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龙书评】风铃中的刀声

2020-05-02 22:25 作者:剑心元璟  | 我要投稿

以下剧透预警。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来随便说说。

《风铃中的刀声》这本书往往被人与《边城刀声》误作一本,而实际是不太相关的两本书。后者是丁情抄袭古龙其他作品拼凑出来的《边城浪子》续作,风铃则是单独的作品,不过风铃和小李飞刀系列同世界观。

"那个人姓丁,叫丁宁,据说是武林中百年难得一见的绝世奇才,刀法之快,据说已经可以直追昔年的傅红雪。"《风铃中的刀声》

《风铃中的刀声》是古龙晚期作品,古龙晚期作品普遍知名度不及中期,这部在其晚期作品里也不甚出名,至少远不如《三少爷的剑》《英雄无泪》。但我还是来看了这部作品,主要原因是,以古龙作品年表来看, 除了短篇(《财神与短刀》和《猎鹰·赌局》),这应该是其最后一部没有大面积代笔的武侠小说了。

这部之后,如《那一剑的风情》《怒剑狂花》《白玉雕龙》《边城刀声》等,不是他人伪作,就是丁情等拼凑古龙旧作产物。

废话有点多,进正题。

《风铃中的刀声》的剧情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反转比较多,而且有一段插叙,所以不总结一下,就会如此书的百度百科那样写的冗长又无聊。

《风铃中的刀声》起于姜断弦(彭十三豆)在赶赴与男主丁宁的一场决斗时遇到了另一名刀客花错,随后花错被姜断弦杀死,而他的妻子花景因梦误以为是丁宁杀了花错。所以因梦设局生擒了丁宁,并将丁宁易容后交给了他的旧时好友韦好客和慕容秋水,要二人折磨丁宁并将他处斩。慕容和韦二人在数日后才发现丁宁真实身份,只得将错就错。但丁宁在行刑日被慕容秋水的小妾柳伴伴和行刑官姜断弦救走。慕容秋水于是派出杀手追杀丁宁三人,他自己来查看成果时却发现追杀失败,因梦和姜断弦在这等着他,这才知道这是因梦要杀他,于是慕容秋水说出花错其实是被姜断弦杀死的真相,成功逃离。得知真相的因梦找到了丁宁,她还是想对丁宁下手,却被柳伴伴杀死。最后姜断弦与另一高手风眼决战,但风眼只和他比试喝酒,喝得烂醉的姜断弦来找丁宁,被丁宁几句话说的豁然开朗,放弃与丁宁决斗。故事最后结束于丁宁与柳伴伴相约下苏州。

《风铃中的刀声》开篇,给我一种这是《天涯·明月·刀》平行世界的错觉。

但这会儿的丁宁要比傅红雪幸运的多,一个疲倦的少年刀客在荒漠中找到了一个能吃饭、能休息的地方,而且还有个美丽的女子。

丁丁看到这栋白色小屋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
小屋是用白石砌成的,看起来平凡而朴实。可是小屋外却有一道和小屋极不相配的非常幽雅的前廊,前廊的屋檐下,居然还挂着一串只有在非常悠闲的人家里才能看得到的风铃。
丁丁的人快垮了,他的马也快垮了。
他这个人和他牵着的这匹马都不是容易垮的,他们都已经过千山万水,千难万苦才到达这里。
他看到这栋白色的小屋和檐下的风铃时,几乎认为自己已经回到了江南。
春水绿波柳荫花树掩映下的小屋,屋檐下擦得发亮的风铃。
他仿佛已经可以听见那清悦的风铃声,在带着一种远山草木芬芳的春风中响起。
然后他就看见了那个白色的女人,白如雪,静如岩,飘逸如风,美如幽灵。
"我知道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我看得出你现在一定又累又饥又渴。"
她用一种很冷淡又很关切的态度看着这个从远方来的陌生年轻人:"你到这里来,是不是想来找一顿饭吃。"
丁丁点头,又垂下头:"吃饱了我还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一觉。"
他腼腆地笑了笑:"只可惜,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
她又静静的看了他半天,才柔柔慢慢的:"你好像已经找到了。"

而且,丁宁的刀法也总能让你串戏到傅红雪,都是无法理解的快刀,反正就是快。

就在这时候鞭梢与剑光已向他击下,眼看已经要将他击杀在火焰前。
只可惜他的刀也已出鞘。
刀光闪,火焰动!灵杀退,剑光落。
忽然间,雪亮的刀锋已经到了田灵子雪白的脖子上。
刀锋轻划,在她缎子般光滑的皮肤上,留下了一道红丝般的血痕。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丁宁随后就被前文那个美丽的女子制服了。

这也就是丁宁和傅红雪的区别了,这里如果是傅红雪,他是肯定不会被因梦制服的(滑稽)。

坟前的仙人掌,已经被风砂和黄土染成一种于血般的暗褐色。
因梦用一快雪白的丝中擦拭它,她的动作仔细缓慢而温柔,就橡是一个充满了爱心的母亲在擦拭她的初生婴儿。
直到仙人掌上的黄砂褪尽,又恢复它的苍翠碧绿,她才回过头凝视着倒在地上的丁丁,明媚的眼睛里立刻变得充满仇恨怨毒。

《风铃中的刀声》一共有八部,到丁宁被因梦制服,第一部结束。以我个人看法来说,我感觉这个序幕比较惊艳,起码很吸引我。而之后的故事便不再如序幕这样惊艳了,直至第七部的“刀魂与花魂”一章。

这章里,丁宁和姜断弦插花论道,就内容来看,两个人都已经悟了道。

他仍然用他的那把银刀,修剪着那一束花枝,他的出手很慢,很小心。
他用的刀是一把很钝的纯银的刀。
他做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一个正在养病的人,常常都会做这一类的事。
可是姜断弦却在全心全意的看着他,就好像一个醉于雕琢的人,在看着一位他最崇拜的大师雕琢一件至美至善至真的精品。更好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在看着一件他从未见过的奇怪游戏。
在姜断弦脸上居然会流露出这种神情,才真正是件怪事。
可是真正了解姜断弦的人,就会知道他用这种眼色看丁宁,一定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事,只有他才能看得见。
他看到了什么?
鲜花被摘下,就好像鱼已被网出水一样。
花被摘下,看起来依然同样鲜艳,鱼在网中,也依然同样在动。甚至动得更生猛。
可是在姜断弦这种人眼中看来,就不一样了。
水中鱼的动,是一种悠游自在的动,网中鱼的动,就变成了一种为生存而奋斗的挣扎。
花在根上,那种鲜艳是自然的,活泼的,被摘下之后,就难免显得有些憔悴了。纵然被修剪过,被供养在最精品的花瓶里,也只不过是一个年华已将去,已经要用很浓的脂粉来掩饰脸上皱纹的女人了,怎么能比得上连蛾眉都不去淡扫的村姑?
奇怪的是,被丁宁摘落,修剪后放入花瓶中的鲜花,居然还是同样鲜艳,没有人能看得出一点分别,甚至连姜断弦都不能。
······
"就凭姜先生这番话,就已足见高明。"
忽然间,满天彩霞已现,夕阳已如火焰般燃起。
姜断弦心里忽然现出一片光明,随随便便的就把手里的花枝插入瓶中。
瓶中的花枝忽然间就呈现出一种无法描叙的宛约细致的风貌,花枝间所有的空间和余隙,仿佛已在这一刹那间,被这一枝花填满了,甚至连一朵落花的残瓢都再也飘不进去。
甚至连一只蚊蝻都再也飞不进去。
丁宁的神色忽然也变得和姜断弦刚才一样严肃和恭谨。也同样行弟子礼。

这一段里,丁宁与姜断弦所表现出的境界,都已可与《三少爷的剑》里的谢王孙相媲美。

但这章后,故事却急转直下,虽然之后是因梦和慕容秋水的计中计反转,若论精彩还是精彩的,却与这章冲突显著,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姜断弦。

如按“刀魂与花魂”一章,姜断弦已然悟道,又怎么会被因梦收买,像下面这样呢?

姜断弦说:"我生平未败,却败在丁宁的刀下,虽败,却未死,"姜断弦说:"败虽然不好,至少总比死好一点。我既不希望再败在丁宁的刀下,再不想死在他的刀下。"
·····
"你不但要命,你也要名。"慕容秋水说:"在法场上义释丁宁,你立刻就可以博得耸动天下的美名,谁也不会知道你早已有了对付丁宁的法子,谁也不会想到你已经和花景因梦勾结在一起。"

这些事都发生在“冬笋烧鸡酒”一章,《风铃中的刀声》确认有于东楼小面积代笔,代笔应当就在此章(或许还有之后,之后就是大结局了)。姜断弦的人设在此处崩溃以后,再往后看结尾的意义其实已经不大。

不过结尾其实倒没有太大的问题,基本还是按着“花魂与刀魂”一章的伏笔来的,姜断弦和丁宁的这次对决最终并没有发生,二人一笑泯恩仇。

姜断弦突然发觉丁宁赖以成名的刀不见了。他不禁奇怪的问:"你的刀呢?"丁宁说:"我没有带刀。"
姜断弦说:"今天是我们在刀下一决胜负生死的时刻,你为什么不带刀?"丁宁说:"你我两人,恩怨纠缠,就算我与你在刀下分出生死胜负,又能证明什么呢?纵然你胜了我,早晚有一天你还是会败在别人手上,你说是不是?"姜断弦愣住了,他从未想到丁宁会说出这种话来。
丁宁又说:"所以我今天不想跟你比刀。"
姜断弦不禁朝后缩了一步,他真怕丁宁跟风眼一样,又要跟他比酒。
丁宁笑了一笑,说:"我也不会跟你比酒,因为现在我若跟你比酒,你绝对不是我的对手。"姜断弦松了口气,说:"那么你想跟我比什么?""我们可以比试的东西很多,"丁宁想了想:"譬如我们可以比谁坐得久,我们可以比谁吃得多,我们也可以比谁爬得最远。"身旁的柳伴伴不禁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
丁宁又笑了笑,说:"所以我认为比跟不比的结果都是一样。"姜断弦问:"那么你的意思呢?"
丁宁说:"既然比不比都是一样,那么我们还比什么呢?"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鼓乐之声,一列入马,婉蜒而来。但见旌旗招展,铜鼓宣扬,行列极其壮观。
丁宁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昂首大步的迎了上去,他看也没看柳伴伴一眼,经过姜断弦身边时,也只不过说了两个字。
"再见。"
姜断弦也转身大步走了,但他的脸上却不禁流露出一抹微笑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温暖的微笑。

当然了,故事肯定不能在这里彻底结束——走之前一眼都没有看柳伴伴的丁宁最后还是要回来找柳伴伴的,于是故事就在这段狗粮中结束了。

这个人当然是丁宁。
柳伴伴娇声问道:"咦,你怎么又跑了出来了?"
丁宁说:"我高兴。"
柳伴伴瞄了满桌子的菜一眼,不禁把头垂下来,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
丁宁笑了说:"你这几天几乎把城里大馆子都已吃遍,该吃腻了吧?"
柳伴伴轻轻说:"好像……差不多了。"
丁宁又笑了笑,拿起筷子,挟了一块鱼尝尝,眉头不禁一皱,说:"这算什么西湖醋鱼?"
柳伴伴应着:"就是嘛。"
丁宁说:"我认识一个大师傅,他那道西湖醋鱼绝对是天下第一。"
"哦?"柳伴伴咽了口唾沫:"哪间馆子?"
丁宁说:"一品居。"
柳伴伴想了想,问:"我怎么没听说过?开在哪里?"
丁宁笑了笑:"苏州。"
柳伴伴渐渐的回复了点女人味,居然白了他一眼,说:"你真会开玩笑,苏州那么远,怎么去吃?"
丁宁说:"你放心,纵然走个十天半个月,那大师傅也跑不掉的。"
柳伴伴说:"那么远的路,只怕十天半个月也赶不到。"
丁宁仍旧笑了笑,只是把声音放的更低:"你放心,那大师傅年轻得很,今年才三十八岁,纵然我们走上十年,他也死不掉的。"
柳伴伴再也说不出话来,她只觉得心跳得很快,脸烧的厉害,身子一软,整个人已扑进丁宁怀里。

《风铃中的刀声》的主要角色,是丁宁、柳伴伴、姜断弦、慕容秋水、韦好客以及花景因梦。

丁宁初登场时,基本就是古龙的浪子模板人物,刚登场时疲惫不堪的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情剑客无情剑》开篇那个在雪中孤独前行的阿飞。随后他独斗田灵子、轩辕开山、牧羊儿,又有傅红雪的影子。但之后他遭受了一系列磨难,重新登场后,倒更像叶开、杨凡,或者说沈浪了。但这些都没什么用,丁宁这个角色无疑是缺乏塑造的。前期的浪子模板没什么好说的,重新登场后他忽然悟道,然后就开始和姜断弦插花论道了,变化极其生硬。不过古龙书里这种塑造不足的男主并不在少数,我非常喜欢的那本《英雄无泪》中的高渐飞就是一例。

柳伴伴.....怎么说呢,这个角色给我一种爱丁宁爱到病态的感觉,她的行动逻辑就是一切为了丁宁,而这都源于少年丁宁救过她。只不过丁宁早就不记得她了...

伴伴捧着个很大的托盘走进来,托盘上只有一锅清粥,几、样小菜,没有酒。
姜断弦无饭不酒,丁宁现在却不能喝,这是她为丁宁准备的,她根本忘了姜断弦。
除了丁宁外,她心里根本没有别人。
可是丁宁看见她那种眼色,却好像在看着一个陌生人。
伴伴咬住嘴唇,垂下头,只觉得嘴里咸咸的,就好像是眼泪的味道——
为什么眼泪的味道有时竟然会像鲜血一样。
"这位姑娘,你的嘴上是不是在流血?"她仿佛听见丁宁在问,却又不知道是不是他在问。
她只知道等她清醒的时候,她已经躺在她自己小屋里的床上,眼泪已经打湿了她的枕头。
这时候姜断弦正问自己:"多情总是使人愁,无情的人呢?无情的人心里是不是永远都没有忧愁痛苦?无情的人是不是活得比较快乐?

姜断弦其实可以说是丁宁的对立面,两个人都是刀客,也是对手,故事因二人约好的决斗而起,也因二人的“决斗”结束。相较缺乏描写的丁宁,姜断弦的形象要丰满许多,其成长的历程也比较明显,遗憾的是“冬笋烧鸡酒”一章姜断弦被因梦收买,有人设崩坏之嫌,但结尾时还算收住。这种两个对立的人在古龙书中亦不少,如方宝玉与白衣人、小鱼儿与花无缺、谢晓峰与燕十三等,但结局如丁姜二人的,就不多了。

慕容秋水和韦好客可以一起说。韦好客是一个五十一岁、面容清秀、驼背鸡胸、身高不满五尺的人(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一下韦好客这个面容清秀是什么鬼),慕容秋水和他恰好相反,二十六岁、世袭一等威灵侯、精剑击、有海量、京都第一花花公子。但这两个丁宁的好朋友一直在努力坑丁宁,最终韦好客失去了一条腿,慕容秋水则失去了双腿,算是自作自受。不过其实这两人的处理有点可惜,尤其是慕容秋水,“冬笋烧鸡酒”一章虽然崩了姜断弦的人设,但这章的慕容秋水相当出彩。这样一个武功和智谋都很出众的人,完全可以塑造成又一个卓东来,而且是更帅的,但是没有。

最后的花景因梦。其实我最初以为她会是又一个青青,毕竟《圆月弯刀》的代笔部分令人一言难尽。但是我想多了,因梦之于丁宁,并不是青青与丁鹏,而是上官小仙与叶开。叶开无疑远胜丁宁,而因梦、上官小仙乃至林仙儿其实都是类似的形象,因梦喜欢丁宁,上官小仙喜欢叶开,林仙儿喜欢阿飞,最终都没有成功。但细究三人又不一样,上官小仙有自己的野心,林仙儿和因梦反倒有点类似,但林仙儿是玩弄别人的感情,因梦是不懂感情。一句话概括,因梦这个角色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梦。

总的来说,作为古龙的晚期作品,《风铃中的刀声》整体值得一读,捎带一提,这也是古龙最后一部篇幅相对来说比较长的作品了(虽然其实也很短)。

就该作品而言,放在古龙书中也至少是超过了中等水准的,可小胜《浣花洗剑录》《大旗英雄传》这个级别的作品,我个人评价和《武林外史》差不多。

【古龙书评】风铃中的刀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