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大作文命题背后的深层逻辑

2018-10-20 23:05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各位小伙伴们在备考过程中永远都要牢记一点,那就是「公务员考试」的所有题型永远都是为了选拔「公务员」而出的,即和「公务」紧密相关。这一点在笔试中突出表现在两种题型:在行测中表现为测试考生如何应对难度不高,耗时较多的「资料分析」题,在申论中表现为测试考生公务写作能力的「大作文」。这就是「公务员考试」背后的深层逻辑,理解了这层逻辑,就理解了申论大作文「测试考生执政、行政能力」的本质。

在申论大作文中,出题者会故意选取一些非常抽象和精炼的句子(尤其是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名言),然后要求考生紧密结合生活常识和政府工作事务进行展开, 例如法制建设、道德素养,城市规划、环保推进、科技应用等。

可以看一下近几年的申论大作文题目:

2013年地市级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结合「文化建设」作文。

2013年省级卷: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结合「民间文化遗产保护」 作文。

2014年地市级卷:思考「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结合「青年人心理健康」, 自拟题目作文。

2014年省级卷:思考「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结合「当前社会人心浮躁、过度追求快节奏」的现状,自拟题目作文。

2015年地市级卷:思考「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结合「现代科技社会现状」,自拟题目作文。

2015年省级卷:思考「『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结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自拟题目作文。

2016年地市级卷: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结合「政策与公民反馈」,自拟题目作文。

2016年省级卷:思考《论语》中的「不学礼,无以立」,结合「当今中国的教育和公民素质」,自拟题目作文。

2017年申论:地市级和省级卷内容相似,材料都是和「水的作用、水的治理、 水之美」有关的「城市水系建设」内容,省级卷明确要求以「以水为师」为题 ,地市级卷则要求思考「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 一定能得到提高」,自拟题目作文。

2018年地市级卷:思考老子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结合「城市建设理念」,以「试谈『有』与『无』」为题作文。

2018年地市级卷:思考「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结合「经济产业创新」,自拟题目作文。

可以看出,申论大作文无论是自拟题目还是指定题目,都有上述2个共同特点:

(1)需要思考的话往往非常有哲理且非常精炼
(2)要求结合并展开的内容非常贴近实际现状

除此之外,大作文还有个和申论其他题目相同的特点,即:
给出的材料非常鲜活生动,又比较散乱

申论大作文这么设置的目的,就是考察考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哲理极其精炼,例如「试谈『有』与『无』」这个主题,短短5个字,蕴含的道理却无穷无尽。而「城市建设理念」却又非常紧密联系实际,城市经济怎么发展,居民道德怎么建设,道路水系怎么规划等。也就是说,申论大作文看似没有特定的要求,但实际上要求非常高,要做到立意深刻、阐述有力、通俗易懂、言之有物、观点落实,仅凭单纯堆素材是拿不到高分的。

以今年地市级大作文为例,它要求写的内容是的是城市建设中的「有」与「无」,但从今年的申论得分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大作文都没有写好。除此之外,很多培训机构都分析错误了方向, 例如:

粉笔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把把重点放在了「避免‘无’的不好」,认为城市建设不能「有风景没人」;

华图的解析认为「要凿通墙壁开展沟通」,把原文中老子的「墙壁和门窗都是屋子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强行扭曲。

从上述情形可以看出,无论是考生还是培训机构,都没有抓住这一考点的深层逻辑,本题应该这样去分析:

(1)简单强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既然申论的材料一直在提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可从下面角度去谈:

城市的中心功能;

我国城市化的比例到达比例;

世界著名学者和经济学家对城市建设的观点;

城市对就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居民生活品质等多方面的重要性。

(2)谈谈「有」和「无」,两者都要谈

「有」方面一定要谈出彩,不落俗套,例如:

城市基础设施应该全面科学,不能只重视房地产等「赚钱」行业;

应该有配套的制度,例如文明养犬规定、科教文卫设施建设(运动场、影剧院)等;

城市要有自己的「灵魂」,每个城市的历史都不一样,有的是古代名城,有的源自铁路,有的源自资源,但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它使自己的居民觉得自豪,提升城市自信。

「无」的方法尽量全面去说,例如:

城市做到低污染乃至无污染。这些措施不仅仅是把重工业和高污染行业搬离市区,还要把光污染、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搬走,让城市明亮但不刺眼、热闹却不嘈杂、繁忙而不混乱,……

城市建设中的冗余事物排除,例如电线杆,水泥板,土路等设施,该淘汰就果断淘汰。

政府做到简政放权(这是很关键的「无」),无复杂手续,让民众和企业拥有更舒适的办事和营商环境;

城市保留适当的空间,公园、绿地、广场等,因为市民居住舒适度和「无」密切相关

(3)在文章最后,需要将「有」和「无」结合论述,包括「有」很重要,但要确定哪些必须有,哪些尽量有;「无」则要明确为什么无。在论述完结之后以简明有力的话语结尾。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建议,思考下申论大作文命题的背后逻辑。

申论大作文命题背后的深层逻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