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说《论语》·连载147、148

2018-05-25 06:09 作者:张关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张说《论语》·连载147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畔:同“叛”,背离,违背。)

(白话)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张说)本节谈的还是智与仁的关系。博学于文,就是广泛地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就是力量,博学于文的结果,就是能力大增。能力强了,如果去做坏事,很少有人管得住你,这样一来,知识就成了危害。所以孔子加上一句“约之以礼”,这样就不会背离正道了。

礼是什么?就是行为规范,就是道德规定和法律规定的总和。孔子一直重视智、德并重。这里不再详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说《论语》·连载148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南子:宋国美女,卫灵公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当时实际操纵卫国政权。她召见孔子,孔子开始拒绝了,后来依礼节不得不见她。说:同“悦”。矢:发誓。

否:不对,不合于礼。厌:厌弃。)

(白话)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合于礼的事,天会厌弃我的!天会厌弃我的!”

(张说)子见南子成了千古疑案。历来有两种不同解释。第一种,从字面看,南子貌美风流,孔子去见她,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老天会抛弃我的。好像是子路怀疑老师出轨,至少动机不良,不高兴了,孔子发誓说没有没有!

第二种,许多人认为子路怀疑老师作风不正派绝不可能!南子召见孔子,是政治需要,跟男女之情毫不相干。孔子周游列国并非为了沾花惹草,也不可能对南子有什么非分之想。子路不高兴,是因为孔子一开始拒绝会见,后来还是去见南子,说明老师怂了,还是屈服了,所以不高兴。孔子的发誓,是说我虽然没办法见了这个把持朝政的坏女人,但我没有违反自己一贯倡导的走正道的精神,否则的话,老天会抛弃我的。表明自己政治德行是清白的。

第一种说法符合字面意义,但不符合情理。如果的确是指作风问题,孔子的学生是不会把它记录在《论语》里的。而且,学生居然怀疑道德文章天下第一的老师的男女作风不正派,是不可思议的。第二种解释虽然合符情理,但不符合字面含义。如果孔子去见南子,是权宜之计,子路曲解为依附权贵,生气了,孔子最多一笑了之,怎么可能为此发誓?而且是老师向学生发誓,一向强调尊卑有序的孔子如此甘于处在道德下风,是绝不可能的。

两种解释都不合理。既然我们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那就存疑,让他去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vzvrkqf.html

张说《论语》·连载147、148的评论 (共 5 条)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