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圆台北

2012-11-30 07:20 作者:婺江渔夫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圆台北

王 湘

一步,一步,终于踩着泥石路阶登上了山冈……

脚步总是缓慢,心情依然沉重。只因每跨出一步并不容易,海峡惊涛骇浪,两岸关山重重,以致我已经来到宝岛热土,却似乎还是深沉于梦境

山冈肃穆,天色迷离,可我并不孤单。脚下的大地厚重坚实一脉相承天际的崇山峻岭,绵延于广袤和深邃……

一步,一步,我在走着,从童年走向中年,谁知道我曾经遭遇多少凄风苦,而后终于迎来光明媚,可以翘首盼望有一天我父亲会乡音无改喜回故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步,一步,我知道我父亲也在走着,从大陆走向宝岛,从不惑走向古稀,曾经多少次梦见叶落归根,可我怎能料想,他老人家终于未能如愿以偿而早早走向了天国!

人生悲痛莫过于生离死别。既然父亲在世儿子眼睁睁无法侍奉尽,也便只能祈求于梦:何时能让我去父亲的墓前烧一炷香,叩一叩头,也可抚慰我内心累积的伤痛

好在有梦就有希望,就有可能——我终于有机会赴台一游了。可是,到了成行的日子,新的忧虑又让我坐立不安:六十多个春秋弹指过,随我父亲去了那里的村人,如今不是谢世作古就是风烛残年,我到了台北,人生地不熟,为父扫墓还不是一句空话?

所幸的是,经营跨国公司的弟弟已从中东飞回台北正在等待我。不过,我乃随旅游团出行,按规定必须集体行动,去扫墓还得请假,还得交付离团费。直至弟弟帮我办妥了一切手续以后,我才喘了一口气。弟弟驾车径奔南港区九如里山地而去。忽见窗外翠绿丛中崭露幢幢白色建筑物。弟弟说,这就是胡适生前所在的中央研究院。我不禁凝神注目:那种宁静沉思的姿态,该是正在探究一个新的课题了吧……

登上这座东西向的山冈,也便进入了郁郁葱葱的天地。此乃12月的天气,我所起程的海峡彼岸浙中山地已是天寒地冻,可在这里依然草木繁茂鲜花盛开处处生机勃勃。只是整座山冈墓碑林立已成另一世界,来到这里所能聆听的,只有沉寂

墓地坐北朝南,从低到高的斜坡上一字儿排开几座中西结合模式的坟茔。所谓西式,就是陵寝在前,墓碑在后;所谓中式,就是陵寝前设置了祭案,不仅香烛台齐备,两旁还设立土地神龛和焚纸石炉,四周则有翠柏守护。墓碑上除了先人照片、名讳、生卒年月和后辈名字等题款以外,与大陆墓碑所不同的是,还镌刻了诸如“江苏”“浙江”之类的籍贯,标志着往生也不忘从何处而来。弟弟叹息曰:全都是涉过海峡而来岛上的。如今,我这个当年的孩子也已春秋日高,懂得苍茫,凝视前一代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只有难以言说的涕泣和欷歔。我能体谅长眠于异乡的先辈们,他们年长月久深埋于内心的创伤一定还在隐隐作痛……而我在一一扫视墓碑上的这些地名之际,耳畔总是响起南腔北调的种种乡音,似乎都在倾诉各自的红尘往事……

人生如流水,有的回环旋转,有的跌宕波澜,有的一泻千里。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父亲的一生。我只听说他在1924年东阳中学毕业后考入法政大学,而后却投奔了黄埔军校,又是北伐,又是抗日,又是内战,汽车火车总是忙着搞运输,命耶运耶,从此不由自主。我更记得:他第一次看见我这个儿子时我已八岁,而我十一岁时却已和他生离死别。他想不到,八年抗日出生入死为的是祖国,而自己的老家却遭遇了日寇蹂躏洪灾洗劫家人死难。他更想不到,他一跨过海峡便是踏上一条不归路,以致辗转传达给他儿子的最终信息仅仅是别人送他的一副挽联:“戎马半生来宝岛;古稀一病返仙乡。”……

去台北扫墓启程前,我不知能不能随带祭品。弟弟来电说什么也别带。弟弟留学美国加入美籍而后又经营跨国公司,可谓大半个“洋人”了,可他的待人接物全都十分中国传统。从寺庙旁边的小店里买来了香烛。先将红烛点燃,再将线香焚起,一边递了几炷给我,一边沉痛地说:“和爸说说话吧。”可是,我跪在父亲墓前一下子热泪满面,开口喊了一声“爸爸”便再也说不出话来……

——斗转星移一甲子,晨起夜寐多少泪,心里不知喊了多少“爸爸”,口头却早已消失了这样的词语,甚至有人提起“父亲”二字,都会让我心惊肉跳。想不到六十多年后,我还能跨过海峡面对墓碑上父亲的黑白照片再喊一声“爸爸”。——我该有多少话要诉说啊!

过了半天,我却只说出了三句:“我怎么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来看您;您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我们兄弟姊妹能够相会而瞑目;一定会为我们兄弟姊妹在苦难中挣扎出自己的一条活路而高兴吧!……”

我的泪滴一落地面就深入泥土。——我能深切体味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是咸的。

毕竟兄弟姊妹,情同手足。分散两岸终得相会:我和妹妹是过了41年后;我和两个弟弟则是分别过了58年与60年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各自的故事,更有共同深埋于心中的创伤。创伤还在作痛,却谁都隐忍不言,也是无从说起。扑朔迷离的真相,两级分化的诠释,日渐流失的记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竟是如此的错综复杂,留给人的却只是一些残缺的印象,何年何月又有何人能够给以全面完整的叙述?——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人生!

我和弟弟的第一次见面就在台北101大楼。“101”,多有意思的数字,对我们兄弟而言,简直是一种历史性的符号。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当年,东阳人随部队去台湾的数以千计,仅仅我们一村就有6人之多。半个多世纪来,他们天天盼望两岸同胞能够早日和好往来而不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人曾经一路颠簸回过大陆老家拜倒在亲人坟前哭得死去活来倾诉过几声“太迟了太迟了”以外,其他的人都是含泪离开人世,更不必说大陆亲人有机会赴台和他们相会了。60多年后,我能够得以去那里会见弟弟并且一同给先父扫墓,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吧。

弟弟特地安排我俩在岛上最有名气的圆山饭店用餐,第一次相互畅叙肺腑,真可谓悲喜交集。饭后还在这家饭店前合影留念,怎能不让我俩笑逐颜开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24567/

梦圆台北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