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物辩证法大纲》5.2.1.2 唯物辩证法大纲的实践概念

2023-11-29 13:4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概念


  唯物辩证法第一次对实践的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生产活动,即人们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对象以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1]很容易理解,假如人们停止了生产活动,人们就将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住所,没有交通工具,人类社会就根本不能存在,哪里还谈得到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活动呢?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2]

  但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物质利益的不同,人们便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集团,进行着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在原始公社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斗争,不过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这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为了服务于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人们还采取一定的手段使自然过程以纯粹化典型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行观察和研究,这就是科学实验。

  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概念的内容。

  在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概念时应当注意如下的要点: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当然是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它不同于思想活动。思想活动是主观的东西,它本身不引起客观世界的任何变化,而实践活动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一定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第二、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由隶属于一定阶级、一定社会集团的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都要受到历史条件和人们的阶级地位的制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实践具有不同的内容。第三、最主要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都按照自己的特殊利益进行着实践活动,但是只有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群众的革命实践(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才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当我们说到实践的时候,主要地是指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注: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4页。

[2]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59页。

《唯物辩证法大纲》5.2.1.2 唯物辩证法大纲的实践概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