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2.6 物质是不会消灭的

2022-07-07 06:0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6 物质是不会消灭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的”[i]。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是在人类认识自然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远在古代,人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世界,发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地面上的水,由于阳光的照射,微风的吹拂,逐渐地化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到天空中凝聚成云,然后又化为雨,降落到地面。一粒种子,在土壤里吸收水分后萌动发芽;用水浇灌,长成一棵植株,随后开花、结果,又产生出新的种子。······在长年累月地观察自然现象后,人们渐渐地形成了一种观念:世界是永恒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一些始原物质所构成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各种事物有生有灭、变幻无穷,但是构成所有这些事物的始原物质却是永恒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那末,这种不生不灭的始原物质是什么呢?人们也有过种种朴素的猜测。有人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均从水生。认为最初的动物生在水里,身披鳞片,以后爬到陆地上,变化为人,人是从鱼变来的;所以,水生万物,万物又变成水;水本身不生不灭。也有人认为:风是万物的本原。火熄灭以后,消失在风中;水蒸发以后,分散在风中;日落时,日就进入风中,月沉时,月亦归于风。只有风才吸纳万物。也有人认为:万物的本原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它们相反相成,构成宇宙万物。到后来,又有人提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的原子。原子在涡动中,不断聚集而生成万物,万物又通过离散复归于原子。原子不生不灭。整个世界就在原子的不断聚集和离散的运动中永恒地变化着、发展着。

  十五世纪以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人们深入研究了物质的化学运动,发现尽管在化学变化中旧的化合物消失了,新的化合物生成了,但是物质的总重量在变化前后始终是不变的。由此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这是第一次从自然科学的事实确证了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唯物主义观点。

  十九世纪初,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物质不灭定律,就通过新原子论得到了解释。这种新的原子论认为,任何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一些重量不同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像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化分和化合的矛盾运动,转化为新生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旧的分子消失了,新的分子产生了。但是,不管这些分子在化学运动中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变化,构成这些分子的原子是不生不灭的。当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三氧化硫分子,通过化学运动转化为一个硫酸分子的时候,新生成的硫酸分子,依然包含着二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原子既没有生成也没有消灭。因此,在化学运动中,物质的总重量亦保持不变。

  一八二八年,人们首次从无机物氰酸铵NH4CON制造出过去一直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中才能产生的有机物尿素。事实证明,物质不灭的化学定律,对于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同样也是适用的。

  不仅对于化学运动是如此,对于其他一切运动同样如此。在所有这些运动中,各种具体的事物不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但是物质本身决不会产生,也不会消灭。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si亡。世上一切具体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产生着、消灭着。但是,通过这种产生、发展和mie亡的运动,物质只是不断地由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氨转化为有机物尿素;但是经过燃烧,尿素又会消灭而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地球上的生命物质经过长期的演化以后,分化出各种各样的古代生物;这些生物由于地壳的变动被埋入地下以后,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又会转化成天然气和石油。不论地球上的生物要经历多少万代生si存亡,不论在宇宙空间中有多少万个太阳和地球在不断地产生和si亡,物质总是永恒的,它永远也不会产生和mie亡。

  但是,一切唯心主义者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把物质从世界上消灭掉。他们不是鼓吹数和形是世界的本原,就是鼓吹世界是某个绝对精神的体现。他们不是叫嚷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就是叫嚷物质可以消灭。虽然这种种谬论,早已一次又一次地被自然科学发展的事实所驳倒。但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发现了电子,放射性元素镭和电磁场。过去认为是不可再分的原子,现在实践证明是可以再分的。于是,趁着这个机会,一批马赫主义者,再一次跳了出来,大叫大嚷,物理学的新发现驳倒了物质,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面对着马赫主义者的猖狂进攻,导师无情地揭露了他们的错误,尖锐地批判了他们的谬论,深刻地指出:新物理学中的一个派别所以会陷入唯心主义,根源在于,他们不懂得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在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天体、物体、分子、原子都不过是物质无限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各种不同质的存在形式。十九世纪末以来,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和场的发现,打破了原子这个界限。原子分裂了,转化成为比原子更小的粒子,这决不是物质的消失,而是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比原子更为深入的世界。但是基本粒子和场也绝不是最终的物质。他们也都是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也都是物质的一定的发展阶段。而且还会无限地发展下去。

  物质世界无穷无尽。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永无止境。在上一世纪我们只认识到原子;在这一世纪,我们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基本粒子和场。那末随着将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必然还会发现出更多的物质层次来。每一个这样的新的物质层次的发现,都意味着:“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尽管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物质所已经达到的各个界限可以不断地消失,但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它永远也不会消失。不管人们在将来还会发现多么新奇的物质形态,它们只会再一次证实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可生可灭,它们通过各种运动形式不断地由一种物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新的物质形态;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而且它无限地存在着”,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注:

[i]《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2.6 物质是不会消灭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