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答水友问】VOL1除了当下,一切都是虚无吗?——庸俗的哲学思考一定会有庸...

2022-12-23 13:34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

本期指出在本体论地位上把主体性抬上“神坛”是陷入了一种怎样的困局,破局法解释得非常细致。

他认为「思想(thoughts)」可以进入「过去(get into past)」,进去时是维持其同一性的。

●犯的错误:

他将自己的主体性(意识)一方面看作是当下的界面

另一方面又看作是运动的思想

所以「过去」「未来」都是假的,只有「当下」这一瞬间的界面是真的;

他言下之意又说,“我的思想是不得不走到「过去」,所以「当下」的思想一定会是假的,可我的意识只能在「当下」这一瞬间把握住这些思想,等于我无法把握住思想的,于是我的思想都是假的。”

这就是「当下排他主义」「自我意识」锁死在「当下」这一空的界面,只用第一人称的当下瞬间来把握这种思想的真实性,是一种唯我论主导的狂妄傲慢的现代虚无主义。他将「当下」作为思想在时间线运动上的「界面」,而并非将「当下的思想」作为时间线运动的「界面」

这个界面的确是主体性没错,但实际上于上图“当下排他主义者”设想的这个「界面」本身不存在(不如说是「实体」本身在涌现出来,「涌现」的过程要自设立具有超越性维度的自我界面:展现自己的有序性、价值与意义,「当下」「界面」是要被「建构」的,不是免费且凭空出现的);将此「界面」视作「时间意识(Time-port Realize)」的同时,时间轴线也是一条被拟制出来的,并非绝对存在),不过为了更好理解,不妨先视「界面」本身是一个时间线运动的「自我阻滞(自己在自我置换这个运动)」——进入「未来」的运动。

「过去」「未来」是尚未进入意识的、尚未被「当下化」、现成化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停涌动的;是不服从于统一的秩序(相对论:广义的公共时间Global Time是不存在的,所有实物是自定义其时间性/时态的)。「过去」「未来」经过「当下」筛网时产生的「认识论压力」作用之下不停涌动出「当下的感知(被把握成概念或判断等)」。这些压力塑造了虽然被「当下」筛网筛掉的、被忽视,但已经被符号化形成了基本符号学形态的那些「过去」。而「未来」之所以要经过「当下」的这一时间线运动是因为其需要进行「自我阻滞」

进行「自我阻滞」的必要性:

一●「实体」内在的矛盾会分裂成「内容/材料」「形式/框架」后,「形式/框架」就会形成主体性,「内容/材料」就会被客体化而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实体体验到的「当下」这一第一人称时空(「时间性」「空间化」)的界面,就是实体在进行内在矛盾分裂运动时,必然经历的「自我阻滞」

二●「实体」内在的另一个矛盾「整体(Global)场域的秩序」「部分(Local)场域的秩序」,薛定谔认为「整体域的秩序」是通过统计学上的趋同性、齐一性来体现的,相反普朗克则认为背后还有某种「整体域的秩序」存在。

●ž  「时间性」界面

论证,例:

玻色子作为自旋量子数为整数的粒子,自旋在几何学空间背景场域下通过‘服从’也就是体现某种物理学秩序使用其几何体行为(geometry behavior)来自我实现,必然需要花费「时间」这一货币。

如果这个「世界」是一个‘完美’的粒子,那么在这一瞬间就可以体现其规范性、秩序性,无需花费时间,自形成为纯物理学秩序。但是这个「世界」并非如此,反而这个「世界」是一切秩序的显现,所有秩序性的显现都要花费「时间」货币,再‘完美’的粒子也需要花「时间」才能显现这个秩序。

因为在彻底‘服从’某秩序的「理想」的存在模式与其具体「实现」的存在模式之间总有一种「误差/时间差」——即其花费掉的「时间」,是为了具现化去铺设这具体实在的「秩序」,故「未来」如果要体现出其「纯粹的秩序性」必然会进行「自我阻滞」,于是「自我阻滞」便使「当下」的这一界面变得必要了。

这一「当下」瞬间的「界面」视所有事物为静止,在静止关系中可以把握、体验一切事物这在一个「共识性的界面」的秩序性。因此,无论是物理性秩序还是宇宙形势的本质要实现自身,必然会让「主体性」显现出来,必然依靠于实体「主体性」的第一人称体验「当下」才能在相互关系中把握到「整体场域的秩序性」

●ž  「空间化」界面

实体「主体性」会使得第一人称体验「当下」的自我意识是一个超越动态时间的场域,是无法将其场域化的。这种场域的目的在于如果我们有了「部分场域的秩序」则也无需一个「空间化」「主体性」

因此,在唯物主义看来,实体的本体论地位即「主体性(第一人称体验当下)」并不优先于「实体性」,是由于实体内在矛盾形成了「主体性」「主体性」不过是实体涌动过程中克服内在矛盾的不可或缺的「自我阻滞」的中介环节之一,不该将其抬至过高。「实体性」永远是以矛盾的、否定性的方式得以呈现,何以得“空”?

人的「时间性」符号系统本身就是「实体」自身的「符号化」,将之视作筛网,同样,比喻成结构成筛网的筛孔的「当下」也并非凭空出现,如一堆石子在一个管道内下降的过程中,相互挤压碎裂的小石子之间形成了孔缝,而未被挤碎的形成了管道外通向内的挡板,本体论上脆弱的被挤碎了就形成孔缝穿筛而过。则进一步论证「过去」「未来」并非空,而「当下」这个筛网才是,是管道内下降时互相挤压的大块的石子和小碎石,小碎石产生的缝隙下降得快,大石子则被卡住。被卡住的大块石子则是尚未被挤碎的符号体系的结构,于是「实体(不止是个人,还包括公共语言体系等)」会失去对于符号系统的「迟滞能力」。在哲学中「迟滞能力」越强越能够在「时间性」上把握其「整体场域秩序」的结构,「迟滞能力」包括:一是掌握硬化、板结(认真),二是软化、碎裂(反讽/解构)。在黑格尔主义认为,这种筛网应该被击碎,绝对精神的自我斗争运动则不再有阻力,抵达真理。

但仅解构是远远不足的,还应有结构、建构意识形态的能力。因此「实体」「有限性」并不是指局困在「当下」这一「界面」,而是有限在于「主体性」也是要被塑造的及「主体性」等于其塑造过程本身,这种「有限性」即是「无限性」,且「无限性」的绝对价值是在实体绝对精神自我斗争最激烈的一线“碎石(本体论/认识论化)战场”上展现出来,碎石是“输者”,大块的石子是“赢者”。

❤️❤️❤️

现象学告诉你,过去时态的确证行为、明证性,过去发生事情的明证性,是通过当下再化一部分时间 去验证的。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有一项义务,就是回溯性建构过去整体的实在性,当下是过去的一 个沉淀,这个当下并不是免费建构的,时间性不是免费的。

圣人行不离辎重(过去),过去发生的东西实际是在塑造你当下的,很硬的,过去的东西在本体论上是 有优先性的,过去是提前抵达的未来,换言之,过去是从未来来到这里的。时间性并不是:我们在过 去,走向当下,然后走向未来,走到未来时未来就变成当下,再进一步走向未未来时又变成了当下, 而前面的未来变成了过去,不是这种三重场域,不是这样运动的,时间是一个运动机制,而且是本体论上的拓扑学机制(莫比乌斯环)。应该换个视角,并不是有个主体在运动,只有时态本身在往运动, 时间性/事物的不确定状态从未来抵达现在,抵达你的界面。也就是动的不是人的第一人称意识,不是人的意识在时间序列上运动,人的意识是静止的,是世界按照时间性方法从未来往过去去运动。从这 个角度,就知道为什么过去是提前抵达的未来,它在本体论上具有优先性(唯物主义思维,意识是未来 向过去运动的当下之界面,意识从来没/无法抵达过未来,而是未来穿越你的意识) 。

界面其实不存在,是这个运动的自我阻滞。未来是真实的(未经过你当下化,没有被你第一人称时间性 体验到的)=尚未进入意识的世界(没有被当下现成化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停涌动的,这个世界并不服从统一的时间秩序,不存在公共时间,每一个存在的事物自己定义他所处的时间性/时态)。最简单理 解:实体(世界)内在有矛盾、分裂(内容/材料和形式/框架),框架/形式变为主体性,材料/内容客体化被排出去,这个过程中,当下的第一人称时间/时空体验就是这个实体在进行这种内在矛盾运动时自己阻滞了(一个完美的粒子要体现出规范性,如果一瞬间体现出规范性和秩序性,自己就是纯的物理秩序。但是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一个粒子要表现/体现某种物理秩序,自我实现需要花费时间,这个世界一切秩序的显现都要化时间,再完美的粒子也要化时间才能显现这个秩序,借用时间,时间是 个”通用货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事物的理想存在模式(彻底服从秩序的),和他具体实现模式之间 是有一个时间差(花掉的时间),具现化肯定要花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铺设他这种秩序,他作为具体的 一个实在铺设/把这个秩序铺设下去。所以时间性可以看成未来要体现出它纯粹的秩序性,一定会进行 自我阻滞,这个自我阻滞就使得有一个界面(当下)变得必要,就有个界面可以把握/体验一切事物的秩 序性(一个共识性界面当下瞬间),把所有东西看成静止的,在这个静止关系里把握到这些东西体现的 秩序性。(辩证法:物理秩序/宇宙某种形式、本质要实现他自己,一定会让主体显现出来,一定要依靠主体的第一人称体验,在相互关系里才能把握住整个世界整体有个秩序性)


主体性不仅时间性,还有空间化,使得当下是一个超越动态时间的场域。实体内在的秩序还有一个矛 盾(Golbal整体-Local局部),如果我们只有Local的秩序,就不需要空间化的主体性,这个场域不需要 变成一个贯穿所有时间历程/每个粒子都可以说停(人类很强的能力:一瞬间stop把握整个世界,这时才能把握Golbal的秩序)。光从量子力学角度,第一人称自我意识是无法场域化的,Golbal秩序往往通 过统计学上的趋同性、齐一性体现出Golbal秩序(薛定谔的理解,而普朗克认为背后还是有Golbal Law 存在的) 。


所以主体不是像一个刀子,所有通过的都得死,未来是未生, 所谓方生方死,被当下这个无限绵密的 筛子,过去了就搅碎了。这种想象把自己主体性直接看成反本体论的结构,把主体性本体论地位抬太 高,他是实体的一个机制,涌动过程的自我阻滞,所以实体性是优先的,实体性内在的矛盾产生了主 体性,主体性是实体性克服自己内在矛盾的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但是实体性不是眼睛看到手摸到的 就是实体,实体的展现/显现永远是种矛盾的、否定性的方式(实体虽然优先,但永远是否定性的),否 定性的东西不是空,否定性的东西会让你创伤。


与其说未来在往”界面”跑,不如说实体本身在涌现出来,过程中要设立一个自己展现自己有序性、价 值意义的、超越性维度的界面,拟制了一个虚幻的轴/界面。未来(前符号化/前意识化的实体)假设有一 个方向性的运动,运动过程中设立了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就是时间意识(筛子),实体是有洞的,能轻 巧简单从筛子的洞里透出去的/不会被时间性所阻击的/被时间性阻击的,这些都是未被当下化的过去/ 未来(隐匿的过去,有一些东西被你体验了但没记住,视而不见的东西)。例如LSP看美腿忽略了上面 的痣、疤痕,根本看不见,从筛子里直接过去了,这些东西是被压抑的,是无意识,虽然会引起你神 经电位的变化,但第一人称意识/当下瞬间的时间意识是体验不到的。而实体在过筛子,“”过去、那种“压力”,在你的意识里凸显出来,这种压力可以叫做认识论压力,使得里面的存在涌现为当下的感 知,会把握成概念、判断这种东西。而这个当下的感知/压力塑造了你忽视的过去(空)的基本形态,被 你遗忘的东西也是分分好的,筛孔筛下来的过去虽然未曾当下化,但是已经被筛子筛过了/已经符号化 了,只不过没有分配当下的符号学位置给它,你的意识没有专题性/专门的把握去它。

筛孔是先天的么?不是的,可以理解为一堆大石子降落,过程中会互相挤压,有的被挤碎了,挤碎的地方就好像成为了一个孔,另外没挤碎还挤着的就变成挡板。脆弱的被挤碎的、本体论上比较弱小的 东西,就变成孔漏下来了。所以筛孔/人的时间性符号系统本身可以看成筛子,而实际上就是实体,是实体自己的符号化,所以过去不是空。甚至可以讲,当下这个瞬间才是空,这个筛子的筛板本身不存在,是横过来切一刀说有筛板存在,实际是里面有大颗粒和小颗粒,小颗粒漏的快就好像那里有个 洞,大颗粒漏的慢,卡在那边了(例如:LSP的性化符号体系,凝结了求死欲,很强的社会认同、自我 认同,都结构在大颗粒里。实体性的力量,变成符号学、语言、世界的运行机制=超历史的符号化机制(比如物理学机制,硬的,卡住了)),当然互相撞也是会击碎的,就变成个洞漏下去了(时间性流淌起 来),就失去了迟滞的能力。你越能迟滞这个东西,越能在时间性上把握它的结构。哲学要随时随地有 两种能力:硬化/板结→认真,软化/碎裂→解构,这2种能力是必备的,因为要把握每一种机制。不仅仅个人,公共语言体系里也有这么一个碎石头的机制

黑格尔认为这些石头是可以随便碎的,可以碎光光,不要有筛子了/抽掉了,真理就瞬间自我实现了, 这就是绝对精神,碎光后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运动就没有阻力了,人类就一瞬间抵达了真理,黑格尔 主义最后的药方就是我们聪明的哲学家把它碎光光,所以后世的解构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嘴巴上都 在批判黑格尔,实际上都在做黑格尔留下来的任务,哲学最后一个任务。

UP认为碎光是没有意义, 还要学会如何结构意识形态,所以哲学家是能做意识形态家的,成为政治动员、政治理想的建构者, 是哲学家必备的能力 所以过去和未来不是空的,因为实体在本体论上具有优先性,人的意识的有限性不是僵死、固定在”筛 子”上了,而人思维的有限性是指人的主体性是被塑造的,而且就等于这个塑造活动本身,而且这个塑造活动是在最激烈的一线碎石现场的,你的主体性就产生出来了,所以你的主体性是有限的(=无限 性,人的无限性、绝对的神圣、价值就在于人处在本体论认识论化的神圣战场的第一线),人的有限性 就第一线、本体论战场(伟大的实体、绝对精神的自我斗争,自己和自己互相挤压)的前线。Loser是碎 掉的,Winners是作为结构挡在那边


黑格尔主义是可以治好现代唯我论虚无主义的。家有点闲钱,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死命的抓住当 下,好像把一切都杀死了,一切都是空的,就好像实现了我的复仇=家里有钱的阿Q。很多人最终都可 能走向这个,随笔主义是可以对峙的,是反过来把当下这个瞬间碎掉,当下的瞬间是充满无限可能性 的,本体论上是开放的,而过去和未来都是神圣的,所以随笔主义会产生一种乡愁、抑郁,当然随笔主义也是前反思的姿态,随笔主义和唯我论的当下虚无主义之间是互为倒数,但并不反对彼此,有个 共同的认知:主体性在本体论上是志高的、最强的。随笔主义会变成一种反男权秩序,而男权会走向当下虚无主义


过去了的东西没有消失,过去的东西(1.符号化(当下化) 2.没有符号化(未当下化)),没有符号化的去莫比乌斯背面成为未来(实体不停运动),符号化的部分影响了当下化的格局。过去的东西作为历史存在,新的未来如何当下化的符号编码机制,这就是历史。被符号化的、被意识把握的就是主体,所以历史性就是主体性的一个面向,就是筛子。未来经过筛孔下来成为过去,直接出来没有被阻碍的就是没有符号化的当下,边缘上被阻碍、挤压的部分就变成主体性的第一人称符号化的体验,而且这些被加压的运动方向是发生偏转的、扭曲的,所以主体性第一人称意识只反应/感受通过历史性界面被扭曲的那部分,这种扭曲的模式、筛孔(怎么扭曲、如何扭曲,所有这些符号学编码机制就是历史),那些被当下化的/符号化的发生的、确实产生影响的、体验到的过去,在这个过程中会撞击筛孔的边缘,塑造、影响这个符号学机制。回溯性的过去的东西不会消失,会继续影响当下的态势,让你自以为中立的变成不中立,过去不停的重新定义何为中立、何为正常、何为空无(符号化之孔畅通无阻,不会产生认识论压力),这个筛孔是谁撑大的?还是直接流下来过去的东西,所以虚无/空无是个产物。未符号化的东西到了莫比乌斯背面,从来就没有进入时间的旅程里去,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 是无时间的。特别是人的无意识就是无时间性的,大量无时间性的、本体性的材料在经过主体性的筛子后运行到背面/未被符号化,会不停转回来(这个运动是否有时间性?这个先后次序/时序性永远是个 争端,一个未来是真正的未来(在背面即将转正)还是过去的妄想(从来不在环上),环本身的次序性也是 假的),莫比乌斯环的背面都不存在,未符号化的背面永远处在一个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之间(可能性/偶然性),这个可能性的实现不是从未来到现在,而是短路的,从未来到过去(或者是一瞬间从过去 涌现出来的:从过去到现在,从过去施加效力//可能性一旦实现,会在背面符号化→通过未来的努力 在本体论/真正宇宙的现实意义上拯救过去) 。


黑格尔辩证法告诉你最狂野的,不仅仅可以改变未来,还可以改变你的过去,而且是在本体论上确确实实改变你的过去,真正意义上回溯性的改变过去,你像一个改变了这个宇宙的历史,而且不仅仅是作为当下博弈格局的历史,是真正他本体论的历史。时间性不是个僵死的,时间性是整体运行的模式,是可以调整运行模式的,可以彻底颠覆其时间化的运行模式。实体(宇宙)本身是需要一个力量去时间化的,而主体性的强大力量就在于不仅在既定时间框架下去改变这个宇宙(已经发生、未曾发 生),而是可以改变时间化的模式本身,这在哲学理论上是成立的。所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总结了形而上 学,还终结了魔法。未符号化的过去,只有两种可能:从未存在、早已发生,这2种可能要靠你当下 的斗争,主体当下的抉择,靠你的主体性、生命、自由意志去抉择、改变、构建整个世界的本体论格 局(对自己心灵内在的靠自己,对整个共同体的命运靠每个人去实现)

【答水友问】VOL1除了当下,一切都是虚无吗?——庸俗的哲学思考一定会有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