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体系之申公豹,申公豹嘴巴有多厉害?为什么没选他封神?
申公豹是元始天尊门下17名徒弟中的最后一个,元始天尊为什么没有把封神任务交给他,而是交给了能力水平最差的姜子牙?
申公豹又是怎么背叛师门的,又是怎么一步步把通天教主门下的3000多徒弟祸害而亡的呢?
他怎么就有这么大本事,是元始天尊特意安排的呢?
申公豹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17名弟子之疑是姜子牙的师弟,因其太过于聪明,小动作和小心思比较多,所以不受元始天尊和众师兄的代价。本想借助于封神大战出人头地的他,却没有得到老师的重用,多次抢夺姜子牙手中的封神榜未能得逞,一直怀恨在心。关于申公豹的故事,民间和影视剧有很多误传,其实在封神演义原文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道友请留步这句话,原文从来没有说过申公豹是商朝大。
国师纣王并不认识申公豹这个人,也没有说申公豹拜在截教通天教主门下,更不存在豹子成精的说法,这些都是后来的创作者们加进去的。而且申公豹也没有雷公鞭这种武器。封神演义原文中申公豹的武器是一把宝剑和一颗开天珠,这个开天珠也不是九龙岛四圣之中王磨的那个珠子,只是同名而已,也可能是他运气好捡来的。此外原著中申公豹的坐骑是白额虎,并不存在黑点豹这种坐骑。
回归正题,申公豹有几千年的修为,姜子牙也承认自己的修为不及师弟申公豹,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姜子牙作为师兄,他在昆仑修道40年,那申公豹作为在他之后的师弟,修为就应该在40年以下,怎么会倒转过来湿地反而比师兄年长,结合申公豹的一系列对话,我们不难做一个推论。申公豹虽然修行了千年,但是拜在阐教元始天尊门下的时间短,应该是在姜子牙之后,所以就排在了最后一个。
但是申公豹的实力绝对在姜子牙之上,无论是口才还是道行修为,只是申公豹在天树面前却选择了帮助商朝纣王处处和姜子牙作对,这点始终是说不通。一个脑子绝顶聪明的人,他难道就不知道商朝气数已尽了?他就不知道福州灭商是老师元始天尊定下的计划?还有就是所有的师兄师姐都站在周王朝这边,他一个人有可能翻盘吗?
说到这儿,我们不能不说元始天尊的用人之道,他明知道申公豹和姜子牙天生不和睦,还非要安排他俩一起下山,看谁的表现好就把封神任务交给谁,摆明了是让他俩水火不容了。自从老师把封神榜和打神鞭给了姜子牙之后,申公豹撤。个体和姜子牙感情决裂,以他的性格,这是必然的。当然这也在元始天尊的意料之中。鸿钧老祖发下法碟,要三教齐心协力,共同执行封神计划,可偏偏老三通天教主不愿意下山,并要求门下3000多徒弟都待在洞中潜心修行,谁都不准下山。
但是元始天尊门下才17名弟子,太上老君门下才两名弟子,加起来也才19人,封神计划根本没法进行了,所以申公豹就有了大用处。老师虽然没有明说,他理解的还挺透彻,一门心思地攒动师叔,通天教主门下弟子下山站在姜子牙的队里面,他的功劳要是往大了说,排在第一也不为过。他先是拉来金鳌岛十天君,十个人摆下十绝大阵,又拉来赵公明,打得昆仑12金仙每天都要回家疗伤,要不是元始天尊和陆压道人来帮忙找公民一个人就可。可以让姜子牙的几十万大军覆灭,因此赵公明是死得最冤的人,具体怎么死的情害上一集就明白了。赵公明死后,申公豹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拉来了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在三仙岛三仙洞修行的三霄娘娘。三霄娘娘的实力可不在哥哥赵公明之下,几乎把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一锅给端了,但最后还是由元始天尊出面灭了三宵娘娘。
紧接着还有彩云仙子菡芝仙土行孙、九龙岛瘟神吕岳以及骷髅山白骨洞的一气仙马元、燕郊、燕虹二兄弟,还有温良、马善、火龙岛焰中仙罗宣、刘环腾、来到以先等,这些人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有人会问了,就凭申公豹那张嘴,这些人就听他的摆布,那倒也不是,要知道这些远在深山洞府修行的人一般是不问世事的,对朝堂之事更是不曾。参与,而申公豹就是利用这一点大肆的煽风点火,歪曲事实,他们还真就信了。
还有一点,这些久居深山的人修行了大半辈子,也想出来试试水,练练手不是?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一些人觉得被封神是件好事,至少不用再苦苦修行了,这就给了申公豹可以持续忽悠的机会,也正好随了老师元始天尊啦师弟通天教主下水的周密计划,申公豹一次次的违背师命,挑拨离间,被元始天尊逐出了师门,意思就是说,你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肆无忌惮的忽悠人来送死了。封神大战结束后,榜上有名之人几乎全是通天教主截教的人,而产教一个都没上去。虽然元始天尊打赢了这场战争,然而最大的赢家却是西方教。
按道理来说,西方教根本没资格参与进来,可是架不住他们举着替天行道的旗号。闯进来捞好处,这应该是元始天尊没有预料到的。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元始天尊为什么选了姜子牙担任封神大战的代理人,而不是申公豹?原因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其一,姜子牙比申公豹乖,她听话,至少不会办错事,其二,姜子牙性格稳重,而申公豹生性顽皮,其三,姜子牙是个凡人,功劳再大他还是会死的,打神鞭就可以收回来,不然大家压力都很大,其次,也只有申公豹能拉截教门人下水,所以申公豹不可以作为执行封神大典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