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网络「范文」、高考作文和经典著作,认清申论大作文写作实质

第一部分:对比网络「范文」
关于申论大作文的命题逻辑,简单来说就是:
选取一些非常抽象和精炼的句子(尤其是古今中外科学家、哲学家的名言),然后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生活常识和政府工作进行展开论述, 例如法制建设、道德素养、城市规划、环保推进、科技应用等。
一篇优秀的申论大作文都具备下面4个特点,分别为:立意深刻、言之有物、结构合理、文笔优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4个特点,排名有先后。目前很多考生在大作文写作时都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盲目追求后面两个部分,尤其是「文笔优美」部分,这种备考思路是不可取的。网上很多「范文」也往往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2018年国考申论地市级卷网络范文剖析
关于2018年国考申论地市级卷,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范文」:
试谈「有」与「无」——城市建设的辩证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期待,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过于注重房子等硬件,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过度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有了钱,没了文化」;公共空间被压缩,造成「有个人,无大家」的局面……
该网络范文看似很有文采,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这篇「范文」私自给题目后面加入破折号,属于违反命题要求。
这个题目,直接起手就奔着不及格去了。
(2)「景有了、人没了」和「有了钱、没了文化」等论述和老子的「门窗和墙壁都很重要,它们共同组成房屋」的立意严重不符,直接跑题。
两者的立意显然完全不同,网络范文作者对老子名言的解读存在严重问题。
(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期待」直接就给人一种「特别万金油」的感觉。
一个文字储备至少是大四级别的学生,起手第一句话却给人一种初一学生的感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XX有了更高的期待」是应该该抛弃的「万金油模板」,这句话甚至可以用初中英语毫不费力地说出来:
「As time goes by,people have more and more hope in city construction」
没错,如果类比的话,这个开头给申论阅卷老师的感觉,和英语研究生在复试时用这句话起手给老师的感觉是类似的,非常平淡无味。这种写法极其不推荐。
(4)过于注重房子等硬件,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过度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有了钱,没了文化」;公共空间被压缩,造成「有个人,无大家」的局面。
该排比句毫无规律,引号内的结构分别为「33、34、33」,结构分别为「X有了、X没了」、「有了X,没了XX」和「有XX,无XX」,不仅「有」和「无」的位置不同,而且「有」、「有了」、「无」、「没了」用的相当随心所欲,而且前两个引号后面什么都没有,最后一个引号还加上了「的局面」,强烈的不规整给阅卷者一种「太随意了」的感觉。

二、2017年国考申论网络范文剖析
2017年国考申论题目是「以水为师」,网络同样流传着多篇范文,但质量良莠不齐,例如下面这篇:
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仁者乐水……自古以来,水似乎总是和美好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她仁爱且包容,她柔弱却坚韧,她智慧更变通。尤其是在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我们总是提倡向水学习,以水为师--学习水的力量,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德性,学习水的美丽。
这个范文的开头有下列不足:
(1)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仁者乐水,三个成语分别说的是水的品格(坚韧、有毅力)、善良的最高定义、「仁者」对水的喜好,后两个词和第一个词完全不是一类,不应放在一起写。
(2)第一句这个「似乎」二字毁了整个开头的感受,给人一种作者不自信,凑字数的感觉。该句直接改成「水往往和美好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了。
(3)「我们总是提倡向水学习」,前面刚一个「总是和美好的品格联系」,后面就又一个「总是」,这个词出现的未免太勤了一点。
(4)「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中的「古老而源远流长」这个定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对应关系。如果突出自古以来对水优点的认可,不如换成「先贤的歌颂/对其不吝赞美之词」。
该网络范文的开头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开门见山,非要絮叨一会再提出观点。不过本文至少观点展开的尚可,因此算是一篇合格的开头。根据上述情况,大家可以对该开头进行相应修改,例如下文的感觉就比原网络范文好很多:
水具有美好的品格,先贤就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心如止水、上善若水、仁者乐水……在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更要以水为师,学习水的力量、智慧、德性和美丽,把「水德」融入到我们的民族精神中。
该网络范文的结尾为:
水与城的关系就如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一样。向水学习就是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水为城市难题和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答案,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提供了包容与仁爱的情怀,更提供了以柔克刚的智慧和境界。城市管理者应当以水为师,以水为鉴。我们期待未来的城市治理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该结尾有如下问题:
(1)水与城的关系就如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一样。向水学习就是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
该句是典型的「凑字数」的句子。「水与城的关系就如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一样」显然不妥。城是人工建筑,是人类建造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这两组词的对应是非常奇怪的。而「道法自然」也不太妥当,既然「向水学习就是向自然学习」,那么下一句一定是「学习自然的某个事物,从而对人类有好的影响」,「道」字出现的很奇怪。
(2)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水为城市难题和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答案,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提供了包容与仁爱的情怀,更提供了以柔克刚的智慧和境界。
上一句说的是「水与城」、「自然与人类」,这句突然间冒出来个「城」与「民(人类?)」;前面的文言文讲述的是「城」和「民」的关系,这句突然蹦出来「水」和「城市」的关系了,打乱了整个结尾的节奏。
(3)城市管理者应当以水为师,以水为鉴。我们期待未来的城市治理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本来该段第一句话展开的角度是「自然与人类」,到最后一句话突然又收回到「城市治理」方面了。既然如此,那为何要展开呢?也就是说这里的逻辑是非常混乱的。

第二部分:对比高考大作文
对比高考大作文,更容易认清申论大作文的写作实质。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2010年:漫画作文

2011年: 某彩民垫资中了533万元大奖后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互联网调查显示,赞成「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把500万元给对方」和「未作选择」的人数比为3:3:2:2。
2012年: 妈妈教育干农活的「我」说:「担心摔倒弄脏衣服,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挑不好担子。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2013年:「同学关系」调查结果显示,60%满意,36%认为一般,4%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2014年: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又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2015年:给出3位优秀的人,分别是生物技术科学家、焊接大师、摄影博客达人,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016年:漫画作文

2017年: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上述所有高考作文的要求都是类似的: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回顾了这些内容之后,想必大家都明显感觉到,高考作文和申论大作文对考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几乎所有的高考作文所给出的材料都有很多解读角度,只要「选好角度」即可,同时绝大部分题目也都是「自拟」。因此,高考作文在保证三观正确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展现自己的才华,例如对名人名言的了解,对排比句的熟练运用,把语句结构写的通顺舒畅都是高考所需要的。
那么,什么是「三观正确」呢?以近年来最知名,引发热议最多的2016年漫画作文为例:

该漫画作文的立论角度很多,最简单的就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批评图中的家长的做法,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
按每10分一个级别统一划分分数,从60分以下「不及格」进步到61分「及格」固然该表扬,但100分和98分都属于90+的「优秀」级别,不应批评;
61分仅比及格多一分,过度的表扬可能让孩子满足而不继续进步;而满分很难考,仅因为考了98分就扇巴掌会对孩子造成过度的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55分和98分的巴掌都不对,可以批评,但不应体罚孩子。
除此之外,本漫画还有很多解读角度,例如代入孩子的角度,谈谈「我」如果是55→61分,或100→98分时遇到这种遭遇会怎么想,应该怎么想;从社会的角度,谈谈分数对孩子和家长的压力;从教育大环境的角度,谈谈漫画中的这种情形是否常见,应当怎样看待。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例如把分数引申为死板的标准,把巴掌和亲吻视作无视客观条件「一刀切」的政策等等,这些角度都是合理的。
但是包括这篇漫画作文在内的任何一篇高考作文,都不会让考生「根据某哲言/名言/观点,结合(上千字甚至上万字的)材料并联系城市建设、道德素养、文化自信、法治社会、对外交流等内容作文(而且约有50%已指定题目)」。各位小伙伴们感受到两者的区别了吗?
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是「公务员考试吧」在2017年12月13日发布的「2018国考申论地市级卷范文」,开头如下: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朝诗人欧阳修一曲《踏莎行》,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上片实写,下片虚写,通过春山之「有」表现「无」之愁思。而我们也要将老子的辩证法运用于城市治理,通过公共建设的「有」,创造城市建设文明发展的「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应该更多注重培育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让邻里之间更加和睦,让社区居民能够在很悠闲的空间下生活;在修建市民休闲娱乐实体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肌理,体现其中蕴含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更应该转变城市的治理理念,发展共享经济,让城市发展更加科学和具有人情味。
这个开头看上去相当豪华,起手一句欧阳修的名词句,紧接着各种解析,是不是给人一种「看上去就像范文」的感受?有没有很想学?实际上,这个开头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太像高考作文」了,例如「首句引诗」,这其实是是申论大作文写作的大忌。
起手第一句话引用诗句,是很多考生自小学到高考都很喜欢的作文方式,会显得文章高端大气,显得开头自带光芒,显得作者知识渊博……特别是很多考生喜欢搜肠刮肚,去找一些不那么出名的诗句,大有难倒阅卷者之势。然而这样做并不合适。大家可以多学习下《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看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是怎么起题目、写开头的,例如: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25年12月1日)
《论持久战》:
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38年5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8年12月13日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反对旧社会、旧制度,就是因为它是压迫人民的,是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个问题现在是比较清楚了。过去「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是荒谬的。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9年11月26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8年9月5日、12日
可以看出,伟人们在自己最著名的文章(讲话)中,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开门见山」这一手法。任何人只要看了这几篇文选的题目和开头,就能非常清楚地明白:
(1)这篇文章要讲什么
(2)这篇文章要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
(3)这篇文章将从几个角度去讲这些内容
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点。开头就引用诗词,不仅可能会词不达意(「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使用了寄情于景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离愁」的伤感,而不是「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还往往会导致题目开头太过臃肿(为了强行阐述欧阳修词句和「有与无」的关系,这篇「范文」开头用了足足275个字,占据了整篇文章的四分之一)。这些问题在高考作文中并不重要,因为不涉及执政行政方面的根本思想,但放在申论大作文中就很严重了。
因此,大家要理解申论大作文和高考作文的不同,多学习伟人名篇的构造,不要盲目模仿所谓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