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配音演员是一支队伍”
中间弃了很长时间,现在终于又捡起来全部看完了。
单论对各位配音演员的喜爱,可以打满分,单论对前期节目组的不满意,可以打负分。但这俩者相互冲突,所以去年的我选择了弃掉这部综艺。毕竟配音演员的作品那么多,不在这里受气,我依然能从其他作品中感受到各位配音演员的魅力。
辗转于各种动漫,有声漫,广播剧之中,最后又想起来重新来看看这部综艺。看完来先抑后扬吧。
所有的剪辑,导演编排,脚本设计这类我就不评价了,只说一句,我前面弃了,我代表我个人就说它有问题。
前几期是我差不多一年前看的了,细节已经记不得了,其实前面一直讨论的一个点,前面所有的剧都存在一个问题:有珠玉在前,再配是更贴原配的声音,还是更配感觉,甚至是选择独辟蹊径。由于有前辈的实际成果在,似乎不会有人选择跳出原配音老师铺好的路,选择是限定范围的。
还有一个本子的选择上,因为需要观众更有共鸣,选择的基本是强感情类的本子,生死冲突,大悲大喜。我记得(没记错的话)北斗企鹅的山新说过,大意是:其实强感情类对配音演员来说反而是好录的,因为人类的感情复杂,但是强感情之下,大部分感情被掩藏,只突出一种情绪基本就可以。反而是越平平无奇的话,越容易产生NG。
这里推荐去听729的阿杰配的动漫《全职高手》中的叶修,只听一句话,我记得B站有朋友专门剪辑出来过前后俩次说的同一句话:“休息一年,然后回来。”
前一次的失意,后一次的踌躇满志,明明是同一句,却让人明显听出俩种情绪。
当然光合积木的姜广涛的配音也很喜欢,似乎什么类型让他配,感觉都很贴,一张口就是对的。但是我很难挑选好的一句话,所以没有举例。我私心最喜欢《0号宿舍》这部。
还有很多我很喜欢的剧,不一一例举,因为我不擅长概括。
但是这种细节确实在舞台很难呈现,很难让观众感受到的细节,所以不出意外,节目里选择的没有很明显情绪外露的,似乎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这个只能算我自己的私心吧,有点遗憾,但我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再说我最近看完的后几期,我觉得金乌这类的原创本非常好,人物没有被立住,一切的编排都是合理的。输赢基本是团队配合,个人实力以及观众偏好。相对于大多数人以及导师对第二组的喜爱,我其实更喜欢第一组。我感受到的第一组更有神的特质,神与人是俩个不同的个体,神的高高在上,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几乎不会反省自己。神看人,就像人看蚂蚁,你在小时候会因为自己用脚碾死一窝蚂蚁而反省自己伤天害理吗?我似乎没有。第二组就给我感觉更像人,他们的对话感更强,人物设定看上去更加立体,更容易让人接受相互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我的感官里这是神界的故事,那么我会更喜欢第一组的编排。
这个地方的打分就是纯主观分,它是没有任何前例可追,单纯就是俩边各自理解的人物呈现。这种需要人评判的作品我觉得不能说分数有多么客观,还是看个人偏好。
当然还有单个配音演员的打分,这个现场更有发言权,我不评价,主要我也没戴耳机。
因此对节目组有一点小建议:
既然跟各家都有合作,能不能将拿到版权但还没有商业化的原作,拿到台上来作为比赛段,比如猫耳FM跟各家文学类APP都有合作,是否有拿到商配授权,但是还没选定合作工作室的,哪怕不是热门,但是是原创(热门怕节目的制作周期等不了)。正好趁着节目找配音演员。
有点类似于曾经的网配圈,作者的文能授权给多个导演、策划,最终一篇文章能产生多个广播剧,听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诠释表达来关注收听。
再比如买下的外文影片,没有中配版的,或者在我小时候还能在电视上播放中文配音的,现在反而没有中配版,例如哈利波特等,不太了解,是中配过期了还是没有授权等什么原因,这些没有前人修路的,让配音演员自己在地上自己踩出路来,是我期待看到的表达。
当然看到最后,还是感谢节目能给配音圈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家融合,取长补短,这一次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最后,期待第二季,我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