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3.12.19 证券交易所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9、证券交易所[i]
证券交易所是买卖有价证券的主要市场。它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组成。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为交易所会员,他们垄断交易所的交易,称为经纪人,其他资本家如要经营有价证券的交易,必须通过交易所经纪人作媒介。
证券交易所在十五世纪一些商业城市中就已产生。十六世纪在荷兰发展得十分迅速。在十七世纪,有价证券买卖主要集中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到了十八至十九世纪,伦敦交易所就成为世界有价证券买卖的中心了。但在这时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国家公债券和一些经营殖民地贸易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交易所还没有起很大的作用。
到了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由于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有价证券发行数额和货币资本积累数额的迅速增长,因而证券交易所的作用和意义也大为增强,成为借贷资本市场的极重要的部分。
证券交易所的作用,首先是促使货币资本家把借贷资本大量用于购买股票和各种债券,从而使各个资本主义企业和部门获得供长期投资的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借贷资本家拥有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新企业的开办和旧企业的扩充都日益需要庞大的资金。通过证券交易所的媒介,就动员了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并将它们分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企业,同时借贷资本家的货币资本也通过在证券交易所买卖有价证券而取得利息或股息。所以证券交易所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的借贷资本市场之一,而它的发展就更加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日益分离。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证券交易所是有价证券投机买卖的中心。有价证券的行市是以利息率和对这些证券的预期收入的高低为转移的,但同时有价证券的行市还因供求关系而发生剧烈的波动。投机资本家利用有价证券价格的涨落,甚至人为地造成虚假的供求状况以波动行市,进行大量的收买或大量的抛售,以便从买进和卖出的价格差额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证券交易所的投机活动引起了货币资本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资本家因投机获胜而发财,而另一些资本家则因投机失败而破产。同时,大资本家往往还利用各种机会以廉价收买股票和债券的办法吞并中小企业,所以证券交易所起着加速资本集中的作用。
证券交易所的投机活动还造成了大资本掠夺小生产者的条件。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小商品生产者、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往往也持有少量的有价证券。但在证券交易所投机家兴风作浪的欺骗活动中,这些小持有者的股票和债券经常受到贬价的损失,而最终不得不按低价出售给大资本家,使大资本家坐收巨利。
证券交易所的投机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过程,并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益形尖锐。在繁荣时期,有价证券行市上涨,因而刺激企业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使生产盲目扩大,以致超过市场的需要,加速危机的到来。而在危机爆发时,有价证券行市猛跌,引起企业和银行纷纷破产,使危机更加尖锐化。
在帝国主义时代,有价证券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时大银行成为交易所投机的最大参加者,大部分有价证券的交易愈益集中在极少数最大的银行垄断者的手中。垄断资本家通过银行经营有价证券而获取最大的利润,并利用股票控制额和参与制等办法来控制有关企业。他们还利用改组企业或重新组织股份公司、发行新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出售等办法来获取巨额收入。总之,在帝国主义时代,大银行所掌握的证券交易所已变为垄断资本家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工具。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