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之杰----“神槍”-張克明

“神枪”“神拳”---张克明
八极门第三代神枪张克明(1812—1882)字同文,沧县东南乡罗疃村人,职业武师。张克明自幼习武,练习长拳,同庄李大忠于1840年先拜孟村镇丁孝武、吴永、庄科吴荣为师,技艺长进神速。张克明聪明好学,要李大忠引荐拜吴永先生师,一直没有达成。几经周折,吴永(约1778--1851)老先生考察张克明人品天分,非常满意,于1841年收录为关门弟子,同时征求师姐吴荣(约1772--1856?)的意见,吴荣见张克明也非常喜欢,破例收为弟子。
张克明与师兄李大忠研习武功如醉如痴,李、张二人一同到吴永(孟村)、吴荣(海丰后庄科)处学艺。农闲时每天赴孟村镇学艺,20 里地都是练着去练着回的,经历数年苦练,练就精深武功。开始时,李大忠去的次数多,张克明去的次数少,落下的内容由李大忠代教。吴蓉得绝技,对二徒也是倾囊相授,故李大忠、张克明技艺独特,闻名遐迩。罗疃李家、张家的后代,与庄科吴家的后代,来往数代,情谊颇深。
一次,张克明到刘家庙与住持僧较艺,张克明用抱肘进击僧,僧被击出数步外,而僧骑马式蹲立不倒,并赞克明曰:“好招!好招!有突无胯!” 克明不解其意,到孟村问其师吴永,吴永遂将该招手法、步法奥妙教克明,克明经师指点后,复到刘家庙与僧较,甫交手即将僧击倒。
李大忠设场后,张克明单独去师吴永处学习,是吴永先生的关门弟子,尽得师吴永真传,深得枪、拳精奥。张克明经20年探求,六合大枪、八极拳皆达上乘,尤其八极拳研究更为精深,有“神拳”、“神枪”之誉。由于深得吴永、吴荣二师喜爱,得手抄本拳谱,八极真谛以张克明最精。张克明经常到海丰后庄科,又得吴荣亲自传授,技艺尤为独到。
李大忠于1847年在罗疃成立把势房,师弟张克明辅助。吴永老先生逝世后,张克明也开门立户于1852年成立罗疃北八式房。李、张二人择沧县东南乡之后学而教之,遂成独步武林的“罗疃八极拳”。罗疃成为后庄科、孟村镇之后的又一八极传播极盛之地。
有沧州郭。。,高大魁伟武功精湛性喜较技,打遍了沧州的八式房,最后到罗疃,口称拜师,实际来踢场子。张对李大忠说:“ 师兄,我比拳,你比枪”。张先与郭。。较,让郭。。后退,二人相距10米,张说:“我喊一声招你就得倒下,你不倒我拜你为师”,说毕大喊:“招。。。。”声未落,张闪电般胯步进击,一招抱肘将郭。。打得旋转腾空而起,大头冲下倒在张身后,犹如迅雷不及掩耳。比枪时李大忠枪扎名家某眼皮,郭。。拜服,非磕头拜师不可,后来挂个名,教了几个式子。
张克明与本村武举张某因地基发生争执,武举张某气势汹汹冲向张克明,张克明两手插腰,喝道:“你还动手吗?你值得一打吗?”随着腰一转身一抖,将武举张某掷出丈余。
南皮文达公漕运总督张之万(晚清状元,其族弟清末大员文襄公张之洞--探花)聘其为武官,张克明携弟子黄四海等前往。清咸丰九年(1859)清江之役立军功,师徒屡立战功,张得奖赏即分与弟子,人格极佳。
黄四海跟随张克明进张之万军队,开八极拳人军队教习先河。张克明将八极拳、六合大枪奥妙尽传给黄四海。张克明和弟子黄四海、儿子张景星精研八极技艺, 结合自己的心得,提炼升华了八极拳、六合大枪。晚年根据自己实战经验,创散手“八大招”,至今在张门后学中流传。 张克明先生去世前,叮嘱儿子张景星要下苦功夫,没有练到的地方问艺师兄黄四海,张景星遵父命,把师兄黄四海请回家,虚心请教。
张克明之弟子黄四海、张景星,皆以“神枪”名世。在黄四海、张景星之后罗疃“张家八式房”名家辈出,成为八极拳的中流砥柱。张克明先生亦八极拳、枪的一代宗师,与李大忠并称“罗疃双雄”,家乡人尊称“老六爷”,事迹载《沧县志》。
张克明之后,历经“神枪”黄四海与“神枪”张景星;“大枪”张毓衡与“无敌将”韩化臣;魏鸿滨辅助张毓衡执掌,直至1947年张家遭剧变,由弟子魏鸿滨主持把式房。罗疃“张家八式房”兴盛百年,历四代,直接培养出众多闻名全国的技击名家。
流传至今天的“中华武士会(张景星、李书文)传八极”、“中央国术馆(马英图、韩惠卿、张骧伍)传八极”、“东北 霍(殿阁)传八极”、“西北 马(凤图)传八极”、“北京、天津 许(家福、家禄)传八极”、廊坊的 王(王化舜)传八极、“罗疃、枣庄、蚌埠 韩(韩惠卿、赵树德、李学义、韩洁泉)传八极”、秦皇岛 “魏(鸿恩、鸿滨)传八极”、山东潍坊“孙(桂林)传八极”、西安张骧伍传八极拳、 河北文安赵(荣林)传八极拳、台湾、美国、加拿大“刘(云樵)传八极”、台湾“李(元智)传八极”、上海“郝(鸿昌)传八极”、日本张世忠传八极拳,天津张子亭、马树秀、李芝芳所传授的八极拳,皆属罗疃“张家”系列。
罗疃 “张家八式房”为八极拳的传播,为中华国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摘自《沧县志》、《罗疃张毓衡武谱》、秦皇岛魏家、长春霍家、兰州马家著述、罗疃、枣庄韩家、张连松妻口述资料、秦皇岛李新吾先生整理资料。)
已获得转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