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集外集拾遗》鲁迅诗集 无题诗 鲁迅写的广告语 自题小像
《鲁迅全集》 ━集外集拾遗
目录
诗
53、自题小像
54、哀范君三章
55、赠邬其山
56、无题二首
57、送增田涉君归国
58、无题
59、偶成
60、赠蓬子
61、一二八战后作
62、教授杂咏四首
63、所闻
64、无题二首
65、答客诮
66、赠画师
67、题《呐喊》
68、悼杨铨
69、无题
70、无题
71、无题
72、报载患脑炎戏作
73、无题
74、秋夜有感
75、亥年残秋偶作
76、《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77、《奔流》凡例五则
78、《艺苑朝华》广告
79、《文艺连丛》
80、《译文》终刊号前记
81、绍介《海上述林》上卷
53、自题小像1
灵台2无计逃神矢3,风雨如磐4暗故园5。
寄意寒星6荃不察7,我以我血荐8轩辕9。 [2]
词句注释
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语出《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郭象注:“灵台,心也。”
神矢:爱神之箭。据《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记载:“丘比特是小爱神,也有人叫他做弓神,……他的箭有些是金子造的,箭头非常尖锐,凡是被射中的人,无不立刻就深深地发生了爱情。可是另外有一些箭,是用没有光彩的铅造成的,箭头很钝,那些被它射中的人,就只有彼此互相憎恨。”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贤人。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quán)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54、哀范君三章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2〕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其 二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3〕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泠水,能否涤愁肠?
其 三〔4〕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剖,微醉自沉沦。〔5〕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6〕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绍兴《民兴日报》,署名黄棘。稿后附记说:“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群小之大狼狈。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这里是根据周作人《关于范爱农》一文中所记当时在绍兴《民兴日报》发表时的原题;许寿裳《怀旧》一文中又题作《哀诗三首》。《鲁迅日记》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夜作均言三章,哀范君也,录存于此:风雨飘摇日,……。”
范爱农 参看本卷第141页注〔1〕。
〔2〕 华颠 《后汉书·崔笥传》:“唐且华颠以悟秦”。唐代李贤注:“《尔雅》曰:‘颠,顶也。’华颠谓白首也。”白眼,《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鸡虫,比喻势利小人。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按绍兴方言“鸡虫”与“几仲”谐音。何几仲是辛亥革命后中华自由党绍兴分部骨干分子。这里的“鸡虫”是双关语。
〔3〕 海草国门碧 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
〔4〕 本首曾另收入《集外集》,与此处所收稍有不同。参看本卷第141页。
〔5〕 大圜 即天。参看本卷第141页注〔2〕。
〔6〕 绪言 语出《庄子·渔父》:“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
55、赠邬其山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2〕
〔1〕 本篇手迹题款为:“辛未初春,书请邬其山仁兄教正。”
邬其山,即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人,一九一三年来华,后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一九二七年十月与鲁迅结识后常有交往。著有杂文集《活中国的姿态》等。“邬其”,“内”(KL)字的日语读音。
〔2〕 南无阿弥陀 佛家语。南无,梵文“Namas”的音译,“归命”、“敬礼”的意思。阿弥陀,即阿弥陀佛,大乘教的佛名。
56、无题二首
其一1
故乡黯黯锁玄云2,遥夜迢迢隔上春3。
岁暮何堪再惆怅4,且持卮酒食河豚5。
其二6
皓齿吴娃唱柳枝7,酒阑人静暮春时8。
无端旧梦驱残醉9,独对灯阴忆子规10。
词句注释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儿岛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耳鼻喉儿科医生。
黯黯:气象惨淡的样子。锁:笼罩,封闭。玄云:黑云。
遥夜迢迢:长夜漫漫的意思。上春:古时正月称谓上春。
岁暮:年底。何堪:哪能够。
卮(zhī)酒:杯酒。卮,酒器。河豚:一种有毒的海鱼。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东京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儿科医生。
皓(hào)齿:洁白的牙齿。吴娃:泛指江南苏州一代的年轻姑娘,吴人称美女为娃。柳枝:原为古代民歌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诗中指歌曲,又以“吴娃”而引出“杨柳枝”。
酒阑(lán):指酒席将尽未尽之时。阑,尽,晚。
无端:没有来由。旧梦:往事,犹言旧事如梦。残醉:酒醉将醒。
子规:即杜鹃。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57、送增田涉君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2)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十二月二日
(1)《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日:“作送增田涉君归国诗一首并写讫,诗云:‘扶桑正是秋光好,……。’”增田涉(1903—1977),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曾任日本根岛大学、关西大学等校教授。一九三一年他在上海时,常向鲁迅请教翻译《中国小说史略》等方面的问题。著有《中国文学史研究》、《鲁迅的印象》等。
(2)扶桑日本的别称。
58、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1,寒凝大地发春华2。
英雄多故谋夫病3,泪洒崇陵噪暮鸦4。 [1]
词句注释
沃:灌溉。中原:黄河流域中部一带古称中原。此处泛指中国本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苏区、鄂豫皖、洪湖、川陕、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均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蒋介石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血染中原大地,故有此句。肥:浇灌滋养。劲草:迎着疾风,坚韧挺立的野草,此喻在蒋介石统治集团反革命摧残下经得住考验的革命战士。
春华:即春花。
英雄:此为反语,用以讽刺国民政府各派军阀头子。多故:多变故。谋夫,指反动政客,国民政府第四次代表大会前夕,蒋、阎、冯大战刚罢,粤系势力又逼迫蒋介石下野;其四届一中全会召开之时,胡汉民因与蒋不合,称病拒不出席:及至孙科上任,汪精卫又处处拆台,称病不去南京,暗中却与蒋勾结,要赶走孙科。这里充分揭露了国民政府内部矛盾尖锐,分崩离析。
崇陵:指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暮鸦:黄昏时节的群鸦。孙科登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宝座后,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可收拾,蒋汪勾结,又在逼他下台,弄得他手脚无措,狼狈不堪。于是,跑到中山陵去哭灵,而国民政府各派的争吵日益加剧,萧索混乱,有如黄昏时节聒噪的群鸦。 [2]
59、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1,翘首东云惹梦思2。
所恨芳林寥落甚3,春兰秋菊不同时4。 [1]
词句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楚辞·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李商隐《代魏宫私赠》:“知有宓妃无限意,春兰秋菊可同时。”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2-3]
60、赠蓬子1
蓦地飞仙降碧空2,云车双辆挈灵童3。
可怜蓬子非天子4,逃去逃来吸北风5。 [1]
词句注释
蓬子:即姚蓬子(1905-1969),浙江诸暨人,当时为“左联”成员。
蓦(mò)地:突然。飞仙:戏指穆木天的妻子麦广德。
云车:仙人所乘的车。出自王翰《峨眉怨》:“王母嫣然感君意,云车羽旆欲相迎”。挈(qiè):携带。灵童:仙童,戏称麦广德的儿子。
天子:指古代神话中驾八骏西游的穆天子,即周穆王。此是对穆木天的戏称。穆木天(1900-1972),吉林伊通县人。1930年参加“左联”,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诗人,翻译家。
吸北风:口语,形容挨冻受冷的样子。
61、一二八战后作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七月十一日
(1)《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一日:“午后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云:‘战云暂敛残春在……。’即托内山书店寄去。”山本初枝(1898—1966),日本歌人,曾写过一些不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短歌。
62、教授杂咏四首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2〕
其 二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3〕
其 三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4〕
其 四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5〕
十二月
〔1〕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午后为梦禅及白频写《教授杂咏》各一首,其一云:‘作法不自毙,……。’其二云:‘可怜织女星,……。’”第三、四两首写作时间未详。
〔2〕 这首诗系影射钱玄同的。钱玄同早年曾戏说:“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又据说他在北京大学曾说过“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的话。
〔3〕 这首诗系影射赵景深的。赵景深曾将契诃夫小说《万卡》中的天河(Milky Way)误译为“牛奶路”,又将德国作家塞意斯的小说《半人半马怪》误译为《半人半牛怪》。参看《二心集·风马牛》。
〔4〕 这首诗系影射章衣萍的。章衣萍曾在《枕上随笔》(一九二九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中说:“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去摸了!”又据说他向北新书局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曾说过“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的话。
〔5〕 这首诗系影射谢六逸的。谢六逸曾编选过一本《模范小说选》,选录鲁迅、茅盾、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的作品,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他在序言中说:“翻开坊间出版的中国作家辞典一看,我国的作家快要凑足五百罗汉之数了。但我在这本书里只选了五个作家的作品,我早已硬起头皮,准备别的作家来打我骂我。而且骂我的第一句话,我也猜着了。这句骂我的话不是别的,就是‘你是近视眼啊’,其实我的眼睛何尝近视,我也曾用过千里镜在沙漠地带,向各方面眺望了一下。国内的作家无论如何不止这五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过在我所做的是‘匠人’的工作,匠人选择材料时,必要顾到能不能上得自己的‘墨线’,我选择的结果,这五位作家的作品可以上我的‘墨线’,所以我要‘唐突’他们的作品一下了。”
63、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1,娇女严装侍玉樽2。
忽忆情亲焦土下3,佯看罗袜掩啼痕4。 [1]
词句注释
华灯:《楚辞》:“华灯错些。”古代雕刻的有文彩的灯。这里指华贵的灯。敞:敞开。豪门:富豪人家的大门,此处代富豪人家的宅第。俗语有“豪门大户”。
娇女:左思《娇女诗》:“左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这里指娇弱的少女。严妆:端整的装扮。玉樽(zūn):玉杯,指豪华的酒席。
情亲:指亲人。焦土:被战火焚烧过的土地。
佯(yáng):假装。罗袜: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丝袜的意思。
64、无题二首
其一
大江日夜向东流1,聚义群雄又远游2。
六代绮罗成旧梦3,石头城上月如钩4。
其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5,莫愁湖里余微波6。
所思美人不可见7,归忆江天发浩歌8。 [1]
词句注释
大江:指长江。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聚义群雄:指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聚会。1931年5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不久,反蒋的孙科等人离开南京,又于广州召开“国民会议”,成立新“国民政府”,与蒋记“国民政府”唱对台戏。远游:指国民政府政客失势时的“避暑”、“出洋考察”一类的把戏。
六代:南朝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故称六代。绮(qǐ)罗:轻软的丝织品,这里指人们衣着讲究,形容都市繁华。
石头城:南京旧称,故址在西石头山后,临江。
雨花台:在南京聚宝山上,原为名胜,国民政府时在此杀害革命者。据统计,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在这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约达20万人左右。当地有五色小石,名“雨花石”。现辟为革命烈士墓。埋断戟(jǐ):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这里比喻战士虽死而壮志未灭。
莫愁湖:南京水西门外名胜,相传六朝时有女卢莫愁曾住这里,因而得名。余微波:象征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如莫愁湖里的微波不绝,流传后世。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有“余波流衍”的说法。
美人:在这里指革命烈士。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浩歌:大声歌唱,比喻作者思念革命烈士而慷慨悲歌。
65、答客诮1
无情未必真豪杰2,怜子如何不丈夫3。
知否兴风狂啸者4,回眸时看小於菟5? [1]
词句注释
诮(qiào):讥讽。
无情句:俗语:“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谢枋得《答刘华父寄寒衣》:“豪杰应无儿女情”。此处鲁迅反其意用之。
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战国策·赵策·触砻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兴风狂啸者:指老虎。虎啸风生,形容猛虎之威。《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
眸(móu):指眼睛。於菟(wū tú):老虎的别名。清伍涵芬《说诗乐趣》卷八:“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2-3]
66、赠画师1
风生白下千林暗2,雾塞苍天百卉殚3。
愿乞画家新意匠4,只研朱墨作春山5。 [1]
词句注释
画师:指日本画师望月玉成。
白下: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唐武德九年(626年)移金陵县治于此,改名白下县,故旧时以白下为南京的别称。
百卉(huì):百种花草。殚(dān):尽,指枯萎。
意匠:陆机《文赋》:“意习契而为匠。”指艺术创造上的构思。
研:磨,旧时写字作画,须将墨磨于砚中。朱墨:朱为红色,墨为黑色,均为写字作画的颜色。春山:朝气蓬勃的山。 [1-2]
67、题《呐喊》〔1〕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2〕
三月
〔1〕《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弄文罹文网,……。’”
〔2〕积毁可销骨语出《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68、悼杨铨1
岂有豪情似旧时2,花开花落两由之3。
何期泪洒江南雨4,又为斯民哭健儿5。 [1]
词语注释
杨铨:字杏佛,鲁迅友人。
旧时:以前。
花开花落:喻世事变化、人事荣枯。两由之:由,任随。之,代词,指花开花落。两由之,任随它花开花落去吧。
何期:哪里想到。江南雨:送杨铨入殓时,天正下雨,这里含有悲痛深切、泪如雨下的意思。
斯民:此民,指人民。健儿:指杨铨。 [2]
69、无题
禹域多飞将1,蜗庐剩逸民2。
夜邀潭底影3,玄酒颂皇仁4。 [1]
词句注释
禹城:相传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九州,后来就有人称中国为禹城。飞将:这里是指国民党和日军的空军。
蜗庐:像蜗牛一样的房屋。指极简陋的住处。逸民:古时的隐士,这里是指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人民。
潭:深水,潭底影指诗人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玄酒:上古时一种黑色的饮料。颂皇仁:歌颂皇帝的仁德。 [1]
70、无题
一支清采妥湘灵1,九畹贞风慰独醒2。
无奈终输萧艾密3,却成迁客播芳馨4。 [1]
词句注释
清采:清雅美丽的花。妥:使……安宁。这里的“妥湘灵”是使湘灵得到安慰的意思。
九畹(wǎn):屈原《离骚》:“余既遂兰之九畹兮。”畹,古代的一种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一说是二十亩,一说是三十亩。贞风:坚贞高洁的品格,古人认为兰花是具备这种品格的,这里的“九畹贞风”就是指兰花而言。独醒:《楚辞·逢父》:“众人皆醉我独醒。”这里是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作者用来自比。
萧艾:恶草。《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用萧艾来比喻小人,这里指国民党特务和投靠国民党的买办文人。密:多,此处指小人比较多。
迁客:被放逐的人。作者曾因战争及国民党的迫害屡次迁居,所以在这里自称“迁客”。播芳馨(xīn):传播芳香,这里是指作革命宣传。 [2]
71、无题
烟水寻常事1,荒村一钓徒2。
深宵沉醉起3,无处觅菰蒲4。 [2]
词句注释
烟水:义同“烟波”。指江湖上风雨变幻、飘泊不定的艰苦生活。寻常事:极平常的事。
荒村:荒凉的村庄。也是暗喻所住大陆新村寓所。钓徒:钓鱼人。亦是作者自喻。
深宵:深夜。沉醉:大醉,在此诗中含有双关意义,带有讽刺意味。
菰(gū)蒲:植物名。菰,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蒲,水草,嫩芽可食,蒲叶可编席。菰蒲,代指最低饮食所需。 [3]
72、报载患脑炎戏作1
横眉岂夺蛾眉冶2,不料仍违众女心3。
诅咒而今翻异样4,无如臣脑故如冰5。 [1]
词句注释
原无题,在编入《集外集拾遗》时加此题。
横眉:指怒目而视。蛾眉:古时以眉弯似蚕蛾为美。谗媚强笑时其眉也弯曲如蚕。此处指善谗媚者。冶(yě):美艳。
众女:喻指当时向国民党献妖媚、夺荣宠的文人。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翻异样:即变换新花样,新手法。国民党文人以前造谣说,鲁迅“拿苏联卢布”,“受日人万金”,领“南京中央党部文学奖金”,“遁逃香港”等。现在说他患了脑膜炎,故言花样翻新。
无如:争奈,无奈。臣脑:我的脑子。臣:鲁迅戏称自己。
73、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1,敢有歌吟动地哀2。
心事浩茫连广宇3,于无声处听惊雷4。 [1]
词句注释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墨面:《释名·释书契》:“墨,晦也。”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孟子·滕文公》:“君薨,听于冢宰,欧粥,面深墨。”指有丧事的人吃不下饭,悲痛得又瘦又黑。没(mò):沉没。《说文》:“没,沉也。”蒿莱(hāo lái):泛指野草。
敢:岂敢之省语。《仪礼·燕礼》:“君无所辱,赐于臣,臣敢辞?”动地哀:李商隐《瑶池》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相传周穆王在大风雪中作《黄竹歌》来哀悼百姓的冻饿。
浩茫:广大之状,指想得广远。广宇:广大地域。
无声:《庄子·天地》:“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74、秋夜有感1
绮罗幕后送飞光2,柏栗丛边作道场3。
望帝终教芳草变4,迷阳聊饰大田荒5。
何来酪果供千佛6,难得莲花似六郎7。
中夜鸡鸣风雨集8,起然烟卷觉新凉9。 [1]
词句注释
此诗原无题,编入《集外集拾遗》由许广平题为《秋夜有感》。
琦(qǐ)罗:华贵的衣服,这里代指国民政府官员。飞光:飞逝的时光。
柏栗(lì)丛边:据《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又据《尚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的记载,古代刚柏、栗木作社神。柏栗从边,既指供奉社神的地方,也是杀人的刑场。此指刑场。作道场:佛道徒众作佛道法事的场所或活动。
望帝: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故后世又以望帝称杜鹃,又名子规。芳草: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芳草喻贤人君子。杜鹃啼时,已至春末,群芳萎谢。屈原《离骚》中即有:“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迷阳:荆棘。《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清王先谦《庄子集解》注曰:“迷阳,渭棘刺也。”聊:暂且。
酪(lào)果:指供品。
难得莲花似六郎:典出《唐书·杨再思传》:武则天时,“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日‘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诗中“六郎”喻指梅兰芳。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政客戴季陶、褚民谊及下野军阀段祺瑞等发起,请班禅九世在杭州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中央礼曾报导该会“决定邀请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后来梅兰芳等并未参与演出。
中夜:夜半。鸡鸣:《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言世乱而思念贤才。集:几种现象集中在一起。
然:同“燃”,点燃。新凉:新秋的凉意。
75、亥年残秋偶作1
曾惊秋肃临天下2,敢遣春温上笔端3。
尘海苍茫沉百感4,金风萧瑟走千官5。
老归大泽菰蒲尽6,梦坠空云齿发寒7。
竦听荒鸡偏阒寂8,起看星斗正阑干9。 [1]
词句注释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残秋:秋末冬初时。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
春温:春天的温暖。
尘海:广大的人世。苍茫:广远迷茫。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金风:秋风。走千官:无数官员在逃跑,指国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员从河北省撤走。
菰(gū)蒲:菰、蒲,都是水草。菰蒲尽,表示老了无处可归。
空云:空中云里,高处不胜寒,所以感到齿发寒冷。
竦(sǒng)听:伸直身子倾听。荒鸡。夜里啼的鸡。《晋书·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阒(qù)寂:静寂。
星斗:指北斗七星。阑(lán)干:横斜的样子。北斗横斜,指天快亮了。《古乐府·善哉行》:“月落参横,北斗阑干。”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76、《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1〕
所谓《未名丛刊》者,并非无名丛书之意,乃是还未想定名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他了。
这也并非学者们精选的宝书,凡国民都非看不可。只要有稿子,有印费,便即付印,想使萧索的读者,作者,译者,大家稍微感到一点热闹。内容自然是很庞杂的,因为希图在这庞杂中略见一致,所以又一括而为相近的形式,而名之曰《未名丛刊》。
大志向是丝毫也没有。所愿的:无非(1)在自己,是希望那印成的从速卖完,可以收回钱来再印第二种;(2)对于读者,是希望看了之后,不至于以为太受欺骗了。以上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间的话。〔2〕现在将这分为两部分了。《未名丛刊》专收译本;另外又分立了一种单印不阔气的作者的创作的,叫作《乌合丛书》。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六年七月未名社出版的台静农所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版权页后。
《未名丛刊》,鲁迅编辑,原由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五年未名社成立后改由该社出版。内收鲁迅译的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韦素园译的果戈理《外套》和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李霁野译的安德烈夫《往星中》、《黑假面人》,韦丛芜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曹靖华译的《白茶》等。《乌合丛书》,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初由北新书局出版。内收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许钦文的《故乡》,高长虹的《心的探险》,向培良的《飘渺的梦及其他》,淦女士(冯沅君)的《卷劝》等。
〔2〕指《〈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77、《奔流》凡例五则〔1〕
1.本刊揭载关于文艺的著作,翻译,以及绍介,著译者各视自己的意趣及能力著译,以供同好者的阅览。
2.本刊的翻译及绍介,或为现代的婴儿,或为婴儿所从出的母亲,但也许竟是更先的祖母,并不一定新颖。
3.本刊月出一本,约一百五十页,间有图画,时亦增刊,倘无意外障碍,定于每月中旬出版。
4.本刊亦选登来稿,凡有出自心裁,非奉命执笔,如明清八股者,极望惠寄,稿由北新书局收转。
5.本刊每本实价二角八分,增刊随时另定。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国外每半卷加邮费四角。
〔1〕本篇最初刊载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日《奔流》第一卷第一期。
78、《艺苑朝华》广告〔1〕
虽然材力很小,但要绍介些国外的艺术作品到中国来,也选印中国先前被人忘却的还能复生的图案之类。有时是重提旧时而今日可以利用的遗产,有时是发掘现在中国时行艺术家的在外国的祖坟,有时是引入世界上的灿烂的新作。每期十二辑,每辑十二图,陆续出版。每辑实洋四角,预定一期实洋四元四角。目录如下:
1.《近代木刻选集》(1) 2.《拾谷虹儿画选》 3.《近代木刻选集》(2) 4.《比亚兹莱画选》以上四辑已出版 5.《新俄艺术图录》 6.《法国插画选集》 7.《英国插画选集》 8.《俄国插画选集》 9.《近代木刻选集》(3) 10.《希腊瓶画选集》 11.《近代木刻选集》(4) 12.《罗丹雕刻选集》 朝花社出版。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四月朝花社出版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第一集《奇剑及其他》书后。
《艺苑朝华》,朝花社出版的美术丛刊,鲁迅、柔石编辑,共出外国美术作品五辑,即《近代木刻选集》一、二集,《拾谷虹儿画选》、《比亚兹莱画选》和《新俄画选》。后一辑编成时朝花社已结束,改由光华书局出版。
79、《文艺连丛》〔1〕
——的开头和现在 即使偶然有,不久也就变相,或者失败了。我们只是几个能力未足的青年,可是要再来试一试。首先是印一种关于文学和美术的小丛书,就是《文艺连丛》。为什么“小”,这是能力的关系,现在没有法子想。但约定的编辑,是肯负责任的编辑;所收的稿子,也是可靠的稿子。总而言之:现在的意思是不坏的,就是想成为一种决不欺骗的小丛书。什么“突破五万部”的雄图,我们岂敢,只要有几千个读者肯给以支持,就顶好顶好了。现在已经出版的,是——1.《不走正路的安得伦》苏联聂维洛夫作,曹靖华译,鲁迅序。作者是一个最伟大的农民作家,描写动荡中的农民生活的好手,可惜在十年前就死掉了。这一个中篇小说,所叙的是革命开初,头脑单纯的革命者在乡村里怎样受农民的反对而失败,写得又生动,又诙谐。译者深通俄国文字,又在列宁格拉的大学里教授中国文学有年,所以难解的土话,都可以随时询问,其译文的可靠,是早为读书界所深悉的,内附蔼支的插画五幅,也是别开生面的作品。现已出版,每本实价大洋二角半。
2.《解放了的董·吉诃德》苏联卢那卡尔斯基作,易嘉译。这是一大篇十幕的戏剧写着这胡涂固执的董·吉诃德,怎样因游侠而大碰钉子,虽由革命得到解放,也还是无路可走。
并且衬以奸雄和美人,写得又滑稽,又深刻。前年曾经鲁迅从德文重译一幕,登《北斗》杂志上,旋因知道德译颇有删节,便即停笔。续登的是易嘉直接译出的完全本,但杂志不久停办,仍未登完,同人今居然得到全稿,实为可喜,所以特地赶紧校刊,以公同好。每幕并有毕斯凯莱夫木刻装饰一帧,大小共十三帧,尤可赏心悦目,为德译本所不及。每本实价五角。
正在校印中的,还有—— 3.《山民牧唱》〔2〕西班牙巴罗哈作,鲁迅译。西班牙的作家,中国大抵只知道伊本纳兹,但文学的本领,巴罗哈实远在其上。日本译有《选集》一册〔3〕,所记的都是山地住民,跋司珂族的风俗习惯,译者曾选译数篇登《奔流》上,颇为读者所赞许。这是《选集》的全译。不日出书。
4.《NoaNoa》〔4〕法国戈庚作,罗怃〔5〕译。作者是法国画界的猛将,他厌恶了所谓文明社会,逃到野蛮岛泰息谛〔6〕去,生活了好几年。这书就是那时的记录,里面写着所谓“文明人”的没落,和纯真的野蛮人被这没落的“文明人”所毒害的情形,并及岛上的人情风俗,神话等。译者是一个无名的人,但译笔却并不在有名的人物之下。有木刻插画十二幅。现已付印。
〔1〕本篇最初刊载于一九三三年五月野草书屋出版的《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卷末。
《文艺连丛》,文学艺术丛书。鲁迅编辑,一九三三年五月起陆续出版。
〔2〕《山民牧唱》中译单行本在鲁迅生前未出版。
〔3〕指《海外文学新选》第十三编《跋司珂牧歌调》,日本笠井镇夫、永田宽定等译。
〔4〕《NoaNoa》毛利语,音译“诺阿、诺阿”,“芬芳”的意思。戈庚(P.Gauguin,1848—1903),通译高更,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
〔5〕罗怃鲁迅的笔名。
〔6〕泰息谛通译塔希提,南太平洋的社会群岛中最大的岛。
80、《译文》终刊号前记〔1〕
《译文》出版已满一年了。也还有几个读者。现因突然发生很难继续的原因,只得暂时中止。但已经积集的材料,是费过译者校者排者的一番力气的,而且材料也大都不无意义之作,从此废弃,殊觉可惜:所以仍然集成一册,算作终刊,呈给读者,以尽贡献的微意,也作为告别的纪念罢。
译文社同人公启。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译文》终刊号。鲁迅在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致萧军的信中说:“《译文》终刊号的前记是我和茅(按指茅盾)合撰的。”
《译文》,鲁迅和茅盾发起的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月刊。一九三四年九月创刊于上海。最初三期由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生活书店印行。曾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一九三六年三月复刊,改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前后共出二十九期。
81、绍介《海上述林》上卷〔1〕
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其中《写实主义文学论》与《高尔基论文选集》两种,尤为煌煌巨制。此外论说,亦无一不佳,足以益人,足以传世。全书六百七十余页,玻璃版插画九幅。
仅印五百部,佳纸精装,内一百部皮脊麻布面,金顶,每本实价三元五角;四百部全绒面,蓝顶,每本实价二元五角,函购加邮费二角三分。好书易尽,欲购从速。下卷亦已付印,准于本年内出书。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代售。
〔1〕本篇最初刊载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中流》第一卷第六期,原题《〈海上述林〉上卷出版》。
《海上述林》,瞿秋白的译文集。在瞿秋白牺牲后由鲁迅收集、编辑。分上、下两卷于一九三六年五月和十月先后出版。上卷《辨林》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拉法格等人的文学论文以及高尔基论文选集和拾补等。因国民党当局的压迫,该书出版时,仅署“诸夏怀霜社校印”。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他曾主持召开“八月七日党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在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书记时,犯了“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错误。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一九三五年二月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