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频道】M79榴弹发射器 —— 噗通—

M79 grenade launcher是一种单发、肩射、破片榴弹发射器,用于发射40×46㎜榴弹,它使用美国陆军所称的高低推进系统来维持低后坐力,最早于越南战争中露面。由于其独特的音效,它在美国士兵中获得了“噗通”、“噗通枪”、“Bloop Tube”、“大埃德”、“大象枪”和“Blooper”的绰号,以及与榴弹体积有关的“罐头加农炮”称呼;而澳大利亚部队则称之为“袋熊枪”。它可以发射各式的40㎜弹药,包括爆炸榴弹、人员杀伤弹、烟雾弹、铅弹、箭形弹(尖头钢弹,带有尾翼,用于稳定飞行)和照明弹等。如今,虽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被M203取代,但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部门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历史
它是美国陆军铁投球杆项目(Project Niblick)的成果,该项目试图寻找一种比步枪枪榴弹更精确、射程更远、且比迫击炮更轻便的爆炸性射弹武器来增强步兵的火力。该项目研发了40X46㎜榴弹,但无法为其制造出一款令人满意的多发发射器。春田兵工厂开发出了一种三发设计的T148“口琴”(不要与XM148混淆),但它在越南的生产和部署遇到了阻碍,它的三发弹匣的问题让它没能被广泛列装。而另一种设计是S-3单发中折式肩射武器,后来改进成S-5,外形上类似于一杆放大的单管猎枪。由于T148发射器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陆军采用的S-5被命名为XM79。1960年12月15日,它被正式采用并命名为M79。
1961年,首批M79榴弹发射器被交付给美国陆军。由于其具备易上手、可靠和火力强大等优点,它受到了美军的欢迎,他们称其为“排长的火炮”。也有一些士兵会缩短它的枪托长度,以让它更加的便携。

它于越南战争早期便投入战斗,1965年,分配给陆军主要部队的它首次抵达越南,包括第一骑兵师、第一步兵师、101空降师和173空降旅。它被分配给由一名班长领导的陆军10人步兵班,步兵班分为4-5人的两支火力组,其中各配置一名掷弹兵。海军陆战队则将他们的14人步兵班分为三支火力组,并在这14人中配置一名掷弹兵。



但它也有一些严重的缺点,比如只能单发装填。每次射击都要手动装填意味着它的射速相当缓慢,火力持续性得不到保障。最后导致海军专门开发了中国湖榴弹发射器,用于配发给海豹突击队。还有就是,在近距离作战情况下,它的安全引爆范围(为30米)和爆炸半径意味着掷弹兵必须使用随身的0.45口径手枪来开火,或单纯依靠榴弹的动能来攻击。后来美军专门研发了近距离使用的特殊榴弹来弥补这种不足,但并不总能用上它。此外,它的尺寸意味着装备它的掷弹兵不能再携带一支步枪,在榴弹用尽后只能使用随身佩带的手枪,尽管一些掷弹兵仍然会选择携带一支M16步枪来代替手枪。

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如XM148和M203,都是作为M16步枪的配件设计的,于越南战争期间开发,使得步枪手也能够发挥掷弹兵的作用。XM148因相关问题的阻碍而被放弃,但M203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于1969年实现了标准化;到战争结束时,它已经取代了M79,但后者仍于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中服役。

近年来,一些派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国海豹突击队和陆军特种部队仍有使用它,因为与M203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射程。它在“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的使用情况有限,例如用于清除简易爆炸装置。它们还可以做为特种作战人员的特定任务配置工具。

设计
从外观上看,它类似于一杆大口径、中折式、削短型霰弹枪。且它设计简单,只有五个主要部件:机匣总成、枪管组件、护木、瞄具总成和枪托。

护木用于将枪管固定在枪身上。枪托是由木头或玻璃纤维制成的。附在枪托上的橡胶缓冲垫可以吸收一些后坐力。前机瞄是固定的刀片状准星,后机瞄则是一个梯式折叠标尺;折叠的标尺可以在近距离内充当固定瞄具,掷弹兵可以用它进行简单的瞄准以提高射击精度。展开后,标尺可以提供75-350米的视野,并可以以25米为单位调整。此外,美国陆军为M203榴弹发射器配发的手册的附录A包括将M16步枪榴弹瞄具********上的说明。



南非的米尔科尔(Milcor)和德内尔·梅希姆(Denel Mechem)按照更现代的标准重置了它。他们用光学瞄具取代了机械瞄具,用改进的R-4/R-5枪托取代了木制枪托。
操作
它的操作方式非常简便。装填时,掷弹兵向右推机匣上的枪管锁闩。枪管会在重力影响下自己折开,露出枪膛。当后膛打开时,待击杆就会竖起。然后便可以将榴弹填入枪膛。完成装填后,必须手动合上枪管,让锁闩闭合。然后将手动保险向前推,让武器处于待发状态。



弹药
它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类型的弹药。除烟雾和照明弹之外,还有三种主要的类型:高爆弹、近距离弹和非致命弹。它的中折式设计允许它采用标准M203无法使用的更长弹药。

高爆弹:
它发射的M406 40㎜HE(高爆)榴弹的初速为每秒75米。它的爆炸足以产生300多枚破片,在5米的致命半径内以每秒1524米的速度扩散。这种弹药内置了一种旋转激活的保险功能,防止榴弹在太近的范围爆炸伤及使用者;它会在飞行了大约14-27米后开启。这种弹药在近距离内无法完全发挥效用,它的动能也通常不足以致命,但有时会穿透腹部或造成大面积血肿。

近距离弹:
为了近距离作战,专门为它研发了两种弹药。第一种是包含45枚10格令钢弹钢箭的集束箭形弹。但事实证明这种弹药较为无效,因为它们的侵彻力较差。而且它们有时会错过目标,然后反弹回来。大约在1966年,它被M576鹿弹取代。这种弹药包含20颗24格令的金属弹丸(M576E1)或27颗24格令金属弹丸(M576E2),在近距离内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但随着射程的增加,弹丸的散布面积也会扩大。尽管E2的弹丸更多,但其效果不如E1,因为其铅弹散布的更快,可能无法有效杀伤目标。
非致命弹:
它还被广泛用于人群控制用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使用一种专门用于非致命用途的武器。它可以使用的三种常见的非致命弹是M651催泪弹、M1006橡胶弹和M1029镇暴弹。
武器信息
类型:榴弹发射器
产地:美国
服役:1961年至今
研发商:春田兵工厂
设计:1953–1960
生产商:春田兵工厂、行动制造公司、卡纳尔公司和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
生产日期:1961年至1971年(美国)
生产数量:350000(仅美国)
质量:
2.93千克(6.45磅)
2.7千克(5.95磅)空枪
长度:73.1厘米(28.78英寸)
枪管长:36.83厘米(14.5英寸)
弹药:40×46㎜榴弹
闭锁方式:中折式
射速:手速
初速:76米/秒(247英尺/秒)
有效射程:350米(383码)
最大射程:400米(437码)
供弹系统:单发装填
瞄具:刀片准星和标尺
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