少。
这就是我先做,而后产生的喜悦。
大多数事情,都得先做,才会喜欢。
就算发现不喜欢,放弃不就得了,很简单。
就像做一份工作,能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很少。
现实情况是,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会逐渐熟练。
遇到困境,解决难题,获得成果。
这个过程,发现会喜欢其中的一些地方。
可能是同事的认可,业绩的成就感,拿到的金钱越来越多,逐步升高的职位等等。
我不相信,一个全盘否定、牢骚满腹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快乐。
那完全是跟自己过不去。
为了喜欢去做一件事,结果可能会讨厌它。
不论喜不喜欢,先去做。
逐步深入,才会真正有可能收获喜爱。
做事和恋爱,还有其他的事情,都是如此。
这世上,几乎没有十全十美的爱好,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
事,在人为。
爱,在做后。
=========
相关阅读:
========
友情提示:
喜马拉雅搜索“不是最高档”,
即可收听离百年品牌只剩95年的脱口秀节目。
嬉笑怒骂、谈天说地,既是消愁解闷儿,又是我们自身的成长。
等你。
=========
题图作者:Kalen Emsley
图片授权基于:unsplash.com版权协议
其他图片来自网络,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
如有疑问,与我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好思考分享给我优秀的读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