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2023-06-26 00:22 作者:donsion  | 我要投稿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前面一章,讲了“知足之足,常足矣”的

道理。只有道,才是足全的,天下万物莫不由

其而出,莫不赖其而成。任何事物,了解了它

是怎么来的,才能对他了如指掌。

如果只拘泥困宥于一物,那么对于另一物

便是无知的。此一物,成一名,为一知;彼一

物,亦成一名,为一知。以此一知,不可知彼

一知,因为由此一物,不可通彼一物。天下万

物,无有穷尽,如何才能穷尽并掌握它们呢。

如果用这个思路,是不可能实现的。

只有从具体的有形的物中,抽离出来,从

琐细的繁复中抽离出来,才能理解,原来天地

万物,其实是一个整体。它们以一气相通,以

阴阳相成,以有无相结。见整体,是谓见独。

见独,才可以外天下。

外天下,如站在外部打量作为一个整体的

天地万物。就如同站在太空看地球那样。于

是,天下万物,才能尽收眼底,才能俯瞰宇

宙。坐在房间里,都不用出门,整个世界便

从窗户里向自己飘过来,都不用看一眼,就

落入了心里。这便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正印合

了前面一章里面讲的大直若屈的道理。道,不

可探寻,不可勘察。越直,越不可得。因为它

是大直之直,只可通,不可视。

反之,就是跑出去到处寻找道。从道里面

跑出去到处寻找道,就好比一个人从家里跑出

去,满世界寻找自己一样。他跑的越远,就越

不可能找到自己。因为在迷失的路上,走的越

远,就只会更迷失。

道为一,为足,为整体。其在万物,不可

穷尽。所以说,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

扰则忧,忧则不救。以道观之,一就是多,多

就是少。是谓其知弥少。在背道之路上,走的

越远,其出离越甚,越不可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知足之足,得见万物之独然,不

会跑出大道,在天下万物里翻找大道,这就是

不行而知的道理。

就好比,江海之水,化成了水汽,化成了

云层,被风吹到世界各地,形成降雨。要了解

江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江海里了解江海。而

不是在一万里外的某处陆地上的地表径流中,

来研究江海。这样的研究,也根本不可能了解

江海,因为这是源流倒置,舍本逐末。

不见而名。不能跑出道里去到处翻找道,

因为常道不可道。也不能以物象之名,来形容

描述道,因为常名不可名。无名之名,即不见

而名。

圣人治理天下,若为此而去彼,或为彼而

去此;损此而益彼,或损彼而益此;皆为不

公,不公则天下失正。不为此,亦不去彼;不

损此,亦不益彼;唯无为之益,天下方可人莫

之令而自均,至公无私,天下自正。是谓不为

而成。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