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念溯源 | 当代正念的萌芽

2022-10-09 21:25 作者:知了静观  | 我要投稿

作者:胡君梅


当代正念训练的开展萌芽

——在医疗体系中开展的世俗版正念


1979年,35岁的麻省大学医学院教授卡巴金博士,在麻省大学附属医院开设减压门诊( Stress Reduction Clinic这个门诊不提供诊断,也不开药,就提供卡巴金创发的八周正念减压团体训练课程( Mindful-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几乎没人听过正念,因此卡巴当金总需要积极说明何谓正念。分子生物学背景的卡巴金,给正念下了一个前不所未有但相当精准的操作性定义:“正念,是时时刻刻非评价的觉察,需要刻意练习。”此外,因为没人知道正念减压训练是什么,他也需要主动接洽各科医师,让他们知道医院有此服务。

有人支持,有人冷眼,也有人不认同,西方医学的主流做法是随着医学知识的累积,分科越来越细,但年轻的卡巴金竟然反其道而行,胆敢把所有不同疾病的病人聚在一起!那时,没人听过正念,当时去门诊的几乎全是重症病患。对许多病人而言,医疗的帮助已经到了某个极限,他们已经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来让健康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与进步,抱着怀疑、好奇与姑且一试的态度,他们聚在一起学习正念。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有人吊着点滴,有人躺在病床,当然也有人自己走进教室。



身为医学教授的卡巴金,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团体的研究。第一篇研究文献发表于1982年,名为《以正念静观练习为基础,在行为医学中给慢性疼痛病患的门诊方案:理论参考及初步结果》。对于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博士而言,这样的论文看起来好像不太高明。当代研究静观的重要脑神经科学家理察德·戴维森( Richard Davidson)博士曾在演讲中开玩笑说,在那个年代研究静观( meditation)是需要躲进柜子里偷偷做的,因为那几乎会断送研究生涯。怀着梦想的卡巴金不畏主流浪潮拍打,勇敢向前挺进。他的梦想,就是把原本保留于佛教修行体系的正念静观练习,以科学的方法,带入主流社会,造福更多的一般大众。

二十多年的时间他默默辛勤耕耘,不太有人注意到正念减压或正念训练。1979-1990年,这11年间只有18篇关于正念的英文科研文献,平均一年不到两篇。但从1991-1999年,这9年间有87篇,平均一年约十篇。到了2000年,出现了一篇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篇名《正念认知治疗运用于重郁症复发之预防》”,这篇研究让“正念认知治疗”正式问世。正念认知治疗在正念与静观练习的部分与正念减压高度相似,实际上三位学者也是受益于卡巴金博士,但增加了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从正念减压(MBS)开创出来的正念认知治疗(MBCT),震撼了心理治疗领域,在临床心理学界掀起一波波的涟漪,带动正念运用到各类心理疾病的研究上。

几十年下来,差不多在所有常见心理病症上都可以看到正念运用的研究,如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多动症统觉失调、边缘型人格、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饮食障碍、物质滥用,等等。在此同时,许多治疗生理疾病的医护人员和研究者也发现了正念的好处,例如在慢性疼痛、癌症、心脏病、牛皮癣、艾滋病、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肌痛等疾病上都有相关研究文献。除医疗外,正念也被广泛地带入校园、企业、社区、专业运动场所等。从生命周期看,从胎儿、婴幼儿、学生、社会人士、老人、安宁,从生命初期到临终谢幕,都有正念运用的研究。从1979—2017年,已经累积了3000多份英语文献,目前仍在持续增加中。时至今日当代正念运用的领域既深且广,影响着不计其数的人们。


/////


文:《正念减压自学全书》胡君梅著

经授权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念溯源 | 当代正念的萌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