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从上海小学课表,倒推学习的计划安排
今天很多家长重注投资英语,我认为,其实是不太合理的。因为英语,其实相对较容易,反观是最重要的语文,可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我们来看上海的小学课表,在线统一的,具体学校肯定会有不同,但多少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上海的学制是5+1+3,小学5年,1年初中预备(便称6年级吧)。
我们重点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就好。
一年级,9节语文,3节数学,2节英语。
二年级,9节语文,4节数学,2节英语。
三年级,6节语文,4节数学,4节英语。
四年级,6节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
五年级,6节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
六年级,4节语文,4节数学,4节英语。
从这个节数的安排,就能得出几个重要信息:
第一,语文的学习量最大,或者教学难度最高;
第二,英语的学习量最小,或者教学难度最低;
第三,数学、英语的学习量逐年提升,语文的学习量逐年下降;
然后,从课表时间的安排,也能看出几个信息:
第一,语文最重要,各年级都安排最宝贵的第一节课;
第二,数学都安排在第二节课,是大脑最活跃的时间;
第三,英语基本安排在午后第一节,说明对大脑资源的需求不太高。
这个课表安排,肯定是经过上海的教育专家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才提出的。背后,必然是有靠谱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支持,值得上海家长仿效,进行家庭的辅导安排。
在一、二年级,最重要的是语文。因为这是最基础的学习工具,对学生来说,识字和写字,
都是学习英语和数学这两个科目不可或缺的。所以,一二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偏旁部首和写字,这块要尽快地掌握好,可以很好地帮助其他科目的学习。
到了三、四年级,识字量上来了,写字也快了,语文的重点就开始转移到用字、造句和阅读上面了,作文也开始小试牛刀了。
到了五、六年级,阅读和作文的要求提高,基本的语文能力应该养成了,就开始安排和其它科目一样的教学时间了。
数学也很重要,考虑到抽象能力的发展,需要大脑同步的发育,才能让小学生得以理解数学概念。所以,这个急不来,不是靠下苦功就能突破的。在某个年纪之前,不能理解就是不能理解。主要的发力期是在二、三、四年级,逐步提高数学水平。
英语基本和数学差不多,但在打基础的一、二年级,课时相对较少,说明此时的英语教学难度不高,学习内容较少。在一、二年级,学习字母、音标、少数单词;三年级以后开始扩充单词量,掌握基本的语法;到五、六年级,能做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学校如此安排,我认为是符合各科规律的。
从学习的难度上,语文>数学>英语
从投入的时间上,语文>数学>英语
从考试的难度上,语文>数学>英语
也就是说,英语其实是应该花最少时间和精力的,反而语文应该下重本,并在基础的技能上加大投资。合理安排拼音、写字、识字的练习,尽早掌握识字和写字的技能,然后学习遣词造句,最后再拓展阅读。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
数学因为学习的内容其实较少,但重点在于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的训练,要反复将最基本的东西学扎实,做到熟能生巧。然后等到三、四年级学更多数学概念的时候,就要建立抽象思维,并加以实际的应用。数学更多是靠理解,而不是靠苦功突破的。
英语因为是陌生的语言,日常运用极少,所以也不可能安排太多,在考试的难度上也会相对语文、数学降低不少。特别努力学英语,原版英语娃最多考一百分,人家普通学英语也能考一百分,拉不开差距。所以此时,重注投资没有太大意义。
从现实运用和教学难度的角度看,英语的难度注定不会太高,只能是做基本语言技能的普及教育,即基础的听说读写。不会像语文,还要求学古诗词、文言文、高深的阅读理解、写长篇的深度作文等等;也不会像数学,要学很多公式和定理,推演过程。所以从应试、中考高的角度,英语的难度层次是比较低的。对于技巧和逻辑的要求,也相对低很多。
不过,英语也是得下点功夫才能学好。我建议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下,适当地超前学习一点点。可以在课本之外,买一套《新概念英语》进行补充学习。不管别人有没有在外面上辅导班,开小灶,这样肯定也是不会落后的。
数学我建议一、二年级,把课本的东西给好好学透了,概念理解清楚了,掌握运算技能。然后买一本练习册,巩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练运算技能。三、四年级开始,就可以买一本教辅书,开拓思维,学习新的解题思路,不要仅限于课内。这既能应付考试,又不会落后于人。
语文的话,先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给掌握好,基本上在一、二年级就该完成了,然后学会查字典,自行学习生字。三、四年级,可以多朗读课文,背一些经典的篇幅不长的课文,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阅读。五、六年级,发力阅读和写作,优选一些好书,精读、熟读,拓宽眼界,提升思想层次,并掌握一些写作方法。
我这个推断的方式还是比较粗略的,更好的方式,就是去看每个年级的教学大纲和目标(现称课程标准)。学生应该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后,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是符合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安排。
教育部门的安排未必是最佳的,但肯定是不俗的安排,不会比业余人士想当然安排的差。
如果学有余力,就可以超前进行下个学期、学年的学习。跟着这个安排来,你就不会走偏,以后考试,也是按照这个大纲来。
不存在什么上课不教,考的不教的事情,除非任课老师不要绩效了,不想混下去了。就算老师不争气,校长也挂不住面子呀。所以呀,不用想太多,外面很多风言风语,都不靠谱的,只是为了制造焦虑。
只要把课内的东西学扎实了,然后再适当地进行巩固、提高,达到了课程标准,略微超前一些,就不存在什么考不好、考不过别人的事情。不管别人是能考150还是200分的实力,试卷就是100分。你学到110、120分也够了,绰绰有余了。
当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教得好,有条件的家长就找个对的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加强吧。自己行的话,那就自己来,买套教材的教师用书,按部就班地来。
尊重基本规律的人,运气就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