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判断善恶的不同参照标准

《老子》中有句话: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这里的身、家、乡、国、天下,就是善恶的不同的判断标准,善恶的本质就是利害,有利则为善,有害则为恶。
同样一件事,对自身是善,对家庭可能就是恶,对家庭是善,对国家可能就是恶,对国家是善,对天下可能就是恶。
以身为判断标准,只考虑自身的利害得失就行了;以家为判断标准,就必须考虑家庭成员的利害得失;以国为判断标准,就要考虑全国人的利害得失;以天下为判断标准,就要考虑全人类的利害得失。
这些标准是不断扩大的,以身作为个体,则家就是集体;以家作为个体,则国就是集体;以国作为个体,则天下就是集体。所以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判断标准,简化为个体和集体。对集体有利的事,对个体未必有利,比如“斗地主,分田地”,对国是有利的,但对地主来说就是灾难。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看老子说的很对话,就容易理解了。老子很多话中对善恶的定义,都是一句话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参照标准。比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对集体来说是有德;不德:对个体来说是没有德的。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放弃个体的小仁,才是真正的大仁。
另外还有一种判断标准是:教条程序上是正确的,实际效果上是错误的,“教条程序”是指做事的方法,实际效果是指达成的结果。方法是为结果服务的,如果只是方法正确,结果错误,就本末倒置了。必须以结果来判断方法是否正确,而不能以方法来判断方法是否正确。
《老子》原文: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放弃教条形式中的仁,才能恢复仁的本质。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认可的形式上的善,产生的实际效果未必是善的。

比如医生给人治病,治病的目的是让病人回复健康。所以正确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凡是能使病人回复健康的方法就是正确的。但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不管你治好没治好病人,只要你的治疗方法不符合医疗标准,就是违法行医,就是错误的。只有你的治疗程序符合医疗标准,即是把病人治死了,也可以免责。
这就是以方法来判断方法的对错,而不是以结果来判断方法都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