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湘赣散记

2022-05-20 14:37 作者:蓝桥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行人坐上列车,进行为期半月的旅游。这里仅将几个观光点整理成文。

(一)木渎古镇

到外游玩,我不喜欢观看现代的高楼大厦,也不愿意停留怪异的艳舞歌厅,而喜欢观光当地古木的苍老,建筑的诙谐,天然的山水。

宿木渎新区,询问主人当地是否有古迹或山水。主人说,有一个古镇,但比较萧条,藏在新区的后方。此时的下得很大,没考虑什么,撑起雨伞,向繁华之外的渴望地走去。

前行中,路边的霓虹,由明亮耀眼慢慢变成灰暗朦胧,脚下光滑的水泥路面变成古老破碎的石板。小心而缓慢地移步,近一个小时后,人们所说的古镇终于隐隐出现。

此时所能看到的古镇,依着一条长长的深河。河水幽幽潜流,两岸镶嵌着长满苔藓与杂草的石块,从水中露出潮湿的面孔。岸边有苍老的古树,生发葱笼的枝叶,弥漫在水中与岸边的路前。时而还出现亭台,漆黑的圆柱支撑着更黑的瓦片,而亭内长廊依柱平伸,围住中间的石台,兴许是白天当地人小憩的地点。而此刻的亭台空荡荡的,静静地随雨淋湿苍老的容颜。也有碑石矗立,字迹清晰,干劲有力,又不减行云流水的遗韵。假山显得孤单,古井多了尘埃。两边的老屋紧闭住门栏,也关了雕刻花草的木窗,屋内也许有人居住,却过早的睡眠,关闭了照明的灯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这样走着,几十分钟后,古镇到了尽头。只有那条河依稀可以辨认,延伸到深不可测的旷野。

返回的路上,身边的房主告诉我,那块石牌,是乾隆六次下江南,居住古镇时留下的笔迹,那古井也是他喜欢的甘泉,还有那古亭是乾隆休息时,赏木观水的御座,所有残留的古物都与乾隆有关。

仔细思量,我的情感倍受震撼。原来木渎古镇曾经有过辉煌,传奇的历史,沉积深厚。可眼前的凋零,似乎有点过激;眼前的冷清,似乎有点遗憾。是现代的发展不需要苍老的古镇,还是苍老的古镇阻碍了现代的发展?没有历史的人群聚居,某种意义上讲是缺少了根基的;超前的发展固然需要,但拥有根基的发展,更能使人的心灵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接纳,不失自我,便于自立完善。

思考着,风雨交加,全身大部分都被淋湿。举步间已离开古镇,回到了新区住店,调理身心。

(二)伟人风范

(1)

一代伟人——毛老。高大的铜像,就矗立眼前。

四边是苍翠的柏树,底部周围是不同署名的花圈,还有如我一样鞠躬敬拜的人群。

远处雨帘中有巍巍的山岗,还有那云雾蒙蒙中翠竹的倩影,一条随山脚边延伸通向外面的路掩映云海间。

导游告诉我,一代伟人虽离开人们身边,但伟人又仿佛就在身前。瞻仰他老人家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很多。没有老人的出现,中国的今天谁也无法展示;老人的远离,前来瞻仰的人流越来越多,一代伟人始终活在人民心中。

深邃的目光,是我久久注视的重心。

他没有声音回旋,但目光里窥视出你心里所想到的一切,有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前来瞻仰的人海里,面对老人,或许有贫穷者的祈福,或许有流浪者的求安,或许有廉政者的崇敬,或许有腐败者的颤抖吧?

我以敬畏的心情,不敢更多评说。

鞠躬,是我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2)

博物馆里,许多毛老使用过的物品陈列其间。

听导游说,那张大床是从北京拉回来展出的。大床十分普通,外边放置老人简易的床被,里边放置老人喜欢的古籍书卷。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代伟人依床熟读古籍时,凝重的表情,随手勾画批注的沉稳,也许窗外已是星星闪烁,清风微寒的深夜,但深夜没有中断他活跃的思维空间,兴许他心中已经翻卷出某一治国的大政方略。

一侧是老人起床后洗脸盆子,底部曾经漏水了,上面清晰可见补过的痕迹。导游告诉我,这个铁盆,曾被老人身边的警卫换了几次,都被毛老批评,随后再次放置原处,直到老人离开;衣柜里还挂着老人的睡衣,补过多次,有点地方是重叠的,但老人始终使用,没有换过;还有袜子,陈旧且缝补过,还是继续取暖……

朴素简约,是老人留下给人们的真实片段。这些片段,没有华丽的词章描绘,但朴实中告诫人们很多生活的经义。

半生戎马生涯,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生活原来是这样。

除了触动心灵的震惊,还是震惊。

(3)

韶山故居,没有南方楼层的花样。

几间草房、几间灰瓦矮屋,简单得现在一般人家都远远超过的宅院,诞生了一位让世人瞩目的伟人,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屋前的空地,曾是老人年轻时来回独步的地方,迎面有山峦包围,下面有几个季着生绿荷的塘子,小路弯弯。听导游说,眼前的塘子是老人年轻时学会游泳的水塘,也是这些来自山中的溪水聚集,让老人多了豪情,多了搏击的思想。

那间老人出生的茅屋,老床依旧,物品出列。目睹时思量许久,就是这普通的屋内,老人的长辈是否知道,孩子的降生,注定了改变乾坤的运转,注定了他一生伟大的历程。

草木葱茏,老屋沉静,人流穿梭,寻找着远去的历史,充实着人心的几度缺失与空虚

(4)

“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满园的橘子长满深绿的叶子,小径深处浸满橘子特有的香气。

闲坐老人青年时期在此击水的江边藤椅上,是一种震撼。

眼前的江面激流澎湃,旋涡翻卷,深不可测,急不可量,给人头昏目眩的感觉。

但老人却自如沉浮,或顺水潜行,或逆水破浪,或横渡对岸,或小憩水上……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色,是一种肩负使命的凸现,是一种博大灵魂的超然。

如今的游客与我一样,不能渗入湘江的怀里,除了联想还是联想。

不远处,那块花岗岩石碑,叫人再次喜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

伟人风范,永存!

(三)苏堤

那一艘龙舟,还是把我送入你的怀抱。

西湖,江南天堂,你就在身旁,不是,不是幻。

周庄的美在于宁静深幽,太湖的美在于飘渺迷幻,西藏的美在于空旷辽阔,上海的美在于豪华奢靡。

你呢?给人洒脱中的愉悦,欢快中的轻盈,妩媚中的端庄。

苏堤,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长堤,两头依偎湖山,中间延绵湖水,小桥镶嵌,慢慢迂回;构成湖水的绿带,飘舞着随四季的变迁,轻轻歌吟,舞姿婆娑。

我没有赶上桃花吐艳,霓虹放飞的时节,此时的桃枝着装浓绿,掩映在万千舞动的柳枝间。

万千的柳枝,是四月长堤的绿野。道不尽翠绿的缠绵,画不尽翠绿的长卷。漫步其间,是人间吧,何以心生惊悸,不思人世的酸甜?

那位远去的苏老先生,面对您当年筑成的留下千年不老的长堤,让人难以想象是你的杰作,是为寻觅另一种超脱的心灵快事?您疾世愤俗、泼墨挥毫的豪放激情,难道都放置不理了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仿佛与你的常态背道而驰,这里找不到您点滴的影子。

我困我惑,湖水边的苍老的石头前,您能真的小憩一会儿,与尘世远离,与喧嚣决断,享受桃红柳绿的西湖之幻?

我如你一样,徜徉中深感孤独

没有佳丽相依,漫步长堤,感到时间的停留,感到思绪的苦忧。

一个人漫步依依嬉柳,一个人穿过弯弯小桥,一个人注目湖光细浪,一个人长椅闭目小憩。

也许是您在仕途失意时,想添加点柳公《桃花源记》的驻所,或补充点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色彩,才毅然上书吧。可您又超越他们,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筑起人间天堂,没有桃花源的虚幻,没有东篱南山的宽泛。长堤春晓,梦在现实中,现实亦多梦。让自己长眠无忧,闲来无惑,美哉人生?!

(四)忠 烈 祠

(1)

衡山,自古有“五岳独秀”的美称。

殿宇、香客,与他山类同。

回走半山间,偶遇人影稀少的“南岳忠烈祠”。

这座过去书本上根本没有相关文字,差点错过的烈士陵园,叫我深深的震惊。

我来迟了。

(2)

蒋先生“忠烈祠”的笔迹,刚劲有力,饱含深情。

“烈”的特殊书写,其中“歹”少了一点。传说多样,更尊重“牺牲少一点,胜利早一点”的解释。

毕竟数万战死疆场的忠魂,白骨长眠于陵园,永远地守护着炽热的国土,捍卫着民族的尊严。

没有党别的纷争,他们只职守军人的使命,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决战。

生于国家的屈辱时刻,死为国家的危亡时刻。

宁可捐躯成仁,不可苟且偷生。

山中长眠的英灵,为中华民族之魂。

(3)

肃穆的大厅中央,安放“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的大理石碑。

四周还有四十八块同样石料的石碑矗立。

空旷的大殿里,白墙无画,空灵神圣,庄严肃穆,寂静无声。

其中三十七块石碑上英烈的容颜,刚毅、坚强,仿佛告诫我“不忘国耻”的豪言。

面对他们,心情沉重,我感到愧疚。

(4)

将士的年龄不大,最大的牺牲时五十有余,最小的二十七,而大多数四十左右,与自己年龄相当。

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妻子、孩子,但国破家亡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壮举。

世人谁能追忆?世人谁来祭奠?世人谁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另外十一块石碑,记录了国民政府要人的祭文,司令官薛岳撰写的回文铭:“恭立忠烈祠,以祠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虔诚之心,荡气回肠。

让我记起第九战区、第三战区、第一战区共三大战区二十二大战役中赫赫有名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彭士量、孙明瑾、刘桂五、罗芳桂等阵亡将士的名字。

(5)

依山而建着石阶。石阶中央,大理石构成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触目惊心。

没有更多的字进行诠释。

走在石阶上,步履感到沉重,心情感到凝重。

两边苍翠的柏树,默默肃立,是为忠魂祷告,还是为忠魂歌吟?

感觉时间的停止,空气的凝固。

满怀的敬仰,唯忠魂的永存,民族独立扎进心房。

(6)

这特殊的建筑物,“七七”。想到六十多年前,发生的“芦沟桥事件”。

它的爆发,抗日的烈火燃烧中华大地。

大理石堆垒而成的“民族大团结,一致抗日”的标志,与山河长存,与日月同辉。

塔的后面是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铭文》:“寇犯芦沟,大波轩然,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让我知道,这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而献身的英烈们,浩气长存,永垂青史,世代敬仰。

(7)

回眸群山中矗立的“忠烈祠”,为衡山保留下这座陵园膜拜。

众人到香火旺盛的殿宇祈福求财,忘却这里。

可笑,可悲!

(五)西湖的泪

(1)

知道雷峰塔倒塌过,那断桥依旧,没有断过吧?

断肠人却缠绵万绪柔肠,道不尽人间真何求。

想到白娘子,不愿成仙成妖,只愿做一次人,圆自己的前缘。

满怀痴心,受尽磨折。

面对的却是个愚木的许仙,是非不辨,听信法海的佛经,最后无奈禁锢雷峰塔里。

做人难,守护前缘的梦,更难。

蓝蓝的湖水,波光粼粼,小舟在断桥间荡漾,那身穿白色长裙的娘子,搀扶许仙的手,躲在他为她撑开的油伞下,满脸笑容,悄悄顺水而来。

耳边传来“西湖的水,我的泪,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断肠也无怨……”

幽怨低回的歌声传来,虽是表演,一样叫人心灵震撼。

为他们的爱,为他们的离散,为他们的明天,卷起万千浮想……

(2)

就在断桥边,苏小小曾坦荡地面对自己纯真的情感。

可是,自己中意的郎,欢爱后离开。

想当年,小小与阮郁郎君来到西泠桥头,正当夕阳西下,飞归巢之时,周围一片静谧,小小激动地轻声吟道: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小小自阮郁去后,整日足不出户,左等右等总不见阮郁的信息。

“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

她只能吟诗以解愁闷。

这就是小小的初恋。

钟爱她的人,含泪送她离开。

那是很久很久以后,只见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骑着白马而来,到西泠桥边下马,步行至小小家门前,一路哭将进来。他奔到灵堂,抚棺痛哭:“苏姑娘,为何不等我鲍仁来谢知己,就辞世而去?老天不公,为何容不得你这个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声息全无。

千古缠绵的情爱,就这样让人痴心未改,伤害着对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多是幻想,留下无奈的绝唱。

小小真性情,不为浮名委身,不为享受落尘,只因自己深爱着西湖的一塘清波,一道绿堤,一腔热土,执著的忘却爱的深切,寄情一尘不染的断桥边,油壁车奔跑时天籁般的轻盈与欢快。

十九个春秋,是梦是幻,都在那一丘黄土中定格,

可谓: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坟前松柏声。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3 )

西湖的水,我的泪,在岳墓前变换成细细的雨飘飞。

如果说泪水是女性的专利,此刻的男子可以说是无泪可流。

铁骨铮铮,满腔报国,最终是做了奸人的刀下鬼。

做弱者的人,被欺凌,小小看透尘世的可笑。

做铁汉的人,被谗言,岳大将军是否悲凉?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古木撑天狂啸,冷碑插地沉默。

月光照,忠魂守望。

也许只有西湖的水——

有几分清澈,洗涤世事的尘埃;多一份纯净,随君细述尘世的荒唐。

妖易成,仙不远,做人难,矢志不改。

做人难,想做真情人,只有青山松柏守望。

做人难,想做有为人,只有白骨散落黄泉,冰凉相伴。

(六)东方明珠

登高,才知道广阔的大地,如此渺茫。

登高,才知道人类的身影,如此渺小。

当我登上东方明珠的太空舱,在平视或俯视的瞬间,引出上述的感慨。

这座468米的高塔,矗立在黄浦江边,傲视上海整个大都市,是人为的创举,是国力的象征,是上海的标志。

不需要用语言继续粉饰,不需要用特技加以刻画,挺拔的直插云霄,人在天上,亦在人间。

只有黄浦江悠悠水面,环绕而过,直奔东海。

只有古老的欧式建筑,静静守护,仰望新生的伙伴

只有繁华的街道,如蛛丝马迹般穿插,构造大都市经络的通道。

只有车流不息的蠕动,从明白一览众山小的内涵。

身在高塔,有一种体悟:登高,才能远看!

而所谓的高处,是心的处所。心比天高,不是贬义,是一种追求,是理想直击的彼岸。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追求,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

唯有活力存在,才能抵达所追求的平台,实现生命意义的跨越式飞跃。

登高,方明白追求的力量。

登高,方明白人生的内涵。

登高,在东方明珠的顶端,心潮澎湃。

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是自我超越的载体。

就看你怎么样去奋发、拼搏、完善!

(七)橘子洲头

我们前去橘子洲头的时候,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大型雕像,但有白玉石立起的大幅词碑,篆刻主席1925年所写《沁园春-长沙》。词碑掩映在古木中,与湘江水作伴,如流动的画廊,引领游人的心身融入这被宋代肖大经誉称的"小蓬莱"。

查阅资料得知, 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橘子洲则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之一,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橘子洲头有美丽的传说,也是一座传承历史的桥, 更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与同学友搏浪击水、议论国事的地方。面对激流澎湃、白浪翻滚的江面,年轻的导游介绍,这就是当年毛主席畅游湘江的地方。我不敢想象,如此江流,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质,而且需要有娴熟的游泳技能,更需要有坚毅的抗击自然的毅力和勇气,这些只有伟人方能抵达的高度。我只有敬仰和崇拜,以及常人游观时的感叹。

橘子洲头,有人说它是一幅画,桃李争春,渚清沙白,橙黄桔绿,素裹银装。有人说它是一首诗,来往天流天地外,天下古今人物是非中。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

今日观光,再次领略毛泽东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七)寿比南山

一直知道“寿比南山”这个词汇,借喻祝福老人长命百岁,满满的祝福,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

但南山何指?也没有深究的心理,直到这次到衡山一游,才知晓南山即衡山也。

衡山山峰凸起,其中陡峭的祝融峰直入云霄, 云雾中隐隐约约呈现一座古寺,那就是祝融殿。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当我汗水淋漓地站在殿前,让我惊叹古人就地取材建造殿宇的气魄。 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可谓千年不朽!

这里估计四季香火不断,未进入殿内就闻到香气袭人,而且烟雾袅袅。拜别火神祝融塑像后,回到广场寻找留影视角时,才发现那最佳的位置已经出租他人,需要收费才允许落足。想想来一次名山不易,也就交了钱,依然开心地留影纪念。此刻看祝融殿仿佛天上来客,滞留在山峰之巅,神圣而庄严,辐射出一种古往今来拜访名山的虔诚之心和祈福平安之情。

在殿外的山沿俯视,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而成,让人有眩晕之感,更觉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当然,对比来自云南的我,高山峡谷见多识广,没有更多惊讶。仅仅因衡山四周低矮,山峰方显得高耸罢了。若说触动心扉之点,就是衡山乃视为“寿比南山”之要义,所以有深究的心理。

在《释山》所写: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又因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是故南岳是中国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再有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南岳之所以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自然条件。

明白这些框架渊源,于是回望衡山之间,更乐意像李白那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渴望像李白那样"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游历天下。

(八)岳麓书院

古木深处,古院深藏。

远远听到诵经声,伴随木鱼声,响彻空山。

步入古院内,大佛金身矗立。

黄袍袈裟的大师,成排结对,虔诚跪拜。

一份敬畏,从严肃而正统的氛围中,震慑灵魂。

一份执著,从古色古香的庭院深处,贸然而生。

跪拜,没有空间;慢行,稍有机会。

很想到朱熹讲学的大厅内观赏,但早有书法大师挥毫泼墨,占据主讲的平台,信徒围观,保安护卫,难以驻足片刻。

知道,观者亦有级别,预约方能一饱眼福,近距离品味书法过程中,气贯长虹的文字神韵,大师修炼的旷世精彩。

知道,大门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出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书院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千年以来的历史,根深蒂固,一脉相承,玄歌不绝。千年学府,道南正脉。于此,也明白人世间崇尚儒家文化,是整个社会无法追求公平的根源所在。曾经历多次战火,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20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

眼前之书院,若没有诵经声,而是读书声,多好。眼前之书院,若没有拍卖声,而是欣赏声,多好!

遥想书中所记叙的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的场景, 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那是经学发展史上盛事,今难以相逢,但思绪中依然惊叹。

某种学说,只有深究其精髓,方能纲举目张,九州敬仰。

今日之乱象,是否有悖初衷,始难评说。

好处是,景色优美,偶有光临,视为快事,不负劳心远到。

(九)黄浦江畔

从东方明珠太空舱上俯视上海,黄浦江如玉带环绕醒目的古老而崭新的大都市。

所谓古老,就是在外滩附近,遗留下来的花园洋房、公寓住宅,各式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在新筑道路两侧拔地而起。道路两旁,遍植法国梧桐,树冠交缠,枝繁叶茂。这片区域,华洋集聚、繁衍生息。

那天雨下个不停,穿着单薄的我,寒气袭人,只好就近购买外衣。到了精致的小楼上层居住下层店铺,沿街店铺没有统一店招,每家小店都别致有趣,眼带笑意,心中愉悦。在一家小店购买了衣服,直接御寒。喜欢这个地方,这样的空间,仍然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老上海的模样,生无所息地存在着。

所谓崭新,那就是跨过黄埔大桥之后,浦东地带高楼林立,几乎属于摩天大楼系列,幻影般在云雨中呈现熬人的风姿。当然,这样的建筑物,各处都能见到,而且无力细数量化。毕竟属于亚洲第一大都市,唯有豪华、繁荣、前卫,展示大都市无尽的潜力和迅猛发展的奇迹诞生。

这里,节奏太快。 单行道上车水马龙。即使坐在车上穿行,也没有人交流,或坐着看书,或吃着简易的午餐,或查看手提电脑的资料。人们神色匆匆,只为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新的岗位,获得更多生存的资源和经济基础。

特别喜欢在城隍庙毗邻的豫园,因为早知道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园内亭、台、楼、阁、厅、堂、廊榭、古木参天俱全。这是大都市里在竞争激烈的节奏心理冲击下,最佳的缓冲小空间。

但一切竞争与我无关,在黄埔江边上漫步,亦看江流中飞舟移动,那才是自己所需要的景色。

(十)三国城

三国城就在眼前, 它坐落在无锡葱茏苍翠的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

城门楼上,旗幡招展,两尊汉代神兽矗立于广场;城内中心广场,一座巨大的汉鼎赫然耸立,滚滚浓烟从鼎内升腾而起,让景点平了硝烟弥漫的烽火气息。

城门楼大道右侧,驻扎着数十顶军帐,“桃园”内桃花盛开,一曲英雄泪飞的结义曲响起,刘关张三杰正饮酒立誓,祭告天地。左侧的跑马场上,曾参加《三国演义》实拍的影视马术特技队每天都为游客真枪实刀地表演“三英战吕布”。其场面宏大,惊心动魄,再现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

大道前方,竖立着三座高大的辕门,这就是曹营水旱寨了。它由曹操点将台、辕门、四座敌楼和楼船组成。曹操点将台两侧,战鼓矗立,依稀可见一代枭雄曹公当年的威仪。站在三层高的点将台上,极目远眺,水寨风光尽收眼底。陆地上的楼台堂榭与湖上的望江敌楼相峙对望,让人惊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建造者的巧夺天工。

建筑物还很多,观景点出类拔萃,整个三国景点气势恢宏,古朴凝重。

与景点相对应的,更多的思绪是对曹操的敬仰。不管火烧曹营让他有点狼狈不堪,但不论古代杰出的政治、军事、文学、书法、诗文,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谁也无法超越。“枭雄”一词颇为不公。虽有诸葛亮式的洒泪之忠言,引人百般敬重,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豪情,才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

我欣赏近代范文澜对曹操的评价: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除此之外,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且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遗嘱,也体现了他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这种节俭精神和行为,值得当下生活浮躁者借鉴。

至此, 在曹操的塑像前,深感世人终于留给英雄一席之地,是三国影视城的点睛之笔。

可谓一游胜景,幸甚之至,快哉!

(十一)龙井茶

有幸到西湖龙井产地一观一品。

坐在产区大厅内,茶艺表演的女士,优雅而精湛的技艺,叫人耳目一新。

没有更多繁琐的规程,不一会儿,每个宾客桌前就摆放一杯龙井茶。 当看到杯中茶叶如女士介绍的那样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明亮;小口慢品,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一种沉醉感欣然升起。

放眼狮峰, 林木茂盛,溪润常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整个茶山,郁郁葱葱,层层碧翠。想起“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乃明白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的历史渊源。

但过于名贵,问价数千一斤,只能仅此品味嗟来之茶。然,作为云南人,亦有名茶所长,如南涧的“罗伯克”和本地的青华茶,一样是“明前茶”系列, 且价位适中,乃为满足嗜好之佳选。

不过,到此一览,尽兴尽意!

(十二)也说园林

(1)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

“元至正二年,名僧惟则的弟子为其师而集资所建;又因惟则之师中峰得道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且园内怪石皆怪石形若狮子,故名。全园长廊回绕,结构紧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大型假山群洞壑深邃,峰峦峻奇。清康熙、乾隆曾数次来游,并将其仿建于圆明园及避暑山庄内。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段文字,摘录《狮子林》门票的介绍。

我没有注意示意图,逆向观光,人流如潮间,弄得心身疲惫,不多时就离开林园,在门口休息,等待同仁的聚合。

(2)

狮子林的美,在于小家碧玉的精致,一步一景,步步醉人。但缺乏大气浑厚的空灵,往往引发审美疲劳的体验。

不知道怎么的,我不大喜欢江南的园林,所以留下几张照片足矣。

思维中始终设想许多,这里——

一山一石,虽巧夺天工,但无论怎样布局,都留下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自然山川卧龙伏虎,鬼斧神工的险峻,引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深邃意境;一泓一桥,多烂漫无限,凭水迂曲,却没有周庄小桥的古朴,也没有太湖遇仙桥的飘渺,让人生发“极目楚天舒”的联想。

一花一屋,小巧玲珑,四壁园景,尽收眼底,可西湖的云栖竹径,老竹苍碧,新竹青翠,一眼望去,密密层层不知其所终,“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幽幽山道上,绿荫连着绿荫,清凉裹着清凉,山风起处,偶尔有阳光从枝叶梢头的空隙处洒落,光点跳动,映得游人衣袂尽绿的幻影,这里没有。

也许,我不该这么对比。

(3)

中国文人墨客的眼里,把“浓缩才是精华”的园林美化。

也许是因为生于古代,交通不便,经济拮据,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构思自己神往的万千山河的博大,借助有限的园林世界,完成一生对迁徙无定的惧怕,来一次漫不经心的搭理,铸造自己的春夏秋的潜意识思绪。

回归自然很难,高阁琼楼才是自己的梦想。点滴的林园小憩,聚友樽杯小醉,古文诗词借用,挥毫泼墨间,闲庭成为心中的大世界罢了。

矛盾的心态,举步维艰,维护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

于是只好近距离在园林间漫步,耗尽人生的大好时光。

回首相望,那园林——

山,就是自己展望的自然之山;

水,就是大江东去的写真;

木,就是山花烂漫、分外妖娆的境界。

但山川犹存,小小园林与之对比,差异万千。

(4)

走出园林,心情放松。

南国——彩云之南的自然,才是自己追求寄情的地方。

金沙江日夜奔腾澎湃,亦有“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的景象;

沉沉澜沧江,天险绝壁下,似睡梦中的老人,自如搏击,看尽两岸的山花,仰视长空云起云落的迁变;

玉龙山浓云密布,险不可攀,谁看透她冰晶玉洁的美容,谁聆听到她千年跳荡的心音;

楞严塔,直插云霄,幻化的云海日光,暮鼓晨钟,苍老悠悠,天籁梵音,进化了多少污浊凡心……

小小园林,能演绎吗?!

(十三)鼋 头 渚

(1)

随车向鼋头渚的方向驰去,拐了弯,雾气沉沉。

记得上次来这里时是个晴天,白云天边笼罩,有的似奔腾的马儿在呼啸,有点似柔情的少女在舞蹈,有的似洁白的莲花在绽放,始终缠绵住烟波浩渺的太湖,久久地不愿离开;水面波光粼粼,多情地张开宽广的怀抱,拥戴着水中的小岛。

面对小岛周围那一只只扬帆的小船,作为高原地区的我,终于领悟了一叶轻舟的内涵。天际间,轻舟还有清晰的棱角,不经意间幻化为点点船只的影,飘移在波光的深处,慢慢地连着影子溶进湖水与白云间。

迷离的景致,记起尘世的沉浮幻变。

下车呆在岸边,水还是在濛濛雾里露出自如的容颜,虽没有明亮的跃动的波光,但仍能见到清澈的舞动的浪花,拍打岸边的砂石,溅起点点凉丝丝的水滴,让人体验着湖水的亲切。

游轮划过湖水的中央,我在顶部停足,扶着栏。阵阵船身的震动,仿佛感受到了太湖深藏的澎湃的热情,想到李纲 所写“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蓬”的词句,满腹醉意。任迎面的江风,吹拂我释怀的情;也任随慢慢前行的船,带我驰向太湖的深处。

而此刻,曾远远看到的岛屿,渐渐露出原貌。

(2)

踏上潮湿的岛屿,随曲折的通道,慢慢向山中漫步。

这里的岛屿所构成的山,四周绵延起伏,托着高耸的峰峦。与南方险峻奇雄的山颠,似乎不成山。

然而却多了满目的丛林。低处是,樱花一株株相连,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朵,一簇簇相拥,笑迎游客。人在花中行,花如伴相依。拾级而上,古木掩映山巅,松伸长臂,柏吐异香,修竹指苍穹,古藤抱怪石,恰是树影霞光重叠深的景象。

依山筑殿,才完美。有山无殿,缺少贤人题诗作画的意蕴,山变得单调,失去回味。这里的殿宇就藏在林中,却构成了称谓“天街”一隅。

不知道是神仙下凡,还是先哲幽居,穿过一个圆门,露出两排古殿;穿过一个方门,落入几间楼阁。每每殿宇又是一个店铺,放置着深色的生肖古董,悬挂着老子《道德经》的精湛书卷,点染仙风道骨的老人素描,还有奇巧的山水折扇,不忘玩累后充饥的怪异糖果……

天街游人聚集,贴身前行。这样移步,不知道是想沾点仙气,还是与仙人共聚仙界?

不觉中,数小时过去。除心存惊叹,就是恋恋不舍。

(3)

太湖的桥,没有周庄小巧的精致,却多了大气神秘的色彩。

眼前连着两个小岛的桥,横跨澎湃的湖水,将岛屿连通易行。以“遇仙桥”作称谓。

此桥是当百姓乘凉避雨,亭廊结合的桥梁。相传说东海白龙王子仰慕侗乡的美景,为姑娘甜美的歌喉所陶醉。于是化为翩翩少年和一位名叫娇美的侗家姑娘结为伴侣。太湖的乌龙知道后十分嫉妒,搅起滔天洪水,白龙王子为搭救娇美和无辜百姓,与乌龙英勇搏斗,胜后力竭落水,其身化桥,长卧江水上。

会仙桥是一座“五孔五亭”的桥。如彩虹般横跨小矶和大矶之间。桥头有幅对联“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来我”,点明了此桥是仙凡相会的纽带到了桥那边就是进入仙境了。

而仙方何人也?

(4)

灵霄宫正前方是玉皇大帝像,身着九章法服,两耳垂肩,手持象征权力的江山星辰玉圭。

我没有更多停留,而在老子的金身前思量。

老子作为两千多年前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道家学说的创始者,此时额头微突,眼睛深邃,耳朵夸张,飞动长须,可让人知晓他知识的渊博,无穷的智慧,阅尽人间的沧桑,善于听取言论以及寿比南山长寿和无穷的力量。

在智者面前留影,是遇仙吧。忽然想起遇仙桥,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词句,胸间静静地玩味。天上人间,一桥相通,往返其间,宇宙的堂奥便可瞬间穷尽。

太湖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辽阔的湖水上七十二小岛,让人联想到玉帝金盆打破,玉液成湖,翡翠成岛的幻影;月老祠前同心锁牢不可破,让情人或恋人,永结同心,生死相许,地老天荒,不负尘世相爱的甜蜜……

一切仿佛都是仙缘,融进茫茫的烟雾太湖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dsrdkqf.html

湘赣散记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