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员
图书管理员
1.
图书馆的木制大门吱呀呀了起来。
图书管理员有些惊异地望向门那里,这间老旧的图书馆还能迎来客人实在是难以想象,毕竟没人愿意花时间特地跑到一个实体图书馆借阅,或是购买纸质书籍,在现在人理解来,那只是纯粹占用生活空间的愚蠢行为罢了。
实际上,这间图书馆已经有十一个月没有任何人光顾,从前,图书管理员还有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也只有他会花时间,从千里之外奔赴这里,奔赴图书管理员的理想乡和他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但他也在去年去世,而图书管理员出于维护图书馆的需要,甚至连老朋友的葬礼也没能参加。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来这儿呢?
图书管理员把视线放在大门处已有了六分钟,他也许是过分期待迎来客人的时刻,过于享受那份喜悦,以至于自己没去想为何客人花了这么久还没进来。
终于,图书管理员的思绪被迟来的阵阵猛烈敲门声打断。
他连忙跑到门前,门把手至今仍在笨拙地扭动,浑似一只正奋力脱离牢笼的兔子。
门把只要顺时针转动九十度就可以了。
大门轰隆一声打开,门外淡蓝色的屏幕墙组成的建筑排满了整条大街,那些房子的墙都只是一面面虚拟屏幕,只要得到拥有所有权的主人的指令,就会在瞬息之间消失,人们三十年前就用这种形式的墙壁替换了需要实体建材组装的墙,想要强行突破就会触发警报,每条大街上巡逻的机器管理员在三秒内就会用电击枪把触发者电得无法动弹。
其实,这是图书管理员对现在这个时代所知的极少数信息之一了,他毫无疑问是个与时代脱节的老人,对新兴科技根本没有过问,了解和使用的兴趣,他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知道这种虚拟墙壁屏幕完全就是从前听建筑工人说的,他们就像旧时代卖保险的跑腿人员,因为传统实体建筑变得基本没有存在价值,有价值的只是极少极少的政治性建筑,比如国会之类的,但那些高级的建筑也不会交给这些下层工人插手,因此他们就逮到一个还住着旧式房子的人就竭力推销自己,毕竟拆除建筑已成了它们唯一能干的工作了。
图书管理员正是一个被推销的对象,不过显然,他没有接受,不然像图书馆这样的营业性机构建筑,在客人靠近并被虚拟墙壁内置的识别系统识别出进入意图时,就会自动开通一条供客人出入的缺口,门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图书管理员就是这么爱想,爱走神,大概是好几年来无人光顾图书馆反倒给他提供了很多的空闲时间,逐渐让他养成了多想的习惯,而这也是图书馆无人问津的唯一好处了。
“请问您就是这里的图书管理员么?”站在门外有一会儿的年轻人恭敬道。
图书管理员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置客人于不理的行为有多么无礼和令人尴尬。
图书管理员俯下身子,敬了一个礼后以更加恭敬的口吻说:“我是的,客人请进。”
2.
客人猛得被图书馆内的景象震惊到,这里四面八方全是高大,甚至可以说宏伟的书架,上面排列的纸质书籍琳琅满目,分类做得难以言喻的细致,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归属,像这样的独立书架有约莫四十个,还不包括镶嵌在墙里的书柜。
这里有一股清淡的木头香气,就像初春的茶叶般令人气定神闲。
“顺时针转动九十度就可以了。”图书管理员说。
“什么?”客人一脸疑惑。
图书管理员说:“门把手,怎么您打不开门呢?”
客人说:“我根本没碰过门,要我说,这实在是不必要的东西,图书馆不是营业性场所么?购置虚拟墙壁按法律应该有优惠才对啊。”
图书管理员说:“您不知道我这图书馆的事情么?”
“知道一些,”客人说,“世界上最后一间图书馆,因为图书管理员的执拗而不肯接受拆除,说拆除还不太对,因为我觉得那是改造,把图书馆变得更好。”
图书管理员说:“什么算是更好呢?”
客人说:“图书馆这个建筑本身采取当前最方便顾客的建筑形式,书籍以存储单元的形式存在,图书管理员由机器人担任,你大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收钱,之类的。”
客人说话时还时不时地打量着四周,好像被万千书籍迷花了眼,身处万花丛中的蝴蝶一般丢了方向,又是一种对此生不曾见过的景象的欣赏,当然还透着些许不解。
图书管理员仍是一股慈祥的老人姿态,说什么都轻声细语的,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好似他自己引以为傲的,却是被时代和人们淘汰的唱片机发出的纯粹的乐音。
图书管理员说:“其实,让图书馆变成现代的建筑形式,我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动我的书们就好,但我一想,一旦图书馆有了什么变动,那些地产商就会不惜一切的,苍蝇似的一个劲儿给我推销自己的存储单元设备有多好,他们最不懂得见好就收了,虽然他们在理由上不应该这样。我倒不是质疑他们,毕竟我连存储单元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那种东西会消磨掉文学那动人心魄的力量。”
“怎么个消除法?”客人明显提升了兴趣。
图书管理员说:“纸质书籍天然带有一种文学的质感,别的都不行,在我青年的那个时代,那些什么存储单元还没被发明的时代,其实就有类似的替换趋势出现了。那是一种叫电子书的东西,一般在电脑和手机里,下载一个虚拟图书馆——一个残疾的图书馆,就可以阅读。”
客人说:“你排斥那样的行为么?用电子书,而不是纸质的读书。”
图书管理员摇摇头,“那倒不至于,我其实也用过,我只是怕人们用的太多,纸质书被彻底淘汰而已,那太可怕了。”
“可怕在哪儿?”
图书管理员说:“所有伟大的故事都存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海洋中,留不下历史的蹉跎。”
客人说:“还是会留下的。故事被读者记在心里,那才是阅读的目的和理解,也是继承伟大灵魂的前提,不是么?而故事存在于读者的记忆里,那不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中么?再有,我想那也是历史的一种延展形式。”
“不是延续,而是延展?”图书管理员稍有困惑地问。
客人笑笑,在四下书的海洋里环视起来,忽然眼神落定在一个角落。
那是一本封装精美的,弥尔顿著的《失乐园》。
“这本书很不错。”客人和图书管理员几乎同时说出口。
客人语气间带着一种纯粹的欣赏,图书管理员的语气里则蕴含了更多难以分辨的情感。
他想,自己这本书珍藏了一百三十年,而今自己二百六十九岁了,认识它比认识自己的老朋友的时间还长,对它的眷恋是强烈的,就像一个陈旧的,相守多年的爱人一样,如果客人要借阅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他如果想购买呢?自己还是十分不舍得的。说这是藏品,是非卖品?但这样会不会让客人不满,进而促使他离开这里?图书馆能有一位客人已经是能当百年纪庆祝的大事件了,挽留绝对比造成哪怕一点点的失去的可能还要应该。
“这本书很不错。”图书管理员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3.
客人也没多说什么,将那本《失乐园》先放在柜台上,又四处散步起来,而图书管理员一直没离开他的身边。
客人说:“你知道现在流行的读书方式么?”
“现在的人们还读书么?”图书管理员苦笑笑。
客人说:“一个就是存储单元,和你说的旧时代的电子书有点像,不过它其实是一种实体的工具,当初也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觉得纸质书比电子书要好,可方便到底还是科技发展的一大方向和理由,因此开发商们为了平衡这两方的需求,开发了书籍的另一种实体表现形式,也就是存储单元,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硬盘,看上去就是海蓝色的,长宽高比为5:2:1的长方体,有点儿像只填了三颗子弹的弹匣,窄面的一端有三个按钮,上面那个是文字的投影启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中间那个是插入计算机之类电子设备用的,可以传输到电脑上,变成电子书,不过和旧时代的电子书有很大区别就是了;下面那个是脑传输功能的启动按钮,可以直接连上每个人脑在出生时就安装的学习器,直接把信息编辑进人脑,成为人的记忆,不过对书的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不会被指定,而是由人自己领悟。每本书对应一个存储单元,不区分版本。”
图书管理员说:“那人们最常用的是哪个按钮呢?”
“最下面的。”客人说。
“果然。”
图书管理员缄默了良久,一脸凝重,似乎是在考虑这件事和他平生坚定的信仰的关系。
约莫过去了十四分钟,图书管理员才缓缓回复了轻松的神态,没对客人说明他的观点。
“还有一种呢?”图书管理员问。
客人说:“直接在视觉上创作书籍的内容。人脑安装的学习器只是最初的名字,它的功能可不止学习这么单一,比如可以操作人脑的运行,每个神经元都在学习器的系统之中。你知道么?人看到的所有景象都是经大脑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印象,大脑不等于人自己,所以人不一定能看到所有的真相,至少不能直接看到。而在学习器的作用下,要篡改视觉感应就太简单了,比如你面前有一张空白的纸,学习器可以直接再纸上填满文字,如果你面前的是墙,是石板,甚至是不平整的东西,都可以被学习器‘雕刻’,而这并不是单纯的投影,是在视觉本质上的修改,比如你想看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但面前是连绵的群山,学习器就可以用一把虚拟的雕刻锥,把山峦雕刻成那句话的样子,成就一副雕刻作品,当然,那只是人看到的。”
听罢,图书管理员没像刚才那样沉思,倒是一副虚心接受了的样子。
客人说:“不管是这两种中的哪一种,都没有人真正看纸质书籍了。所以即使你有保留它们的念头和理由,它们也没有保留的意义,毕竟保留就是为了用的,而恕我直言,这世上,还想读它们的人恐怕就只有你了。”
图书管理员沉沉地挺直起身子,眼睛艰难地挣扎两下,说道:“不是还有你么?不是还有你这样的人么?只要有一个人,我就会把图书馆维护到底,直到我连阶段性永生软体赋予自己的生命期限都一丝不剩的耗尽。”
客人这时有些怜悯他了。
在书籍这件事上,在庞大又茫然的世界面前,在对抗的就只有眼前这个垂垂老矣的图书管理员一人。
就只有他自己。
4.
“这本《失乐园》就还你了。”客人缓缓地说。
图书管理员沉默了。
客人说:“这本书我早就已经读过了,我把它投映在西西里岛的黄昏上。“
“我不明白……”
客人以一种近乎无情的语调说:“新天宇房地产公司职员,陈铭钧。”
客人言毕指了指自己的胸膛。
客人根本不是客人,他也是和去年来过的,劝他放弃图书馆的人一样的人。
“我以为你们已经放弃管我要这片地了……”图书管理员的每一个发音都渗透着沮丧。
陈铭钧说:“有一段时间是的,但你要知道,商场一直在变化,适者生存,我们公司想要生存下去,从你这儿得到图书馆这片地的所有权是很重要的一环。而且,老先生,这句话你也应该知道,不,饱读诗书的你是肯定知道的:适者生存。”
陈铭钧顿了顿说,“身为图书管理员的你已经不是适者了。”
“可是……可是……”图书管理员难以置信地挠着自己的头发,“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花那些时间跟我讲些有的没的,你为什么要跟我说什么……什么现代人读书的方式?”
陈铭钧说:“我不说,你知道么?”
他凑近图书管理员了些,“你甚至不知道‘新’是什么样的,就因为它和你喜爱、坚信和守护的‘旧’不相符而摒弃,这合理么?”
陈铭钧低下身子,和图书管理员的视线齐平。
他说:“你知道上海么?那在二十世纪是一个邻里街坊都可以是一家人的城市,家家户户都牵在一条绳上,你有难,拜托一句,我有能力和时间就一定会帮你,甚至可以住在一起,吃一锅饭,看一台电视。但现在呢?且不说现在,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后期吧,那时就已经完全看不出旧上海的哪怕一点点儿痕迹了,作为较先进的城市之一,人们还不是成了被拔掉舌头的人?但你能反抗什么呢?因为这是应该的,旧上海随着旧上海的人的老去而老去,新上海随着新上海的人的成长的成长,老去的没有和青壮年争斗的能力和必要,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就连青壮年也不会是永远的青壮年,他们会老去,新的青壮年会成长,而新的青壮年又会带动起新的上海,这不叫人心不古,这叫改朝换代。书籍也是这样,也遵循着自然的时代交接。”
陈铭钧凝视图书管理员的眼睛变得闪烁起来。
“世上没有给老人准备的地方。”
图书管理员,纸质书籍,都一样,老无所依。
图书管理员从没想过有人会这么告诉他,宣判他童年的终结。
他恍惚中看到自己抱着《小王子》在木屋里,就着微弱的烛光边读边沉浸其中的影子,那影子逐渐不可捉摸,逐渐淡去,烛光也是,微风从窗子里穿过,火苗便蒲公英般飞落,四周只剩下黑暗,影子也埋没在其中。
图书管理员感到苍茫的无力感,他和很多老人一样,都在时代的巨浪中被淹死。
……
……
……
陈铭钧那之后就离开了图书馆,但不知为什么,他带走了几本书,包括那本《失乐园》,把钱零落放在柜台上才离去了。
之后,他听说那位图书管理员卖掉了图书馆,新天宇房地产公司送给了他一个特殊的存储单元,那不止存储了一本书,而是整个图书馆,存储单元还是一样的大,却装下了图书管理员的整个世界。
完。
写于2018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