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拓扑与精神分析

2022-10-20 08:45 作者:之鹄哲也  | 我要投稿

首先最重要的观点很简单,拉康认为语言不能表述出全部的人的想法,意义一定会在我们的语言中流失,真正的完整的意义存在于无意识,所以语言就是开集,无意识就是闭集,我们只能通过自由联想、口误、梦境分析等方式无限逼近,但无法真正到达。

拉康的能指与所指来自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所提出的概念。

能指是指“表象”,包括但不限于单词的词形或词音,所指是指“概念”,单词所表示的对象或意义。例如,作为语言符号的“桌子”这个词是能指,作为具体事物的桌子是“桌子”这个语言符号的所指,同时也是这个语言符号的意义。

拉康的改写,能指居于所指之上

经过拉康的改造之后,能指指向另外一个能指,所指只是能指的暂时性缝合。而能指+所指就会变成意指,意指(signification):一个永久性滑动的链条。于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滑动的,能指带着一个意义奔向下一个能指(换喻,类似于“近义词”),但其意义(意指)却会经历“隐喻”后产生变动。

譬如我们如果要表示“苹果”的概念,不仅可以用苹果这个词,也可以用“平安果”“智慧果”等名词来表示。甚至我们还可以用“禁忌之果”来表示苹果的概念。(基督教亚当与夏娃的典故)

但是问题来了,当我们用平安果这个名词的时候,不自觉就会想到圣诞节与资本主义的隐喻;而当我们用智慧果名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亚当与夏娃》的隐喻了;而当我们用“禁忌之果”这个名词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是基督教的隐喻了。

而拉康的“换喻”与“隐喻”,是能够与弗洛伊德的“凝缩”与“移置”相对应的。

拉康的改写并非想要取代原来的索绪尔概念。而是借由索绪尔语言学来阐释精神分析的工作。精神分析师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能指。因为所指只是能指的暂时性缝合。所指的作用被能指所取代。

拉康把隐喻联系与凝缩,换喻联系于移置。移置在逻辑上优先于凝缩,故而换喻是隐喻的条件。

隐喻轴涉及语言项目的选择且允许项目之间的替代,而换喻轴则涉及语言项目的组合。隐喻对应着缺位,即一个能指对另外一个能指的替代。意义的生产只能通过隐喻变得可能。

换喻对应着在场。换喻定义为能指链条上众多能指如何可以被组合或联系起来(“水平”关系)而隐喻设计一个能指链条上的能指如何可以被另一个能指链条中的能指所替代的(垂直关系)。隐喻和换喻联合在一起,便共同构成了意指得以被生产的方式。

例如“我是快乐的”这句话中,“我”和“是”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便是一种换喻关系,而以“悲伤”来替代“快乐”的可能性则取决于这两个词项之间的隐喻关系。

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症状就是一种隐喻。而换喻是通过替换理解,去解释,提供一种歧义来让主体从话语里重新获得一种支撑。

首先精神分析研究无意识,无意识是一种类似语言一样构成的东西,但不是语言。它和语言的区别在于它不具有时间性。语言的基础是能指链的线形性(可以理解为句子的语法正确排列),拉康称他为历时性。而无意识的知道表现在时间性之外,就像精神分析研究的欲望具有难以摧毁源源不断的性质。

而能指在无意识中不是有序的(区别于语言)例如精神分析通过口误、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去窥探人真正的欲望。所以这个地方就必须排斥康德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类

梦是一种书写,它与句法和线形性无关,只和图像化有关,所以形象可以作为能指使用,梦可以作为画迷来解答。无意识的某些东西记录在梦里,通过移置和凝缩表现出来。

移置是梦者将自己感兴趣的重要内容或愿望通过变形、省略、替换等方式,将其隐藏在并不引人注目的、次要的或者模棱两可的梦境片段中。移置的作用是让梦境伪装,而得以通过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审查。凝缩是用一个简单的图像表达丰富的意义(象征作用)。

移置完成于邻域的内部(能指的组合和调换顺序)凝缩通过一个同时属于多个邻域的中介元素,表现为这些邻域的并集。从拓扑的观点看,移置≈换喻,凝缩≈隐喻。换喻是在句子中一个能指占据了与它有邻域关系的另一个能指的位置,这个替代在邻域内部完成。隐喻是一个能指占据另一个能指位置,但这个能指是和这个句子的剩余部分有邻域关系。

所以一个被表述的句子等同于一个新的邻域,因为它具有新的子集。之所以说无意识和语言不一样,必须在拓扑的结构中去看,语言是线性的,邻域不是线性的,它不考虑空间时间形状,只考虑性质和位置,所以我们无法表现这些邻域的不同。

这里我们可以把一个能指称为一个邻域,所有的结合集团都包括这个能指。因为集团内的元素(能指)没有顺序,所以无法成链,数目不确定,这是一个开集,没有确定位置。位置的观念只有在能指链构建之时才开始介入,此时能指才产生意义。(我打你,调换成你打我,语义就发生改变)在梦里我们经常缺乏语法句法结果,这说明无意识和意识不可能同态,因此建立了压抑(这也是持恒的接通不可能的原因-后续再讲)通过压抑,无意识才能登录我们日常的意识。

接下来我们通过它去理解癔症的病理学起源。弗洛伊德对于癔症的压抑这么解释:正常的防御过度起因于持恒的符号化。这句话怎么解释,我们日常遇到的事件中总会有一些无法符号化的创伤(比如一些痛苦的经历我们不想多讲),持恒的符号化就是逼迫你直接面对那些不能接受的事情,这就会引起压抑(防御过度)引起癔症,因为我们不想去直面,癔症的症状因此产生。

昨天那段话里s和s·是固定的而不是持恒的,固定表示两个能指之间一定有关联,他们属于同一个开集(因此存在邻域的关联)。但我们参考一下莫比乌斯环的两面,他们在空间中处于同一位置但不处于同一邻域。因此无分离(持恒的接通)无法成立。如果s和s·两个能指不可被分离,所有的连接到s·上的意义都自动地连接到s上并产生症状。这就是持恒的符号化。这个症状将导致对s·的压抑,因为它会连接到性的意义上,引起围绕能指s的恐怖观念。举个弗洛伊德的例子,有一个女病人不敢一个人进杂货店。分析表明独自进杂货店是她八岁时经历过的一个创伤情景的隐喻(杂货店老板在她小时候一个人进杂货店时两次侵犯了她),这个语义群“独自在杂货店里”占据了被压抑的创伤场景,因为无意识的拓扑学结构,病人不能意识到这两个能指处于不同邻域,所有连接到能指s的意义都将持恒的接通到能指s·上,这种恐怖将会引起压抑,被压抑的内容转化成创伤的隐喻并以无分离的方式和某个场景联系到一起。在癔症患者的思想里,一个能指的所有邻域包含另一个能指,癔症的症状通过两个能指的无分离来表现,其中一个被压抑,被连接到创伤症状中。

拓扑与精神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