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on Sexuation

2021-08-02 05:31 作者:鲨皇大白鲨  | 我要投稿

    此文为《新龙门客栈》的观影前瞻——为了能看懂这部片子,特意作一些符号学的预习。

性化  

    在拉康看来,性别是一种符号学结构,而性化(sexuation)是人在进入符号系统注册过程中受到符号学上的阉割(castration)。在这个意义上,所谓“性别”,只是主体在符号系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符号学身份认同,因此,在符号活动中,身份(identity)暂时替代了主体。

    在社会文化的具体的表意活动中,主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得到交流对方的认可,为此需要遵循符号秩序所规定的表意规则及其评价体系,主体在此中利用符号系统把自身演展为一种临时身份,使符号表意过程顺利进行。主体若不积极地选择其身份,就无法进入符号意义的领域。无身份,则无表意,也无意义

    简言之,性化就是主体在符号学阉割中采取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机制

    如前所述,身份只是符号活动的需要。而关于身份认同(identification)是如何在特定的符号秩序中构建的,还得先从符号秩序本身说起。

    一种符号秩序的形成,需要依靠双重分节——能指分节造成了所指分节。能指分节是形成等级制度(hierarchy)的根本原因,也是最本质的政治行为。不同的符号秩序对于同一意义域,有不同的能指分节方式。

    某一种符号秩序中的身份认同过程,有三个步骤:

        1、范畴化:即主体首先要对符号系统进行大致的身份能指分节,如此该系统下的表意行为才能有序进行。

        2、比较:主体对身份的能指分节进行清晰的相互比较,使其界限清晰分明,互不重合,这一才能覆盖意义全域。(比较即划分界限

        3、归属:主体采取什么身份,取决于主体自认为不是什么身份,主体依靠其否定性构建其身份集合。

    简言之,符号秩序下的身份认同机制,基于主体的否定性,需经范畴化-比较-归属三步。而性化的作用,就是符号秩序对于主体的符号效力承诺:某一种身份在符号表意中是能够得到认可的。在符号秩序下,拥有绝对的话语控制权力的身份,即为主人能指(master signifier),即主人能指拥有最终解释权。例如明朝景泰年间,宦官专权,于是“监”就成为了当时符号秩序下的主人能指。监,既指宦官的生理构造上的符号学标记,也指监察机构及其职能。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宦官这一身份取得优势,自然就掌握了权力(“权倾朝野”)。


超我与本我

    上述讨论的身份认同机制,构建出了一种“主体间性的自我”,类似于弗洛伊德的“超我”,当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全被超我接管,则会被吸纳进社会意识形态。而主体的无意识中的死亡驱力可以对这种情况加以调和。无意识是按符号学方式格式化的(semiotically formatted),其中的死亡驱力只是一堆不停地作漩涡运动的漂浮的能指。死亡驱力的这种符号学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发生在符号学之前的、前阉割的阉割,主体在死亡驱力中所体验到的,只有纯粹的“快感”,即大他者的享乐,这是“本我”。主体在超我与本我之间滑动,主体所采取的身份也分布在这两极之间。

    如果说超我是主体服从于极端理性的身份认同,那么本我就是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癔症化的状态,即歇斯底里(hysteria)。主体的符号学身份在超我-本我的两极之间摆荡,但主体本身却不存在于这根轴上,只有当主体对其自身的表意身份和符号表意行为进行反思的时候,主体性才会真正形成。

    也就是说,主体性是一种符号学结构的自指称(self-reference),以一种否定性的姿态存在于实体化于主体化的二元对立范畴中,形成一种三元的动力性结构。超我的符号律令(order)与本我的幻象(fantasy)既同时对主体产生作用,也都不对主体产生作用。主体既被意识形态控制,又知道自己被意识形态控制;既体验大他者的享乐,又厌离大他者的享乐。主体性是一种颠覆性、否定性的力量,体验其自身之体验过程,而超脱其自身体验之外;符号化其自身之符号表意过程,而超脱其符号身份构建之外。最终,主体的否定性运动结束于一个更高的元自我的回归上。

    由上段可知,主体性之自指,是一种元自我层次的符号学操作,亦即主体性之悖论,导向了其元(元)语言层次的更高一层的意义解释。主体性依靠这种自指称的反思能力,可以突破不同的意识形态控制,也可以穿越围绕各种死亡驱力所构建出的幻象。主体性在二元对立运动中实现的同一,使其自身超越到更高的维度。


隐含主体

    任何叙述文本都可以解读出其背后的隐含主体(implied subject)。隐含主体体现了文本的理据性和符号表意评价规则。理据性是一种关乎伦理取向、价值观的目的论构建,评估的是符号如何指向其对象,是隐含主体的符号表意过程背后的伦理道德判断。而符号表意规则的评价体系体现隐含主体的意识形态——对待文化现象中的符号表意,隐含主体基于何种意识形态对其进行意义认知和解释,是一种认识论构建。

    简言之,隐含主体就是符号文本的认识论和目的论的辩证法构建运动中的身份认同集合

    

    鸡田赤诚 2021.08.01

午前等饭 霞海


on Sexuation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