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9.5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五节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制度尤其是银行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信用促成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前面讲过,利润率的平均化是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但是,每个部门的生产资本都有自己特定的自然形态和用途,例如,高炉设备只能用于炼铁,纺织机器只能用于纺织,因而它们都不可能直接由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只有货币形态上的资本,才能排除这方面的障碍。而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机构。依靠银行的贷款或投资,就能够迅速地把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促成各部门利润率的平均化。
其次,信用对于节省各种流通费用,也有重大的意义。信用可以大大节省货币流通费用,特别是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这种节省尤其明显。这是因为:(1)信用可以使很大一部分商品交易不用现金支付;(2)信用可以使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迅速地集中到银行,并重新投入流通,因而就加快了货币流通的速度,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3)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银行所发行的信用货币 银行券,逐渐代替了流通中的金属铸币。
信用也能节省另外一些流通费用。由于在信用制度下商品的买卖可以采取赊账的方式,因而大大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的速度。因此,同商品流通有关的簿记、保管等费用,以及为购买生产资料而准备的货币资本,都可以得到节省。
由于信用节省了各种流通费用,缩短了资本的流通时间,因而就使社会总资本中用于非生产资本[1]的部分相对减少,用于生产资本的部分相对增加,从而使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总额增加,使利润率提高。
再次,信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资本的集中,加速资本的积聚。信用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股份公司的资本,是靠发行股票征集起来的。但股票的很大一部分,要通过银行来发行,而且银行常常就是股票的主要购买者,即股份公司的主要投资者。因此,离开银行,股份公司就不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信用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因为股份公司正好是资本集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信用制度的发展,还大大加速了大资本家剥夺中小资本家的过程。这是因为大资本家具有较高的信誉,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进行追加投资,以改进生产方法和扩大企业规模,因而就大大加强了他们的竞争力量,使他们能够压倒和吞并中小资本家。这样,信用制度“就变成了竞争战上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后还变成了资本集中上一个惊人庞大的社会机构。”[2]
信用不但是资本集中的强大杠杆,而且也是资本积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信用使各个企业零散的用作积累的剩余价值集中于银行,汇合成为巨额的货币资本,使其能够随时投入需要追加资本的部门和企业,这样就缩短了个别资本家逐渐积累资本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信用还把社会上各个阶级和阶层的零星收入动员和集中起来,供给资本家使用,从而增大了资本积累的规模。
最后,信用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日趋频繁和加深。
在信用制度的帮助下,社会生产资料以空前未有的规模积聚和集中起来,企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过程日益具有社会性质。但是,这些高度集中的生产资料和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却被一小撮大资本家掌握着。这样,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便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狭隘外壳越来越不相容了。
注:
[1] 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