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似无用的学科

这则小文说了2件事(鼓起勇气发出,大佬轻拍容我说点感悟...):
1.凡是看似无用的学科
2.致(部分)格致er(最后2还是回应了1?)
今天是夜里1点多醒的,脑壳也不知怎的就冒出这句话,当然不是逐字,就大概是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去翻文集,找到了原文:
「凡是看似无用的学科,几乎都是因为你不会用。一旦学会,则其杀伤力无法想象。」

起初读这句话是二零一八年底,如今二零二二年三月末,我突然想:
那些人应该是从来用不到!索性就觉得没用……然后就不学了!
[此处可类比:提倡将某语言从囯家课程剔除那类群体,不过→这里还牵涉到语言政治学与语言经济学(之间的博弈),某语的全球化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当然还有[后]殖民主义),背后承载着经济、商业力量;然而语言又具备塑造共同体、意识形态的政治功效,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上面”剔除,“下面”热度没减(因为逐利本性),但上面又无法完全剔除;此外,某语还承载学术和科技传输的任务(毕竟一些技术仍有差距),垄断的地位一时无法打破,上层还暂时需要它。(一点浅见,回头可以展开写...)]
似乎是:他们用不到,也不想用到…所以,他们无法想象用到之后的样子...?
小时候我们都熟知一句话——哲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句话是不是太过于频繁而让你觉得是“陈词滥调”?)

如今:
饱受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折磨”的我,如果没有哲学基础去构造我的methodology,我的研究都不知道怎么开展……
比如:
疑似发现了一个gap,准备启动研究,写RP。
↓
文献综述后,gap是具体的,研究对象也是比较具体,研究方法也是有初步计划的(比如定性,定量,混合)。从本体论(ontology)开始写,写出本次研究具体的本体(reality)是什么,大致顺序如下:
Ontology→Epistemology→Theoretical Perspective
→Methodology→Methods→Source...
当然还得考虑研究的价值→价值论(Axiology);
以及研究中出现的道德、伦理问题→伦理学(Ethics);
还有论证是如何进行的(归纳or演绎)→逻辑学(Logic)

再如,我最近在做的定性研究:
采用的研究范式是:Constructivist 建构主义
对应的本体是:没有单一的现实或真理。现实是由群体中的个体创造的。(说人话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感受,是逐渐建构出来的,嗯,有点唯心)
对应的认识论是:现实需要解释。它被用来发现事件和活动的潜在意义。(回应→interpretivism)
采用的approach是:Interpretivism (reality needs to be interpreted) 解释主义(现实需要被解释)→当然,这框架下,还有其他的approach,我只选择了这个
采用的方法论是:现象学研究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同样,这框架下,还有其他的,我只选择了这个)
采用的method是:定性;收集数据的方法也自然的是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具体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半结构化访谈;编码和分析编码的方法是thematic analysis
↓
这里好多名词,在格致er的眼中都不陌生叭:
回到起初→哲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你看是吧…?);
回到起初→如果我没有去做科研(或者类似的),我对“「凡是看似无用的学科,几乎都是因为你不会用。一旦学会,则其杀伤力无法想象。」” 可能还停留在……(呃,我不想踩一捧一)....
是叭?你体会一下:那些人应该是从来用不到!索性就觉得没用……然后就不学了!(那什么人觉得用不到呢,坏笑脸)

小结:
1. 有病呻吟了一下:3年多前,近4年前的那句话。
2. 对于哲学不要[仅]停留在各大哲学流派之内的纷争上(我没有说不要...此外,似乎很多格致er都在探讨哲学本身、就哲学而论哲学..忘记了哲学是→),哲学的功用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爹味好重的一句话...大佬轻拍)。
另:这么明显且言简意赅的使用指南说明(哲学的用处都要写在自己的脸上了,[凡是看似无用的学科]他们亦是如此),Ta们却说没用……耳边响起:那些人应该是从来用不到!索性就觉得没用……然后就不学了!
新的问题出现:他们为什么用不到?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用不到?
一口气BB很多,思绪混乱可能导致行文混乱,读到这里的您辛苦啦,我要去洗脸了,恰点好吃的了。
2022年3月28日02:19:36-一写
2022年3月28日02:33:00-二读
2022年3月28日07:16:04-三读
f(μ)=Le1=[0,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