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垌游记

2018-08-07 08:35 作者:心虚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晨乌云密布,天气并不十分乐观,却是早在几日前排满了几日的行程,今日的行程是——大垌村。在摸索着大垌村的过程中,本村的一位阿伯为我们引路,我们参观了大垌小学。

大垌小学,原容居祠堂,即容居小学旧址上重建,后又在小学旁新建,现学生上课在新学校楼,旧楼暂用为教工宿舍。中共南路特委选择本村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村庄。1941年,中共大垌容居小学支部成立。据老人介绍,因为小孩要有学校读书,原容居小学已破败不堪,只能重建。故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所大垌小学时前些年将容居小学完全推翻后重建的,原址已经不复存在。当年本村和附近村落有一批人参加了革命,现还存活的战士仅有两位,一位是郑林坚同志,另外一位是郑剑均同志。由于两位同志都不在本村居住,我们无法对其做一个专访,只能简单的通过这位阿伯口述了解到当年的一些基本的情况。阿伯说到近年计划重新建立容居祠堂,恢复旧址的样貌,可由于大垌村村民大都务农,忙着自己的事情,村委也号召力不强,人民群众的没钱没力,事情搁置下来,只能再议。

据郑林坚回忆录可知,大垌村埋在当地的革命烈士有4位:郑秀芬、郑培安、郑洪和庞菊,墓皆为土坯墓,且所有烈士都已后继无人。由于我们是回来后才从资料得知,我们未能前去拜访,感到非常的可惜。

半日的走访,却几乎硕果无归。可见当地的红色文化因为保护不足而损害严重,但同时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保护意识在近些年因为十九大和习书记的号召下,各个地方开始加以重视,在后来走访谭村的居民办事处,对负责大垌村的相关人士进行了一个采访。接受我们采访的是办公室主任,据主任回答说,为了响应号召习总书记的弘扬红色文化的号召,他们已经在围绕建设大垌村红色文化方面开展工作。这样的结果多少令人满意,至少,保护工作已经推进中,而我们当年的红色根据地早晚会再现。

谢卓琳

岭南师范学院筑红旅社会实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szoskqf.html

大垌游记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