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故故故故故故故事事事事事事事故事事——话语的故事——forest

Forest,2004.02.13发售,星空流星主笔,本文基于我画的结构图写成,肯定或多或少会有问题,毕竟本作可以多角度多种理解,而且我画图的时候脑子也快烧废了,别骂我骂的太狠了就行了。本文参考了补丁内附带的wiki内容,以及bangumi上大佬的见解写成,基本不会涉及游戏中的出典。


关于标题:
故故故故故故故故事(Riddle)事(爱丽丝/伽子的故事)事(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事(玩家参与的故事)事(起始的故事)事(灰流最初与雨森相遇的故事)事(玩家看到的故事)故事(未被编织的故事)事(星空笔下的故事)——话语的故事(这是由话语构成的故事)
按时间顺序:
灰流最初与雨森相遇的故事(一片灰叶):

灰流和雨森的初识应当与宗教联系有关。
起始的故事(绿叶):定下了贯穿了几乎全部叶子的设定,埋下了不少的伏笔,但是起始的故事中的灰流和雨森相较于之后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中的两人更像是本作脚本家星空手下的工具人,他们设定了终结之村以及Torunga,Pudua,Peccólia,Helmai,轮回。



在Ⅳ中雨森的一句话也很有意思——“ 所有被遗弃的东西都会流落到这个村子, 然后分解,腐败,最后改变。”(这句话也是设定的一部分)在这句话后灰流理解为了轮回转世,但其实也可以跟着字面理解为“改变”,改变也有着象征新生的意味,在这部作品中一句话可以用于多种解释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也符合本作言语,话语构成了世界,构成了故事的底层设定。
在VI中一个很重要的设定——接收到达终结之村的旅人故事的不仅仅是Pudua,还有Torunga,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在灰流收集碎片时灰流能继续将故事传达给雨森的原因。
VI中另一个很重要的设定——Torunga将听到的故事编织成挂毯记录下来,这将会成为一个区分本作故事结构很重要的点,就像起始的故事背景纯黑,因为这是起始,是在设定一切,这部分内容能被我们玩家处于结构的上一层级看到却不会被编织进入故事,而之后相当于本作主线的Riddle则全为挂毯的背景CG是被编织的故事(我所作的图上的背景中有格子的部分也就是编织的故事部分,没有格子的部分也就不属于编织的故事)。还有就是编织故事的人会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进故事,所以本作编织的故事,或者应该称呼为星空笔下的故事并不会受灰流与雨森这两位创作故事的人限制。
VI中确定本作的轮回设定并不会记忆重置。
Ⅷ——XIII中因为灰流想让雨森振作起来,所以继续用故事引导雨森,他们两人在继续构造故事,而两位理念不同的人一起构造同一个故事,必定会产生矛盾,双方就需要用自己的理念说服另一方,或是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过程就趋近于一场哲学的思辨,而这个时间段的灰流必须彻底攻破雨森才能使得这个故事完整(因为这时的雨森不可能妥协平衡),双方就开始不断地以自己的理念构造同一个故事想借助故事压倒对方,可惜现在的灰流无法做到。
XIV则是冷静的下来的雨森,主动找到灰流想要寻求答案,而灰流则以寻找名字的魔女这个故事回应雨森,想用一个新的故事引导雨森找到真正的自我。
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蓝叶,未完成品):

寻找名字的魔女故事绝大部分都是灰流引导雨森,由雨森进行设定构造的故事,并出现了一个影响着红叶(Riddle)的关键设定——命运,在后续中或者说是在红叶中角色被命运追上即代表故事走向死局,将会进行轮回,故事重新开始述说,也代表着故事中的角色们,每位都需要与命运相抗争。
寻找名字的魔女故事未完成的原因(部分灰叶):


雨森无法说服自己,无法完成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仍然渴求着永恒的幸福,灰流也没能说服雨森,雨森完成不了这个故事开始走向极端,幻想自己吞下了幻想故事中的Pudua开始了幻想的生产,故事也就此停滞,但是幻想生产却产下了一个新的故事——未完成的爱丽丝的故事(本质上其实就是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
森林与新宿融合时期(黄叶,部分灰叶):





补充了从雨森幻想生产灰流被迫离开到Riddle开始这期间里的故事,并让爱丽丝成为了伽子,灰流当伽子家庭教师的过程中伽子所写的小说其实就是最后的那个未被编织的故事。
伽子身边的黛娜就如同雨森曾经身边的天狼星,在雨森身边的天狼星已经死去,而伽子身边的黛娜仍然存活。
伽子心脏不好,做过两次手术留下两道伤疤,且在病床上过了10年。4
gift在时间顺序上的第一次实际出现
在伽子的回忆中,在公园里伽子变相向灰流表白了,且伽子并不畏惧死亡,这里灰流有一句话也和最后有所关系——“了解死亡越多,就越能体会生的感觉。”
Riddle(红叶,部分灰叶):

爱丽丝叫灰流给他讲故事的语气和雨森一模一样。
第一个Riddle主要目的是让灰流成为参与者。
爱丽丝明言雨森即是爱丽丝,爱丽丝即是雨森。

利用gift展开Riddle,介绍规则,以及使用方法。
Riddle是雨森自我矛盾的产物,是星空推动剧情的方式。




被人类社会放逐——雨森老家里蹲了。
森林角色可帮助参与者——雨森老喜欢幻想故事了。
灰流被黑爱丽丝 / 伽子 (雨森)强上。
灰流也在掩盖这个故事其实不是单纯的爱丽丝的故事。
Riddle的基准故事全部出自于雨森书架上的书。
在触发爱丽丝H的那个BE时会听见雨森幻想生产的声音——故事轮回。
下车——寻求改变

仙女环gift影响时间——关联永恒
舞台剧的演出对白——我嗨到停不下来
让彼得潘安息——与雨森的意愿相反,必须违背雨森的想法,不然灰流没有立场与雨森辩论永恒与幸福的课题。改变故事也与灰流的理念相符。
彼得潘死后雨森和灰流的对话也很明显的点名了故事间的关系,灰流说雨森扮演角色的那句话也可以解读为——雨森望就是雨森望,并不会因为别人给予的名字或是幻想之物而改变真名


杀机四伏,游戏性很强的一个Riddle,我理解为是雨森的杰作,包括接下去的另一个Riddle,在关键选项上要求的极其严格,并且在极力促使着故事的轮回,THE GAME破解在于九月经过数次轮回并且未被雨森或者爱丽丝成功阻止,前几次轮回均是雨森接替黛的角色骰子,整个Riddle相当于已经被雨森操盘了,众人仅仅是通过这个Riddle,甚至在最后还有因此输掉的轮回(选黛七章BE),仅有九月这次凭轮回设定破局才得以打破这个Riddle。
THE GAME本身就是一个gift,那么在漂流Riddle时灰流没有观测到雨森,漂流最后雨森骑的龙又不是gift,那么会不是雨森换了gift呢。
刈谷与黑骑士的对话把黑爱丽丝说破防了,但同时也表明了,像刈谷这些角色有着思维上的极限,思想无法超越言语,她们无法成为故事的创造者,也无法像灰流一样窥探乃至打破第四面墙。
爱丽丝否定了永恒。
特殊DE建议亲自去看看,会有毛骨悚然、豁然开朗的感觉。
灰流意识到森林其实并非他和雨森创造的,他们只是在某人(星空)的引导下发现了森林,意识到了第四面墙。
形成这个世界的东西——话语、爱。
爱丽丝称呼灰流为老师。



暗藏杀机的双Riddle,解决方法都是完成日记,但是关键选项绝不能选错(婚礼游戏不会顺利,复仇剧不能发生),忽悠你的选项很多(让故事无限轮回下去)。
灰流对Reepicheep的看法其实与我对灰流的看法差不多的。
伽子所说的朋友就是爱丽丝,伽子是爱丽丝,或者应该说爱丽丝变成了伽子。
那个没见过大海没出过森林却知道一切的女孩是伽子,故事的一切事灰流告诉她的。
灰流开始触碰第四面墙并评价灰流这个角色。
雨森被Heffalump破防,因为是爱丽丝(雨森)害死了黛娜,却又为她的死而哭泣。这就是雨森故事或者说雨森的矛盾。

伽子的审判是这个Riddle的一部分。
雨森是在借伽子的死来试这个故事是否能如她所愿的完成,伽子无论是选择作为“伽子”死还是作为“爱丽丝”死都是一枚被命运操弄的棋子,区别在于操弄的人是谁罢了。
雨森希望伽子作为真正的人类而死,伽子满足了雨森,也击破了雨森,因为无论是伽子还是爱丽丝其实都是雨森,都是魔女的其中一个名字——灰流说他在这段时间里真正的抱了雨森而不是通过电话就是铁证。
伽子,或者说爱丽丝,就是雨森自己为自己设下的破局人,也是星空引诱玩家来游玩本作的陷阱。
黛看到的终章中他们不在这个世界(故事),而在新的世界(故事)。
暴走,自作聪明的人就是雨森。
患有不治之症的宫乃伽子(爱丽丝)为了死亡而出生,给患有不死之症的黑爱丽丝(雨森霖)让出位置。如果我死去,爱丽丝(雨森望)将会出生。


灰流在玩家的帮助下通过了Riddle,在星空的馈赠下得以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在停滞的故事里收集故事的碎片,在濒死情况下触发去往终结之村的设定,在终结之村进入森林诉说补完的寻找故事的魔女的故事,并给予了重生的爱丽丝真名——“雨森望”,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完结。
未被编织的故事(Pudua的芽):
在玩家的帮助下,他们走向了发芽的Pudua(世界树),进入了新的世界,开启了未被编织记录的新的故事。
他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带着不同的决心和不同的方向。若要问在他们 身上发生了什么——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和伽子写的小说很像嘛,不愧是雨森孕育的故事)

结语: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角色间的冲突是很剧烈的,通过角色给人的思辨也比较足,足以给玩家在游玩完全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主要想要展现的无疑是雨森和灰流两人思维的对立以及对立后两人看似不同却又相同的统一,最初雨森想要的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她认为永恒即为幸福,幸福的故事必须是永恒的,所以她也整天沉溺于幻想世界,再加上世界本身就是充满恶意的,她就开始自闭起来了,而与他对立的灰流在充满恶意的世界上经受了足够的毒打,以更理性更符合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态度去劝诫雨森,双方谁都无法说服谁,最终采取了以故事来对决的方式进行了一场辩论,虽然雨森即使输了也不会承认失败会转而继续诡辩下去,但这场辩论的目的也并不是取得理论上的胜利,而是破开雨森得内心世界将她带出来。
围绕着这个目的灰流与雨森开始创作故事,起始的故事,寻找名字的魔女的故事,故事每推进一步,雨森就从自己的围墙里向外试探一点,直到触探到了临界点,雨森开始怀疑自己,而灰流又无法在此时用故事讲雨森拯救出来,所以造成了雨森更极端的做法——幻想生产,雨森延续了他和灰流的写故事的方式,她用爱丽丝的故事来与自己辩论,她既是爱丽丝也是伽子也是雨森望,但她仍然只是在怀疑,她自己与自己辩论没有外力的帮助她只能处于不断地重复故事的状态,她没法否定或者认可任何一种想法。
灰流在增长阅历,在更进一步的体悟世界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世界的本质,在玩家的帮助下曾经狼狈离开的无名贤者重新回到魔女孕育的新瓶装旧酒的故事中,并且借助玩家的帮助促使故事走向完结,爱丽丝做出了选择,雨森望也就做出了选择,矛盾的她最终走了出来并借助自己与灰流创造的故事成功复活成为了自己孕育的故事中的爱丽丝,并在设定的“真名”下成为了雨森望,此时雨森望和灰流达成了统一,寻找魔女的名字的故事也随之完结,起始的故事也不再记录跳脱与故事的他们,他们走向了发芽的Pudua,走向了新的世界树上的另一片叶子,另一个世界,他们的经历成为了新的故事,一个未被记载,未被编织的故事。
而我们玩家所看到故事则是灰流在最后一个Riddle中找寻的无数故事碎片中的一片里的故事,因为有着众多的玩家,灰流也在故事中不断地重启,不断地轮回,不断地接受不同的玩家的帮助,尝试新的可能性,做出新的改变,直至触达了最终的终幕,向着爱丽丝诉说了雨森和他都曾经认为不可能用言语表述的故事,我们参与了他们的故事,也被Torunga记录了下来——灰流与我们的对话。
当然,作者也进来掺和了不止一手,灰流meta的对象可不止是玩家,还有记录下这一切的星空,灰流对自己的评价不就是最好的吐槽嘛。(不愧是你啊星空)
最后我仅希望各位看完本文的读者都尽可能地去游玩一下本作(玩的时候建议打开wiki看看出典以及56章的流程图,帮助很大),然后亲自动手梳理一下本作的结构(痛并快乐着,就当交个作业),我写这篇专栏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我画的结构图这叠醋而包的一顿饺子。对于本作我给它88分,我挺喜欢这部作品的(尤其是仲夏夜的孩盗这个Riddle),最后我把结构图放大拆开放在最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