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户外徒步日记

香港,一个中西文化相交融的城市,有着近百年的殖民历史。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汕头大学派出师徒二十二人的徒步小队探访香港,用最原始的方法去感受它的制度和文化。二十二人来自不同省市,身上一定程度代表了大陆的文化和行为习惯,在融入香港的文化和秩序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本日记将还原最真实的场景,带你走进——香港徒步

D1
四天的徒步理论上是在荒郊野岭上搭帐篷吃住,所以就要提前准备食材啦!因为大部分食物和气罐无法通过海关安检,所以我们的食材是在香港买的。不妨先给大家看看登山包里能装什么:

到达香港西九龙站后,大大块的登山包行动很不方便,教练决定在高铁站一个开放式餐厅的一角卸包去购买食材。结果二十几个登山包一放下来,红橙黄绿一大片,已经够吸引人。当我们买回来食材后,为了能仔细分装食材,就这么把食材一铺,跟摆地摊似的。啊,最后店员不高兴喽,叫来了保安:喂,你们做乜嘢?这里是香港来的喔!(尴尬收场)
其实我们铺的面积相当于在大陆的一个居家卫生间,也不算大,而且是一个角落,但或许在寸土如金的香港看来已经算很大,在香港出行,尽量不要占用商家的场地(除了在那消费)

我们徒步范围是在大屿山,昂坪营地是我们的第一个站。 香港郊野公园的营地设施是非常完善的,因为立法不能挖猫洞(随地大小便),所以在附近已经修建好公厕,有的营地甚至有洗澡房。

因为比较晚到,土地平的位置已经被占完,我们只能在斜坡上搭帐篷。

这是南山营地的公共设施,可以看到有详细分类的垃圾桶:塑料瓶、铝罐等标志,后面的卫生间拥有浴室和厕所,使用山涧水。在外形上也尽量贴近自然,用石砌成的建筑
因为教练不太认同先来的可以先替朋友霸占其它场地,我们与当地的一个居民发生了点轻微冲突,我们直接进入他所谓“先到先得”的场地,引起他强烈不满,打起电话跟朋友大声诉说,听得懂粤语的人都知道他在跟朋友通话的内容听起来很不舒服(以及多次提到“大陆人”),最后我们为了不引起争端和误解,主动撤离。
虽然香港的教练跟我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仔细想想我们也是也有不对的地方,如果我们可以与当地居民商量一下而不是直接占领,或许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D1总结
虽然从高铁站一下来,我们二十多号人形成的放大效应,使我们遇到了许多不友善的事,也迫使我们对自己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这些教训,让我们更加认识和理解香港特殊之处,土地珍贵,街道狭窄,工作高效,以致于我们在路上突然停下来,都自觉往边靠让出路来,不阻碍其他人通行(即使周围没人);在执行科考时,我们将一大组分拆开来,避免过于引人注目
D2
翻越香港第二高峰凤凰山,一路上与越野比赛选手相遇,狭小的山径上我们主动提前避让,赢得了他们的感谢。背着一个一米多高的登山包,塞满了两天的食物,帐篷,炉头等,大家踩着崎岖不平原始的阶梯上到山顶,能望见港珠澳大桥,下山时,一边集中十分注意踩着危险的石头阶梯下山,一边忍着身体和登山包对膝盖的负重和没有调整好的登山包给后背的疼痛感(几次很想直接从山坡上滚下去),每次2分钟的休息都能产生极大的快感。拿着指南针看着地图,带着迷惑,开着头灯,穿过山林,每经过一个标号路牌,就意味着距离目标更近一步。(到达营地后走路都是瘸的,每次能站着的时间都不超过1分钟,因为脚板实在太疼,但队友还是很积极主动地准备晚餐搭帐篷)


上山途中遇到为数不多的凉亭,可谓是卸包休息的绝好位置,前面都是在稍微有空一点的位置休息2分钟,只可惜不宜久留,10分钟后又要背上沉甸甸的包。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路其实更加难走、危险,下山时要克服登山包惯性带来的作用,脚板需要更多力量支撑地面(简称超重),崎岖不平的阶梯增大了脚崴的风险,一不小心可能直接摔下山坡(可以直接滚到山脚的那种)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下山还是可以欣赏独特的风景


南山营地相对昂坪营地来说面积大很多,设施非常完善,曾发现有人在此露营6个月
就先到这吧,持续更新
原创内容,部分图片由队友提供
更多内容也可以微信搜索个人公众号:
Explore微趣味
最后别忘了素质三连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