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1936年 四十三岁(一)
1936年 四十三岁
1月1日 复电朱德〔1〕,通报说:以张学良东北军为主力对北方苏区之第三次“围剿”正为我彻底粉碎。目前正猛烈扩大红军,苏区有极大发展,民众斗争十分热烈,游击战争正向陕、甘、晋、绥、宁五省发展。”国际除派林育英同志来外,又有阎红彦〔2〕同志续来。据云,中国党在国际有很高地位,被称为除苏联外之第一党,中国党已完成了布尔什维克化,全苏联全世界都称赞我们的长征。”“政治局在国际指示之下,有新策略决定”,“其主要口号为民族统一战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土地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结合,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结合”。”兄处发展方针须随时报告中央,得到批准,即对党内过去争论,可待国际及‘七大’解决,但组织上决不可逾越轨道,致自弃于党。”
〔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朱德致电毛泽东、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并转林育英,通报四川、青海国民党军活动情况,提出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应互通情报。
〔2〕阎红彦,一九三四年被中共中央指派为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赴莫斯科,未及参加会议,即受共产国际之命,送密电码回国,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返抵陕北。
同日 同周恩来复电彭德怀:“原则上可同意甘泉敌人归还其主力,但须向其指出,要抗日须与红军合作,且须影响和组织其他东北军一同抗日。” “交涉宜努力进行,要处处表示我们诚意。只要其加入抗日,一切条件无不可以磋商。”
1月4日 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并告左权、聂荣臻,指出:三个月后红军大量扩充,必须现在就准备,抽出老兵入教导营。有了红校就不需要教导营的理由是不对的,红校是训练连长的,教导营是训练排长的。”陕甘支队和二十五军经过远征的战士,原则上每人都要使之成为干部,不应该使之当作一个兵去消耗掉。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1月5日 关于红一方面军主力行动部署,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左权、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朱瑞〔1〕,指出:“为使洛河以东苏区与洛河以西苏区平衡向南发展,为使苏区愈加向南发展,将来南面敌人向北进攻愈困难,为使晋敌减少威胁,一军团及二十五军〔2〕有进出于洛川、白水、澄城、韩城、宜川五个县城之间,扩大苏区,扩大红军,扩大抗日宣传,筹足战费之任务。”
1月7日 关于北征军〔3〕的行动部署,同周恩来复电刘志丹、宋任穷,指出:“为使伏击敌人有广大回旋余地,同意我北征军改向韩家岔、石牌子行动。该处敌堡如已完成大部,即应改袭击为包围,准备打敌援队;如敌已退走,即应直逼横山,调动援敌。”又指出:“围困敌堡城镇,必须断其交通,方易速敌增援。打援敌不论大小,必须以主力出动,实行两翼包围(自然要有主要突击方面),并切实断敌退路,以期一举消灭,勿使漏网。”随后,北征军给国民党军井岳秀第八十六师以打击,并包围横山。十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刘志丹、宋任穷,要红七十八师开始南移,归还主力,到达瓦窑堡附近集中待命;要红二十八军仍在北线行动,以消灭井岳秀小部队,并迷惑该敌,使其不知红七十八师行动为目的。
〔1〕朱瑞,当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2〕二十五军,即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此处沿用旧称。
〔3〕北征军成立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旬,由红二十八军、第七十八师及军委骑兵团组成。
1月9日 毛泽东同秦邦宪、林伯渠、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1〕:目前财政状况因暂时不能有任何税收,更由于陕北地方贫瘠,唯一的来源是红军及游击队在活动区域的筹款。望在今后行动区域中特别加强督促,应在没收汉奸、国民党卖国贼财产充裕抗日基金的口号之下进行。
同日 致电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并杨尚昆,左权、聂荣臻,要红七十五师和红二师的十三团坚决消灭向三皇丈、永乡镇前进之敌,指出:“兵力要集中使用,如左、聂未到,则以小部钳制敌主力,而以我最大主力包围敌一个团而消灭之;如左、聂及十三团到,则采取包围消灭敌主力之计划。”
1月10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东征山西的方针和准备工作。发言分析敌我力量对比情况,指出:阎锡山〔2〕有四个优势:(一)优势兵力;(二)本身作战能力;(三)防御力较强;(四)社会力量强,有民团与保甲制度。他有五个弱点:(一)战略形势孤立,蒋介石、张学良暂时不能援助;(二)战略上的防御地位;(三)人民一般不满;(四)作战指挥差;(五)攻击精神差。我们的长处是:(一)进攻的;(二)能打运动战;(三)有侦察条件;(四)有陕西游击队、地方干部的配合;(五)有人民援助;(六)红军能作战。在作结论时,强调首先要打胜仗,才能创造苏区;还对新兵的补充和训练,干部的训练和配备,枪枝弹药的修造,被服、食盐的供应等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1〕杨尚昆,当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2〕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1月14日 致电彭德怀,左权、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规定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分别于二十日前和二十四日集中于临真镇和甘谷驿;要求两军团集中后,加紧训练,二十七日完成一切准备;提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于二十七日开达延长城。
1月15日 致电彭德怀,提出同东北军谈判的条件为:全部军队停战,全力抗日讨蒋;目前各就原防互不攻击,互派代表商定停战办法;提议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请表示目前东北军可能采取之抗日讨蒋最低限度之步骤(不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立即交换密码。
1月16日 致电彭德怀,提出去洛川同东北军进行谈判的代表从前方选派;要彭德怀即刻印刷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政治决议案,由高福源〔1〕、伍修权〔2〕去洛川带给王以哲〔3〕等人。本日,彭德怀来电:谈判人选改派李克农〔4〕,由他带发电密码本同高福源去洛川。十九日,李克农赴洛川。
〔1〕高福源,原国民党军东北军第一○七师第六一九团团长,一九三五年十月在榆林桥战斗中被俘,一九三六年初释放返回洛川。一月十六日前后,受东北军委派,到甘泉邀请红军派正式代表赴洛川会谈。
〔2〕伍修权,当时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一科科长。
〔3〕王以哲,东北军将领,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总”第六十七军军长。
〔4〕李克农,当时任中共西北中央局联络局局长。
1月17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行动方针和组织分工问题,毛泽东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与计划的报告。报告说:今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和扩大苏区及打通苏联。我们要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扩大抗日力量及主力红军。二月至七月,我们的行动在山西。由山西到绥远的转机,要看日本对山西、绥远进攻的程度及我们力量如何而定。我们向南、向西、向西北,文章不好做。向东的军事基本方针是稳打稳扎政策,背靠苏区建立根据地,争得渡黄河来往的自由。我们在陕北要扩大自己的力量,使它能担当保卫陕北的任务。山西的发展,对陕北有极大帮助,我们要下大决心到山西。政治局随军行动,陕北组织中央局。会议决定:彭德怀、林育英到中央政治局工作;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林育英、何凯丰随红军主力行动;周恩来、秦邦宪、邓发组成中央局,周恩来任书记,主持后方工作,王稼祥病愈后可参加会议。
1月19日 致电彭德怀,告以“近与高桂滋〔1〕谈判合作问题,有成功希望”。在此前后,以中国抗日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同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致信高桂滋,提出两军各守原防,互不相犯;互相接济所需物资;互派代表在共同基础上订立初步的抗日讨卖国贼协定等谈判合作条件。信中还说:“居今日而言,抗日讨卖国贼,非有广大之联合战线不为功,此不但在国内者为然,即在国际者亦然。”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暴虎入门,懦夫奋臂,谁谓秦无人而曰甘受亡国奴之辱乎?寇深情急,竭意进言,惟阁下熟思而审图之。”
〔1〕高桂滋,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师长,驻守陕北绥德、米脂、清涧地区。
同日 同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签署《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命令英勇的抗日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同日本直接开火;命令陕甘苏区的抗日红军和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坚决保卫陕甘苏区、扩大陕甘苏区这个抗日战争的根据地;命令黄河两岸的抗日红军、游击队和民众,奋勇过河东去,在河东发展抗日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打大胜仗。为严守行动秘密,这项命令直至二月十二日红一方面军主力东渡黄河前才予以公布。
1月20日 关于同东北军谈判问题致电彭德怀即转李克农,提出:“向彼方表示在抗日反蒋基础上我方愿与东北军联合之诚意,务使进行之交涉克抵于成。”“向彼方指出,东北军如不在抗日反蒋基础上求出路,则前途是很危险的。”本日晚,李克农与张学良在洛川举行会谈。二十一日,李克农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报告同东北军会谈中了解的情况:张学良表示愿意为成立国防政府奔走,东北军中同情中共抗日主张者不乏其人,对“剿共”态度消沉,愿意目前各守原防,恢复通商。
1月21日 致电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并致林彪、聂荣臻,要求红七十五师、红八十一师及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应在道佐铺、麻子街、甘泉一带整理待命;指出渡河时间,因进路尚未侦察好,新兵月底方能到齐,洛川谈判待数日才有结果,须推迟至下月初;规定一切关于行动方针的文件,非待命令不得下达。
1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决定指出:张国焘成立第二党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党中央除电令张国焘立即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外,特决定在党内公布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二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的决定。
1月24日 林育英致电张国焘、朱德:“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并认为中国党在共产国际队伍中,除联共外是基于第一位”。”兄处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1〕。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上争论可以提交国际解决。”
1月25日 关于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针问题,同张闻天复电彭德怀:常委考虑过你的意见,认为向北是没有出路的。
“只有取阎锡山为对手,基本的作战方针取稳扎稳打,依据黄河发展并以调孙楚〔2〕求得陕北残敌的肃清,跃进深入敌后野战急进,有大批分派撤退无隔断危险时才行之。同时保证第二批退回渡河船只。”
〔1〕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2〕孙楚,当时任国民党军晋绥军正太护路军司令、西北“剿总”第三防守区司令兼陕北“剿共”总指挥,率晋绥军五个旅在黄河以西“进剿”陕北苏区。
同日 同周恩来、彭德怀等二十位红军将领联名发出《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指出:“中国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是愿意与任何抗日的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去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来共同实现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此书信并提出关于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具体办法,建议互派代表共同协商。
1月31日 从瓦窑堡经延川到达延长县城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在延长主持召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进一步讨论战略方针和东征战役问题。发言反复说明东征讨伐阎锡山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指出:我们执行的是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希望通过东征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接,也解决红军的给养和扩大等问题。在补充发言中说:一定要保证黄河各渡口在我手中,使我进退有据。
同日 就渡河侦察注意事项,同彭德怀致电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指出:侦察任务至迟二月五日完成。每天与我们联络一次。龙王池〔1〕以南闻是白区,暂不要去,着重龙王池至禹王坪之线。侦察进行要十分荫秘。
〔1〕龙王池,即山西吉县黄河东岸边的龙玉辿。
2月3日 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周恩来、秦邦宪、邓发:“河冰全解,我军决从上游过河,主要作战方向仍应在东边”。
“请周速布置清涧封锁,免走漏消息。”
同日 同彭德怀电告林彪、聂荣臻、左权,徐海东、程子华并报周恩来:我们率电台出发侦察,左即率侦察人员取黄河以西,延长、延川城以东之中间道路,隐蔽向老娃关以北之马灰坪跟进侦察。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第二局局长曾希圣:将所得山西部队的番号、兵力、官长姓名及驻地情形来电详告。
2月8日 在清涧县袁家沟,侦察渡口情况,督促渡河准备。二十一时,同彭德怀致电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转张闻天、周恩来、左权:“各部加紧训练,准备十二三号行动。”“请前委先来前方,注意荫蔽,走延水城〔1〕、双庙河、川口镇至袁家沟(地方干部、警卫连今后随剑英)。”二十三时,致电叶剑英、杨立三,提出:将皮筏、水手于十一号集中剑英手中,立三和兵站组织准备在十三、十四号行动。
2月上旬 遇大雪,作《沁园春·雪》〔2〕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延水城,即延川县城。
〔2〕毛泽东对这首词在一九五八年曾作批注:“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2月10日 同彭德怀致电叶剑英、杨尚昆,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甲)政治上解释新策略,着重于对俘虏、对商人、对富农、对小地主的具体政策,部队中了解程度如何即告。(乙)大批准备将来使用的干部,消灭降级使用现象,不要把骨干的干部通通使用于现职。立即扩大教导队(一军团)。”
2月12日 为下达东征命令,同彭德怀致电叶剑英、杨尚昆,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并告周恩来:“东征命令即行发布,于十三、十四两日传达解释完毕。十五日一军团,十六日十五军团及方面军直属队向渡河点开进,各以四天行程到达准备渡河位置,待命渡河。在开进时,连队中讨论东征令,在指战员中建立巩固的信心,发扬高度的积极性。”“东征行动在渡河之日以前对居民群众仍须严守秘密,每个指战员注意严守秘密。”
同日 为红军主力东渡后巩固渡口问题,同彭德怀致电周恩来,提出:红一方面军东渡后,拟调红二十八军之第一团以刘志丹、宋任穷二人中一人指挥,由河东向军渡、柳林、中阳行动;阎红彦、蔡树藩所部则巩固东岸沿河,以便主力向正东并以后转到东南作战。
2月13日 关于在部队中提拔干部问题,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指出:“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我们向你们屡次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单从发展一军团的观点出发,而是从发展北方以至全国的革命武装力量出发,要求你们在原则上与实际上更大与更具体地注意。部队一经东渡即难于进行这种组织工作。”电报要求他们利用最近几天时间,切实解决下列问题:一、清查降级使用人员,把他们提升起来。
二、提拔老战士开办教导营。三、此次红校毕业生原则上应保存,继续训练。
2月16日 十八时,同彭德怀致电聂荣臻、程子华、叶剑英等,部署红一方面军主力近日行动及集结地区。二十三时三十分,又致电聂荣臻、程子华,强调指出:“隐蔽运动避敌发现,为争取胜利之严重条件,各兵团应遵照迭次命令,于敌机活动时间停止运动,派出主官首长指挥,绕过暴露地段及集中地。
如不严格隐蔽因而暴露企图,将唯各兵团首长是问。”
2月17日 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周恩来,指出:“不论从战略上,从战役上,从消灭山西敌人上,从消灭陕北敌人上,均须集中全力争取东面胜利。”“因此,二十八军主力须移于吴堡附近,第一步乘李生达〔1〕撤退,肃清吴堡、佳县、神木、府谷一带;第二步配合沿河武装相继渡河,向柳林、军渡以北山西地方发展苏区。”“恩来暂时指挥重心移至清涧县委驻地,指挥二十八军及阎、蔡〔2〕所部,沿河西岸七八县群众动员,沿河东岸七八县拆毁堡垒,争取群众,东西两岸前后方之运输与渡河点之保持。如此长线无统一指挥,必致零乱。”
〔1〕李生达,当时任国民党军晋绥军第七十二师师长。
〔2〕阎指阎红彦,蔡指蔡树藩,当时分别任红三十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2月18日 在袁家沟同彭德怀发布东征作战命令。命令规定:红一方面军的第一步任务是,“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之敌,占领吕梁山脉各县,首先占领石楼、中阳、永和等县,粉碎沿河堡垒线,控制船渡于我手中,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以沟口、河口两处为主渡点;两军团派出渡河司令员、政治委员及船只指导员,指挥每个渡河点,以保证最敏捷、最有秩序地渡河;二十一日二十时为渡河时间。
同日 出席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关于东征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指出东征的任务有三项:一是到外线打击卖国贼阎锡山,并调动他在陕北的四个旅的兵力,借以粉碎敌人对陕甘边区新的“围剿”;二是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三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报告强调说,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渡过黄河。
2月19日 致电周恩来,告以东征军渡河准备工作提前完成,改为二十日黄昏开始渡河;要周于二十三日前来河口,指挥在东征军前进后维持河口、义牒镇、石楼一线交通的游击部队。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王以哲并转张学良,指出:贵军与敝军之联合抗日号召全国,必为蒋介石等所深恨,制造谣言以中伤破坏两方团结,实意中事。希望贵方不为奸人谣言所动,威利所屈,坚持联合抗日之立场。特派李克农即日起赴洛川面谈一切。
2月20日 关于渡河时间、地点等问题,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萧劲光〔1〕并告毛泽民〔2〕、叶剑英,指出:“甲、渡河时间一律本日二十时(即下午八时)开始,不得先后参差。乙、本日二十时起至明晨八时止,各电台每二时联络一次,特别是渡河得手与否立即电告。丙、林、聂以小部从福禄坪佯攻,徐、程以小部从辛关佯攻。丁、阎红彦率八十一师第三营从马花坪渡河,徐、程派一个营从社里渡河。戊、彭从沟口渡河,毛依河口得手与否决定从河口或从沟口渡河。”
〔1〕萧劲光,当时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二十九军军长。
〔2〕毛泽民,当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
同日 二十时,红一方面军主力发起东征战役,分别从绥德县沟口、清涧县河口等地强渡黄河,一举突破阎锡山晋绥军的防线。至二十三日,红一方面军全部控制辛关至三交镇之间各渡口,占领包括山西三交、留誉、义牒在内的横宽五十余公里、纵深三十五公里地区。阎锡山急调入陕的晋绥军主力回防柳林、离石、中阳地区。
2月21日 从河口东渡黄河。七时,致电彭德怀,聂荣臻、林彪,徐海东、程子华:从河口至三交镇沿河之敌约两团现在我大包围中。我一军团应速向小蒜镇、十五军团速向义牒镇截敌追敌,两军团并各以先头师乘胜向石楼急进,相机占领该地。义牒镇、河口两点是方面军主力后方联络线,十五军团须酌派小部保护,候抗日游击队明日或后日接替。八时二十分,致电叶剑英、杨尚昆并飞送徐海东、程子华:方面军直属队接十五军团渡河后,即在对岸适当地点宿营,严密配备警戒,构筑工事,并派小队分向上下游堡垒线各十里以上侦察游击,等候我到达。十二时,电告杨立三:杨森、蔡树藩〔1〕等领导的游击队五六百人由河口过河后,以义牒镇为指挥中心,执行维持交通、保持主要渡口、组织本地游击队等项任务。周副主席日内来河边主持你的工作,向他请示。我由义牒镇向石楼前进。
二十时,致电彭德怀,林彪、聂荣臻,要他们下决心速进,夺取中阳。同时电告徐海东、程子华:二十二日,十五军团主力须尽一切可能夺取石楼;所有未渡部队改从辛关渡河。
〔1〕杨森、蔡树藩,当时分别任红军沿河游击队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同日 同张闻天、彭德怀以中共中央及军委的名义发出给李克农的训令。训令指出:估计张学良愿意与我们继续谈判,准备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讨蒋;不反对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口号,但不同意马上实行这个口号;接受蒋介石的策略,即取消苏维埃红军、取消苏维埃制度与暴动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策略:处处把张学良与蒋介石分开;求得互不侵犯协定的订立;坚持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坚持抗日讨卖国贼不可分离;如张提出取消苏维埃,则克农提出取消南京政府,在抗日救国代表大会中作取消双方政府、成立全国人民公意的政治制度的初步讨论;如张提出取消暴动,则克农提出取消一切国民党的压迫制度、封建剥削;要求停止内战,不拦阻全国红军集中河北,不反对红军充任抗日先遣队;原则不让步,交涉不破裂。二十五日李克农等到达洛川,同王以哲会谈。
2月23日 到达距石楼四十里的张家塔。九时,致电徐海东、程子华:“石楼为东征战略要地,须尽一切方法夺取之。”
二十时,致电彭德怀并告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阎敌因我突然东渡颇现惊惶失措之态,正在布置防御,判断敌短时间内尚难集中大力向我进攻。”“不论中阳、石楼等城能否攻克,不论阎锡山向我进攻之力量与时机如何,方面军目前基本的方针是用极大努力,在中阳、石楼、永和、隰县等纵横二百里地带建立作战根据地,为赤化山西全省之起点,为迎接阎锡山向我进攻之战场,全部工作的中心放在迎接更大战斗的基础上。”二十一时,又致电徐海东、程子华,要他们于二十四日来张家塔一叙,把所有报纸杂志及敌情材料带来。
2月24日 同彭德怀向各军团、各师、各团首长发布为粉碎晋绥军进攻及争取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训令。训令通报:我方面军已胜利渡过黄河,粉碎了阎锡山的封锁线,占领黄河东数百里地区,完成了东征战略之第一步任务。阎锡山“在战略的防御形势下,正在准备着战役的进攻,企图集中兵力打击我军,救援石楼城,驱逐我军于黄河以西六十里之封锁线地带。”训令指出:阎锡山因仓卒应战,须从陕北及远地调兵,到战役攻击之日尚须十天左右时间。方面军有坚决粉碎敌人援兵之任务,基本方针是在柳林、离石、中阳、孝义、隰县、永和一线内围石楼,求得打增援部队,用大的速度争取居民群众与红军一致,集中兵力消灭敌之一路至两路,取得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之有利条件,完成东征计划第二步任务。目前极短时间之内(估计十天左右),我们是处在两个战斗任务之间,即渡河战斗已经完结,而进攻尚未到来,其任务是集中全力准备作战。具体要求是:(一)使红军与居民群众相结合;(二)使红军干部了解与熟悉山西的敌情、地形、政治经验、社会情形等;(三)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提高战斗力。
同日 为准备应付晋绥军四路进攻问题,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周恩来:“甲、敌有四路总攻计划,大战在即,我们准备一切。乙、现派十五军团两个团分向永和、隰县前进,发动各县群众,相机下两城,扫除辛关两个大渡口。丙、请速动员绥、清、延、延〔1〕四县沿河赤少队迅速过渡,拆毁堡垒,发动群众保护渡口。”又急电周恩来,催促红二十八军主力东调,说二十八军如能及早赶到,定能夺取吴堡、佳县、神府许多地方,而且直接援助了主力。
〔1〕绥、清、延、延,指绥德、清涧、延长、延川。
2月26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通报红十五军团战果:消灭晋绥军两个营,击溃一个营,共俘三百余人,缴步枪二百枝,迫击炮二门,机枪多挺。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提出对关上之敌,如地形有利,应于二十七日坚决消灭之。二十七日,红一军团攻克关上村,歼灭晋绥军独立第二旅旅部又两个团,俘虏官兵四百余人,缴获步枪二百余枝,山炮三门。
2月28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指出:“关上、水头之线,即石楼、中阳、孝义、隰县四县交界地区,是我军作战枢纽,在地形上又是最好的临时后方根据地。望下创造作战根据地的决心,努力进行该地东南西北四方面各五十里地区的群众工作。”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李克农,通报国民党各派政治主张及东征战况。指出:周继吾、张子华〔1〕昨日到瓦窑堡。据谈,蒋介石系陈果夫主张联红反日,曾扩情主张联日反红,此外孙科、于右任、张群、冯玉祥等均主张联俄联共,并云蒋介石亦有与红军妥协反日的倾向。我方所组织抗日东征军,连日突破东岸二百里封锁线,消灭与击溃杨耀芳、杨澄源〔2〕、李生达等部共三个旅,占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永和五县广大地区。
〔1〕周继吾,即董健吾,中共秘密党员,公开身份为上海圣彼得教堂的牧师,一九三五年底受宋庆龄、宋子文委托前往陕北,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张子华,当时受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委派,与董健吾同行,向中共中央汇报同国民党代表曾养甫等会商的情况。
〔2〕杨耀芳、杨澄源,当时分别任国民党军晋绥军第七十一师师长和第六十九师师长。
2月29日 同彭德怀复电李克农,对同王以哲初步达成的三条协定草案提出补充意见:一、为巩固两军团结一致对日,确立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之原则(包括陕甘边区及关中区)。二、富县、甘泉、肤施交通可即恢复来往。三、肤施、甘泉两城现驻部队所需粮柴等物,可向当地苏区群众凭价购买。
四、恢复红白两区通商关系。三月三日,复电李克农,同意他与王以哲达成的口头协定。
2月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周昆、政治委员袁国平发出红校招生布告。该校办校宗旨是:为适应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开展,供给各个抗日战线上的领导人材,决定招收各地革命青年爱国志士来校学习,以培养和造就大批军事政治的民族抗日干部,领导民族革命战争,争取中国民族独立自由与彻底解放。
3月1日 从张家塔移至石楼北端的李家塌。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告周恩来、秦邦宪及刘志丹、宋任穷,部署关上、水头胜利后的行动。电报说:“一军团与十五军团连日的胜利,特别是关上的胜利与水头的占领,使红军取得了在山西创立根据地的初步自由”,“使我们夺取了石楼、中阳、孝义、汾西、隰县五县交界这个在军事上有极大意义的地区”,“对于我们的作战与创造根据地给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电报指出,关上、水头的胜利,使汾阳马路与汾水铁路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估计阎锡山会使用四五个师在短期内向我进攻。因此一切为着打第二个胜仗,是我们现时唯一正确的口号。”为巩固这一区域,争取打第二个胜仗,两军团主力应在以关上为中心与以水头为中心的地区,蓄养部队锐气,发动群众斗争,把英勇的红军与有利的地区结合起来。”电报还指出:吴堡、佳县、神木、府谷广大区域的恢复与占领,使红军战略后方增加了力量。南边讲和的策略使东北军成为革命的友军,亦已达到第一步的成功。这些都是大有助于主力红军的。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周恩来,刘志丹、宋任穷并告秦邦宪、李维汉〔1〕等,通报敌军动态和红军争取打第二个胜仗的问题。电报请周恩来直接指挥红二十八军及吴堡、佳县、绥德、米脂地方部队,大举袭敌作堡垒,扩大胜利;无定河以西部队须多调向东岸,与神木、府谷红军连成一片,企图夺取一二个城。
同日 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提出:“一切爱国人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本军所到之处,保护爱国运动,保护革命人民,保护工农利益,保护知识分子,保护工商业。本军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
布告还指出:“有不明大义,媚外残民,甚至抵抗本军者,是自弃于国人,本军当以汉奸卖国贼论罪。”
3月2日 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秦邦宪,要他和林伯渠、高福源、周继吾、张子华来石楼,讨论外交问题、对日作战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主力红军取道问题等。并说,已约周恩来来此。
同日 关于执行优待俘虏政策问题,同彭德怀、杨尚昆致电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并致张云逸〔2〕,刘志丹、宋任穷,阎红彦、蔡树藩,萧劲光,转告各地方武装首长,指出:“必须向全体红色战士指战员说明优待俘虏、特别优待官长的用意何在,以及对于清查敌军大小军官,一经解除武装,一律不得剥衣,不得搜身,不得打骂,不得捆绑,不得讥笑,而以热烈欢迎、诚恳招待的态度向着他们,用此策略以瓦解白军。”
〔1〕李维汉,当时任中共西北中央局组织部部长。
〔2〕张云逸,当时任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兼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长。
3月4日 判断阎锡山进攻部署业已完毕(集结机动部队近十四个旅,分四路由隰县向北、介休向西、汾阳向西、中阳向南反击),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告刘志丹,萧劲光,要求各部队除进行驻地附近地方工作外,加紧作战准备,侦察敌情,待敌前进,弄明情况,然后迅速集中主力消灭其进攻部队一路或数路。
同日 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秦邦宪:“同意周继吾先回南京。兄偕高、张〔1〕二人来此开会”。同时,致电秦邦宪转周继吾,提出与南京当局谈判的意见:“甲、弟等十分欢迎南京当局觉悟与明智的表示,为联合全国力量抗日救国,弟等愿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乙、我兄复命南京时,望恳切提出弟等之下列意见: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二、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三、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寇迈进;四、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五、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丙、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五日,将上述五项意见请李克农通报王以哲,并由王转达张学良。
〔1〕高,指高福源。张,指张子华。
同日 同张闻天、彭德怀致电秦邦宪、李维汉、林伯渠、张云逸,指出我军与王以哲军互不侵犯及经济通商口头协定业已订立,请通知陕甘省委、省苏、军区对富县、甘泉、延安,洛川等县,凡属王以哲军,务以友军相待,对其通过苏区者表示诚意的欢迎与招待;另要钱之光前往洛川找李克农,采办西药、布匹等物资。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曾希圣,指出:“二科工作是希〔1〕指导下,是表现了大成绩的。这一工作虽偏技术性质的,但其意义与结果都是军事政治上一助力。前方的胜利你们是与有劳绩的,望以此鼓励二科同志们。”
3月5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指出:阎敌东面三路已明,北面当亦有三路,南面将是两路,八路估计共有十六个团至多二十个团。”我军应以关上、水头为枢纽,背靠石楼,集中两军团最大主力,以连续战斗消灭其东面之两路或三路为基本作战方针。如南面之敌迫近水头,亦可从南面打起,依明日情况决定。”又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强调“我军须集中优势兵力而后作战。”
同日 同彭德怀复电李克农:“本日两电〔2〕均悉,甚慰。”
“周、博〔3〕均来前方商事,十号可毕,十七号我方负责代表可到延安,赴友邦代表及西安常驻代表人选即可决定。”要李克农直接来石楼报告谈判情况,并将书报直接带来。
〔1〕希,指曾希圣。
〔2〕李克农三月五日致电中共中央,报告四日、五日同张学良在洛川会谈的情况。张学良提议,中共方面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人中推出一位与他在肤施再作一次商谈,时间由中共方面决定。双方商定,红军和东北军代表经新疆去苏联,由张学良负责同盛世才交涉;中共选派一位色彩不浓而能负相当责任者常驻西安。
〔3〕周,指周恩来。博,指博古(秦邦宪)。
3月6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晋军主力仍是东面、北面之李生达、孙楚〔1〕两部,其方法是分路推进,不是冒进;“我军以待机各个击破,集中主力,连续战斗,先打东面,再打北面,击其侧后,包围消灭之战法,本日两军团均须集结休息,不应作战。”又致电林彪、聂荣臻,指出:“为准备打一仗后,又打第二仗,又打第三仗,必须以主力一部抄敌后路,把敌包围消灭,免去追击。必须免去追击,才能当日集合队伍于一处,才便于打第二仗,才便于应付意外变化。敌人战斗力虽弱,但主力数不少,我们应该集结部队好好地打。”
〔1〕李生达,当时任国民党军晋绥军第三纵队司令兼第七十二师师长。孙楚,当时任晋绥军第四纵队司令兼第一○一师师长。
同日 国民党中央军六个师在阎锡山的请求下陆续进入山西,分别向灵石、平遥、介休、侯马地区开进。
3月7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通知中央政治局八日在交口开会,讨论军事报告,要他们与宋任穷、王首道、郭述申等十位同志参加。
3月8日 中共中央在大麦郊(属交口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东渡黄河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调整了东征战役的战略部署;还具体研究了兑九峪(今兑镇)战斗部署,决定在这一带集中兵力重创晋绥军。
3月10日 红一、红十五军团主力由郭家掌、大麦郊地区出动,向兑九峪晋绥军发起攻击,将其第二、第三两个纵队击溃。至此,阎锡山组织的第一次反击被粉碎。
同日 同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理治〔1〕、萧劲光:王以哲派兵到甘泉换防,我们已同意。”无论王以哲是否好意,你们应执行前电不得对王部攻击。王即增兵一团到甘泉,对于我们亦无大妨碍。”
〔1〕朱理治,当时任中共陕甘省委书记兼红二十九军政治委员。
3月11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指出:敌军昨日被我击溃,向兑九峪方面退走。”我军有以主力乘胜东进,致迫太原,彻底打破阎敌总进攻部署,扩大战略士的战果,扩大宣传,扩大苏区,扩大红军,夺取民众,争取创造苏区有利条件之任务。”电报对红一和红十五军团行动作了部署,并告总部在大麦郊指挥。
3月12日 主持召开红一和红十五军团领导干部会议。
为进一步发展胜利,扩大战果,创立河东根据地,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以总部特务团和黄河游击师组成中路军,转战隰县、交口、石楼、永和一带,牵制晋西方面的敌军;以红一军团全部及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主力组成右路军,沿汾河和同蒲路南下作战;以红十五军团主力两个师为左路军,北上直逼太原向晋西北行动,并掩护红一军团南下。
3月16日 听取本日到达石楼的李克农作洛川会谈情况的汇报,了解张学良、王以哲对于抗日救国的进一步计划,认为张学良的抗日要求是有诚意的。中共中央立即决定派周恩来为中央全权代表到肤施同张学良会谈,共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根本大计。本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致电王以哲,将中共中央上述决定通知他和张学良,并对他惠赠图书表示感谢。
3月17日 阎锡山集中四个纵队兵力再次向石楼方向反击,太原和晋南、晋西北防守减弱。十八日凌晨,毛泽东同彭德怀分别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作如下部署:右路军继续南下,相机夺取赵城、洪洞、临汾,并向曲沃、闻喜、运城前进,以小部在霍县附近牵制关麟征〔1〕部。左路军乘虚北上,第一步相机占领文水、交城及其附近区域,破坏电线,扩大宣传,声言进攻太原;第二步相机占领静乐、岚县、岢岚等地,创造晋西北游击根据地。中路军牵制反击之敌,控制黄河渡口,维持后方交通。右路军从十九日起由霍县地区南进,占领赵城、洪洞、临汾、襄陵〔2〕、曲沃等县广大乡村,破坏同蒲铁路一百余公里。左路军于十八日由灵石以西地区北上,二十五日袭击晋祠镇,威胁太原,并于三十一日进至兴县以南曹家坡地区。
〔1〕关麟征,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2〕襄陵,旧县名,今为襄汾县的一部分。
同日 同彭德怀、杨尚昆致电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通报驻大麦郊一带部队没收富农中农财产、破坏学校用具、乱向商人捐款等严重现象,要他们立即纠正并严格检查纪律。
3月20日 出席在晋西大麦郊上贤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张闻天作报告。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王以哲转张学良及抗日东北军全体官兵,指出:“敝军迭次宣言,全国红军、白军亟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乃阎锡山置若罔闻,不顾民族国家之存亡,甘心依附仇人,而与同胞为敌,诚不识是何居心?诸公深明大义,抗日救国早具同心,应请仗义执言,责阎锡山以叛国之罪,劝其即刻悔悟,撤其拦阻红军之兵,开赴张家口,与红军一同执行抗日任务。敝军本民族大义,决不追究其既往。”“至于陕甘苏区(包括陕甘边区及关中区)为抗日战争之后方,坚决巩固此后方,使我抗日将士安心杀敌,应不独红军与全苏区抗日人民之责,诸公近在接壤,自亦具有爱护维持之心。倘有捣乱此抗日后方者(例如毛炳文辈),愿诸公与教军联合制止之。”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指出:“晋敌新部署尚在迟疑未决中,我一军团在南面,十五军团在北面,应利用此时间扩大占领区域,扩大进攻声势,扩大政治宣传,破坏统治基础,加紧争取民众当红军,尽可能占领几个县城。”本日,右路军围攻赵城、洪洞、临汾、曲沃四县城,左路军围攻文水、交城。二十一日,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如城高难下,不必强攻,以扩大宣传、扩大红军为第一。”
3月21日 致信内蒙古鄂托旗张司令,表示苏维埃红军深愿与内蒙人民领袖共商救蒙大计,希望即派代表来苏区协商,缔结双方亲密的友谊与协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负责保障来人之行动自由与安全。
3月22日 同彭德怀移至石口,致电林彪、聂荣臻,指出:根据目前敌情,“你们可在霍县、赵城、洪洞、汾阳、曲沃广大区域放手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能达千人目的即是大胜利”。
当晚,又复电林彪、聂荣臻,完全同意他们的部署及工作计划,指出:注意搜缴民团枪枝武装游击队。霍县、赵城、洪洞、临汾四县东西均山地,可能造成部分苏区。注意建立党支部。如得有大批新报纸,我们即派队来取。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并告林彪、聂荣臻,下达关于红十五军团创造晋西北根据地的训令,指出:十五军团有在晋西北创造苏区根据地,并配合在神木、府谷行动的二十八军,控制黄河一段,打通与陕北联系的任务。行动区域是以岢岚、岚县为中心的各县。”在此区域内,消灭地主武装,消灭北上小于自己之敌军部队,尽最大可能,用一切努力夺取一二个县城于我手中。”“广泛地扩大宣传,分发财物,发动广大群众,直至普遍建立游击队,建立政权,分配土地。”“猛烈扩大红军,争取在一个月扩大一千五百人。”当晚,再电徐海东、程子华,要他们在执行上述基本任务之前,以七天左右时间在文水、交城、清源、太原、阳曲马路线及其西面地区扩大宣传红军。
3月23日 在隰县石口继续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发言指出:中央十二月决议〔1〕符合共产国际“七大”决议,中央的工作是与国际决议一致的。现在世界已处在革命与战争时期,其特点是革命一天天向上,反革命一天天向下。中国共产党处在战争中,要把革命与民族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列,我们的任务,是要利用每一分钟争取最大多数群众。中央提出的“国内革命战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军集中河北”,“争取迅速直接对日作战”这些口号,是布尔什维克的,不是冒险主义的。超过会冒险,不足会右。我们现在的口号是恰如其分的。在谈到“联俄问题”时说:中国人的事要自己干,相信自己。从前我们有信心,才创造了苏维埃,现在为什么失掉信心?但招个朋友更好。故一应相信自己,二不要朋友是不对的。
〔1〕指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3月24日 在石楼城西南端四江村继续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两次发言,进一步阐明世界形势已处在革命与战争的新阶段,指出华北形势是世界最大的喷火口之一。
他说:日、美、英、国民党、苏维埃〔1〕、苏联六个势力的矛盾集中于华北。日本已把喷火口爆发。我们到华北对日作战,不是跑得太远,而是太慢。华北有广大的、革命情绪极高的群众,在那里还可以进行没有固定战线的大规模的运动战。没有胜利的把握而行动,不对。不相信战役上以多胜少,战略上以少胜多;不相信向华北发展,以为向华北发展会动摇了陕北,是完全不对的。向河北开进是战役问题,红军将来主要做山西的文章。
〔1〕苏维埃,这里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
同日 蒋介石委派陈诚为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第一路总指挥,由其率领入晋的国民党中央军援助晋绥军作战,企图首先夺取黄河渡口,再在黄河以东分割围歼红一方面军主力。
敌军于二十六日进至三交、留誉、石楼等城镇,二十九日占领晋西黄河沿线各渡口。
3月25日 在四江村继续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进行第二项议程,讨论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作报告,指出: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华中是后方。黄河流域以华北五省为战场,其他为后方。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我们的方针,是“以发展求巩固”,只有发展才能求得巩固。目前经营山西为主,也要准备在河北、山西、绥远三省进行运动战。
在战略上采取大胆的方针,因为客观环境好。在战役上采取谨慎的方针,在有利地形上以多胜少,以求减少错误。在山西临时采取分兵原则,三个集团军采用打网式的普遍的游击战。求得敌人一般的削弱,我们自己则争取群众,扩大红军,而扩大红军为主中之主。二十六日,会议讨论毛泽东的报告。发言同志一致同意这个报告。会议决定,战略方针由毛泽东起草。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规定右路军的行动方针及左路军的行动问题。指出:“(一)为普遍摧毁反动基础,为普遍发动民众,为破坏千里黄河堡垒线与主要铁路线,先锋军(右路军)今后行动方针如下:甲、在现地区尽可能长久打,第一网分兵翼城、绛县,小部包围沁水,示欲东向。乙、第二网打在汾城〔1〕、新绛、稷山、河津、乡宁五县,任务扩红;一部在临汾、襄陵吸引敌人南向。丙、第三网转至永和、大宁、吉县、隰县、蒲县,任务第一破坏黄河堡垒,第二扩红。丁、第四网突然打向介休、平遥、祁县、太谷,任务第一毁路,第二扩红。戊、第五步占领正太铁路〔2〕,任务第一毁路,第二扩红。己、尔后或出河北,或出长治、晋城,依情况决定。(二)十五军团(左路)在此时期在晋西北转动,包括破坏黄河北段敌堡垒线,与神府苏区打通。”本日,同彭德怀致电叶剑英、李富春〔1〕,要求中路军猛烈扩大红军,创造河东战场,即或遇着某些困难,必须坚决克服之;提出首先以赤化石楼全县为中心,及永和、隰县以北,中阳、柳林以南。
〔1〕汾城,旧县名,一九五四年与襄陵县合为襄汾县。
〔2〕今石太线。
〔1〕叶剑英,当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在石楼附近统一指挥中路军。李富春,当时任中共西北中央局地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在石楼附近主持地方工作。
3月27日 在石楼县城附近继续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关于外交(统一战线)问题的报告,指出:国民党破裂为民族反革命派与民族革命派。民族反革命派,以蒋介石为代表,坚持其自大革命失败以来的反动路线。他们可能在民众逼迫下假装抗日,其作用在瓦解抗日阵线。民族革命派中的右翼(其中又分左派和右派),是民族改良主义,不相信有力量抗日,不同意苏维埃与土地革命,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策,赞成联俄联共。民族革命派中的左翼,包括宋庆龄等和中下层军人、中小工商业者、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坚决联俄联共,有坚决进行民族战争的勇气,赞成土地革命,在我们的领导下可以坚决走上抗日。这一派很有势力,是我们同反革命派争夺的中心。中共中央的外交(统一战线)方针是:(一)不但要把民族改良主义与民族反革命派区别开来,而且要把民族改良主义的左派和右派区别开来。要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下,使民族改良主义中的右派同蒋介石进一步分离,使其中的左派同蒋决裂。(二)同民族革命派的左翼建立坚固的同盟。(三)向蒋介石提出的五个条件〔1〕,是同一切人交涉的基本。(四)中央对李克农的外交训令,今天仍然适用。对张学良的策略是:(1)蒋、张分开;(2)互不侵犯;(3)坚持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对蒋召集的会议原则上反对;(4)不破裂,求得实际利益;(5)提出“取消苏维埃”,则以“取消国民政府”相对;(6)提出“取消暴动”,则以“取消国民党压迫”相对;(7)不反对红军集中河北。(五)苏维埃成为问题时,由人民投票。(六)不管任何派别,都与其进行外交谈判。(七)在基本原则上不能让步妥协。(八)对民族反革命派采取各个击破,对民族革命派采取各个争取。(九)外交谈判随时准备破裂,届时宣布谈判经过与内容,以扩大我们的影响。(十)发表普遍的或个别的请求书。报告最后指出,关于外交(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军事外交集中于军委,政党外交集中于常委,全部由常委指挥。会议一致通过毛泽东的报告。
〔1〕指一九三六年三月四日中共中央请周继吾向南京当局提出的进行谈判的五条意见。
3月28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告朱瑞、郭述申,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电报说:中央政治局会议完满地讨论了政治、军事、外交问题。关于政治问题,分析了华北时局,决定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关于军事问题,批准了军委的提议:在争取迅速对日作战方针下,第一时期以经营山西为基本战略方针,在此种方针下向河北、河南、绥远三省境内作战役的跳跃是许可的;确定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目前是普遍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消灭敌人;十月革命节前扩大红军三万六千人;在陕、甘及华北五省发展游击战争;提高红军干部的政治水平与军事水平,保证红军战争中优秀的与坚强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保证红军的统一与团结。
3月29日 同彭德怀、周恩来发布《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为一致抗日告全国民众书》,要求停止一切内战,不分红军、白军,共同一致,联合抗日。并指出:蒋介石不允许红军抗日要求,竟以六个师之众人晋阻拦抗日红军前进。红军为民族自由独立、领土完整,与全国爱国同胞共同奋斗,反对卖国贼阻拦抗日红军道路。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并告刘志丹、宋任穷,李维汉、张云逸,聂荣臻、林彪,命红十五军团乘东面敌人距离尚远,西、南两面敌情薄弱,在现地休息一天后,以小部在岚县西境拒止东敌主力向兴县;以兴县全境为范围适当部署兵力,扫除沿河封锁线,猛烈扩大红军。又致电林、聂,徐、程等,告以我炮兵营及后方笨重物件安全渡过河口,叶参谋长率第二二四团本日来永和北部,放弃义牒及沿河渡口,让敌达到所谓封锁黄河之“妙计”;提出“我一军团、十五军团须依前令,分别以迅速行动扫除南北段黄河封锁线,使敌得了数十里,而失掉数百里。”
3月31日 凌晨,关于红十五军团同红二十八军配合行动问题,同彭德怀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并告刘志丹、宋任穷:十五军团“即到兴县城附近,速与刘、宋配合破坏黑峪口、罗峪口一段封锁线,一部拒止东边敌人,然后找有利机会配合刘、宋消灭敌人之一部,才能停止敌人尾追,开展自己工作”。拂晓,红二十八军在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开始扫除罗峪口至黑峪口一段黄河封锁线。当晚,再电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宋任穷:十五军团应集中全力找寻有利机会与东西来敌打遭遇战,再消灭敌一个团,此刻万不能分散。在不便作战时,则以一部监视敌人,主力集结休息,准备作战。刘、宋专任由南向北扫除堡垒,消灭守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