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心译】阿尔弗雷德·霍顿英式军刀17期(左手剑客/异手剑客)

2019-06-09 17:06 作者:舌尖上的狮子  | 我要投稿

阿尔弗雷德·霍顿(Alfred Hutton)(1839-1910),是维多利亚时代国王骑兵卫队(the Kings Dragoon Guards)的军官,著名的作家,古文物研究学者,以及著名剑客。他创始了英国第一次对历史武术(Historical fencing)的复兴。

 

1889年,霍顿发表了他最富有影响力的书籍《Cold Steel: A Practical Tratise on the Sabre》,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军刀训练方式。

 

在本次的更新中,舌尖将为大家讲述阿尔弗雷德·霍顿军刀书中的进阶课程,关于左手剑客的内容

一、关于左手剑客

从古至今所有伟大的写到过这部分内容的作者都认同这点,即左手剑客真正且唯一的优势便是:左手剑客是少数人,绝大部分人没有多少机会与左手剑客交战;而对于左手剑客来说,他们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与右手剑客交战。

意味着,两个左手剑客碰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当然也应该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迷惑。

一些很重要的教典作者也都建议道:学员应该在学好右手的技术之后,去训练左手。

对于这个课题,我将在下方提出一些简单的练习课程,帮助练习者去练习对抗左手剑客的情况。为了避免阅读中出现歧义,我将直接描述斩击的动作,而不是用编号的方式去指代。【注1】

在这些练习课程中,学员(Pupil)将会使用左手持剑,师父(Master)则使用右手,在练习末尾双方会互换。

 

——【注1】:我将会在斩击之后用括号的形式标明编号。这个斩击动作类似于编号中的那个斩击,只不过对称翻转了而已。

二、对左手剑客的佯攻动作

1:佯攻cut1斩向对手左脸,实则cut2斩向对手右脸。

2:佯攻cut2斩向对手右脸,实则cut1斩向对手左脸。

3:佯攻cut2斩向对手右脸,实则cut3斩向对手前腿。

4:佯攻cut3斩向对手前腿,实则cut2斩向对手右脸。

5:佯攻cut1斩向对手左脸,实则cut4斩向对手前腿。

6:佯攻cut4斩向对手前腿,实则cut1斩向对手左脸。


三、左手剑客的佯攻练习

与左手剑客的组合反击套招练习

这一部分,我将会为大家直接贴上原文,就不再做繁杂的翻译工作了。该组合套招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斩击和防御术语的组合,相对来说十分简单,可以参考本译文前几期的内容的术语翻译,自行阅读。

霍顿书中关于左手剑客的内容练习就在上面了。在下一次的更新里,我将为大家呈现霍顿在书中课程中,关于自由实战的内容。在这部分,霍顿向我们展示了他自由实战中的体会和策略,是非常宝贵和可靠的经验总结。

 

 

关于左手剑客与右手剑客的对战,个人有一个体会,即:“实际距离总是比右手剑客习惯的要近”。当右手剑客认为在测距外一步的时候,实际上距离可能已经进入了完美测距的位置。

下方是我对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的分析:

 

原因1:接战式的问题

首先,同是右手剑客对局时候,双方摆出的接战架势通常将自己最靠前的身体部分进行了提前保护,诸如双方都使用三号位Tierce(又叫外侧接战式)接战,此时最近的目标:持剑手臂被这个架势挡住了很大一部分进攻线。意味着通常情况下,想要攻击对手,需要打身体中较远的部分,诸如cut1斩向了对手内侧身体。这也是为什么在霍顿的典籍中,“测距”这个章节的内容要求是攻击到对手的“某部分身体”。

然而,在左右手剑客对局的时候,双方接战式势必不是同一个,即不可能像通常情况那样都是外侧接战式或者内侧接战式或是高位二号位接战式。实际就会变成一方使用外侧接战式,一方则内侧接战式的情况。这样一来,对于以手臂为目标的进攻线的封锁就大不如前,使得双方攻击浅目标的意图大大提升。

前者是要攻击“某部分身体”,后者是“臂膀”,测距自然就变近了。

 

原因2:站姿朝向关系

同是右手剑客对局时候,双方站姿实际上是中心对称的,这使得攻击敌人的线路类似于走斜对角线。而左右手剑客对局的时候,双方站姿变成了沿中线对称,这使得攻击敌人的线路类似于走边线。众所周知,同样的矩形里,斜对角线是要比走边线更长的,因此测距也变近了。

 

 

舌尖


【随心译】阿尔弗雷德·霍顿英式军刀17期(左手剑客/异手剑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