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我知道啊,买了很多次,就是都没用过啊——养娃记0133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和孩子回忆了一下,自从同学爸爸在家长会分享关于错题本的秘密以后,家里各式各样的错题本买了不少,认真做得不多,还翻出了2年级稚嫩的笔触,把题目抄完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个过程毫无快乐可言,效果显而易见了。
基本上每个学期开头的时候,总是兴冲冲的,孩子也乐得陪着玩,新方法新气象,后来上英语培训的时候,老师也发了错题本,基本上都是空的。
01 什么是错题
这个问题也是和孩子交流以后开始的思考。
第一反应,错题就是试卷上做错的题。再想一下就是粗心大意做错,再想就是不动。目前观察的情况是这样:
错题-粗心造成的前几天的文章里面提到过,我们常常在计算的是出错。
比如这个题目,他知道两边乘以12,但是左边等式的1,就没有乘,心算的时候也没有把12这个体现出来,直接就变成3(x-1)-1这种我把它归类在粗心里面,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草稿纸上至少是步骤完整的,回头可以查,另外就是找类似的题多做。它的原理在于,计算里面孩子错的都比较集中,这些情况反复练会改善
错题-概念没理解知识点没掌握
安装平常的复习沟通,这个问题他算出来是50,但是觉得应该不是,改成48了。这个我把它归类到概念没理解,这种题目会有很多变种,如果没有真的掌握,就没办法拿到分。目前的做法,是带着他一起用小学的比来理解。理解温度计1度对应多少格。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学过奥数的同学非常简单,对于我们来说会有难度。解决的办法,目前来说这类知识点就是带着一起来推理这个过程。用不同的题来检验。
手脚动作慢
目前我们坚持每天会做10道计算题(如果需要可以留言)。原因在于,很多复杂题目出错,都是出现在计算上,比如一个分数同分,分数化简,合并同类项之类的。这些工作如果时间很长,就意味着,其他题目的时间就被侵占了。数学是这样的,我想阅读也是类似的。如果看书很慢,考试的时候不是他主观上想磨蹭。
懵逼的题目
其实也是错题,分析卷子的时候发现,有些知识点他没有理解,或者一知半解,或者忘记了。看到题目除了写个“解”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事,剩下的也就只能玩橡皮了。
这个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一个个去攻破了。
说了这么多,错题的价值在于给了我们一面镜子去了解自己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很容易着急上火,国骂就出来了。
02 错题本的弯路
曾经,对于包括我自己来说的,大多数人,错题本都是没啥用的骗子。
放着积灰
这个其实不在讨论范围内,如果是这样,真没必要浪费
错题太多,搞不了
恰恰是最需要的人群了,最好的方式了解学习情况的
抄错题太费时间了,没必要
这也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大障碍。这个也是给自己的心理暗示
错题太少,没必要
不了解学霸的人生,可能是不需要吧
题目抄完,正确答案写了完事
这个是比较常见的弯路。孩子看到错题本,一看就会,很开心,复习的时候,看一遍会了,好,下一个,考试的时候又出错了。
03 错题本的目标和原则
虽然说,各种app都很方便,我反而觉得如果能手写是最好的。短期内这个方法看起来不太可行,不过总会有个过程。
接着上面说的错题分类,也就很明确地了解到,错题应该包含这几个部分:
原题。包括是哪里来的,试卷多了以后如果想翻找更容易。
错解。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这个很重要,因为它代表这我们思维的误区,理解的坎。
前面这2项实在不能搞,就复印一下把原体剪下来帖上去。
分析。这个是非常难练习的技能,比如对我们来说,扶上马送一程是免不了的。
正解。当时重新做一遍。
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猜测考点,老师出题的角度,那就更强了。
上面这个过程是静态的,第一次做了以后,就沉淀下来了,错题本更大的用处在于,实际上,当时似乎掌握了,其实并没有掌握。所以需要经常拿出来看,这句话的含义,又回到前几天提到的
遗忘曲线
再说遗忘曲线怎么样记才更牢固——养娃记0126
如果过了很久才看,几乎就是新题了,我们做错题的意义就打折扣了,知识点不是彻底忘记了,而是记得没那么清晰了。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在错题上记录一下时间或者是回顾的周期。
04 错题本第一步
情感上,非常不想写这一部分,但是我想会给很多人带来收益。
如果错题多,一直没有这个习惯,建议找一些App先录入进来,小孩小的话,家长的知识基本还是能跟上的,先尝试自己分析一遍。然后打印出来。避免广告的嫌疑,具体App名字就不发了,可以留言给我。推荐几个我尝试过的App。说下我比较中意的几个细节。
拍题目。拍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做题的细节抹去。

学科分类。基本上都会有这个功能。
错题原因。基本上也会有这个功能,比如说,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

输出到电脑。错题综合起来生成一个卷子给孩子做。

目前来说,通过做个方式起步难度降低了很多,但是不管如何,原则问题并不是软件能解决的,时刻得保持。错题本当然不是救世主,只是多了一样可以打造更好的趁手武器而已。有的人不用也可以,有的人已经用得很好了。
05 题外话
关于家长要不要参与,什么样的深度参与,这个见仁见智,基本上双方的观点都是水火不容的。
孩子的自律纵然是好的。很多人初为人父人母,小时候的育儿积累,身边的育儿实例,加上看过一些书,看过一些资料,很难说一直够用,在期待逆袭阶段,基本上手里已经是一把烂牌,不上不下。时代在变,虽然说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个体的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无法跟上,老师又不能面面俱到,这条路必然会走得相当崎岖。
而对于要具体到辅导作业,难点在于,授课的人和听课的人,知识基础不一样,即使用最温柔耐心的话对着孩子说,也会像一个人用最标准纯正的温州话,告诉一个北京人,那么,他也是听不懂的。教授的难点在于如何用最合适的点去切入。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