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3.12.17 股票行市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7、股票行市[i]
股票行市就是买卖股票的价格。它和股票的票面额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股票票面额多大,股票的价格就多大。股票的行市一般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股票所能获得的股利;(2)借贷利息的水平。
股票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是一种使股票的持有者有权从股份企业获得收入的证明书。一般人购买股票是因为持有股票后能定期以股利形式取得收入。股票的股利愈多,股票的行市就愈高。因此,股票行市和股利的大小成正比例。此外,人们买卖股票时,也要考虑到借贷利息[ii]的水平。因为在他们看来,购买股票和存款于银行是一样的,即都可以使他们获得收入。所以股票的行市应和这样一个货币额相近,即:把这一货币额贷放出去,它所提供的利息收入同股票所能提供的股利相等。例如,如果借贷利息率为5%,则股票购买者都要求以一百元货币资本购买来的股票的股利不少于五元,否则他宁可将货币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不买股票。股利水平越是高于利息水平,则股票的价格越高;反之,利息水平越是高于股利水平,则股票的价格越低。例如,票面额一百元的股票每年所提供的股利为十元,在利息率为5%的情况下,票面额一百元一张的股票就可卖到二百元,因为资本家如不购买股票而欲获得十元利息,就必须将二百元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如股票股利不变,而利息率从5%下降为2.5%,则股票的价格就要上涨到四百元,因为四百元借贷资本所得到的利息[iii]和票面额一百元的股票所获得的股利是相等的。或者,如利息率为5%,而股利水平却只为4%,则票面额一百元的股票只能卖八十元,因为这张股票所得的股利四元和八十元借贷资本所得的利息相等[iv]。
股票行市的计算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61页。
[ii] 指存款利息。
[iii] 十元。
[iv] 80元×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