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眺红楼,不舍昼夜(6)

2012-04-28 07:19 作者:深圳往南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远眺红楼,不舍昼(6)

十一,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在文革时期、是一个主要针对年轻人理想与出路的运动。毛说一句“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激起了全国青年上山下乡的狂热高潮。

我姐姐的下乡,记得是学校老师来家里做我父母亲的思想工作妈妈怕我们听见,特地避开我们,请老师到家里面房子内小声说话。谈话是不愉快的,我的大姐最终还是被下到平塘县一个生产大队劳动。

我们楼上的胡家,可能思想比较激进,两个姐妹自告奋勇、主动下到当时最艰苦的威宁县去插队落户。在她们那一群知青点中,有一个全省红卫兵的风云人物,叫陈葆红。她健壮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经常穿黑色的褂子,就像威宁当地的人一样。

记得她是中共贵州省革命委员会的委员。曾经上到天安门城楼上,得到毛主席的专门接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面对朝思暮想的伟大领袖就在咫尺,她一时不能自制,万岁!万岁!万万岁地喊个不停,毛主席见她太激动,怎么也静不下来,就拍了拍她的肩膀,希望在你们肩上。

据说拍这一下,就不得了啦,在那个狂热的年代,这是巨大的荣幸,巨大的鼓舞,巨大的支持,巨大的幸福!所以,毛拍了拍的那个地方,具有神圣意义、就不能洗了,她因此坚持了很久,似乎转化成很多旁人不能想象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当时她们写的笔记还在,也许会告诉人间她们的坚持是那样的异乎寻常。

后来,他们上山下乡,扎根偏远高寒山区,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事迹,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广播以长篇通讯的形式,广为宣传。一时间陈葆红与胡家两姐妹的名字在社会家喻户晓,给他们与红楼宿舍带来了难得的革命荣光。

知青返城开始后,胡家两姐妹被抽调到贵州西部的一个大型国企工作。环境开始改变,革命内容慢慢少了,要生活会生活与经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抓紧学习掌握科技知识的要求,而且逐年提高,谈婚论嫁也逼迫她们面对现实,客观漂白着她们原来红而又红的革命胸膛,当然也日益变化了她们的思想。

十二,红楼咏叹

红楼一世,最重要的是与我们一起、经历了文革,目睹了红楼宿舍发生的许多景象:

如以子虚乌有的造谣,说三楼某家小叔子奸淫幼女,从而把他拉到次南门大街上、被不明真相群众起哄殴打,群情激愤、拳打脚踢、打得几乎遍体鳞伤。让我慨叹:真相不能保护无辜的人;

有被定为反动学生在红楼曾经住过,以疯狂反马、反毛、反文革之罪而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判处有期徒刑15年。接近服刑期满时才复查,后以“彻底平反,无罪释放,恢复其名义”放出。然而最好年华已随苦难而过,身心重创已是事实,很难找什么来补偿穿越而过的历史、与人间美好的青机会啦;

也有重庆武斗大乱,逃到亲戚家躲避的小姑子,因政治持续高压而神经失常,每天站在宿舍门口,漫骂中央文革的所作所为与那些人、那些事。每次都有很多人围观。

……。

红楼在人间沉浮中静静地看着,感受大家的生活经历,记载当时政治高压下各家的思想情态,日渐变成启迪我的教科书。尽管当时我们宿舍的生活比下有余,城市里还有很多更难过更困难的家、天天面临没米下锅的惨状,但是我们还是深切盼望过上另外的好生活。

改革开放后,国家走上新路,旧貌换新颜,现在城市生活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我们应该珍惜,更应该反思:人往高处走,生活往更好的方向流,是人类的普遍要求,绝不能够“复辟”,回到过去——红楼那尴尬的生活。

我没有想到,文革结束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城市改造兴修高楼的需要,也要把红楼拆毁,它也面临寿终正寝的结局。

它大约是贵阳第一批城市迁徙改造拆毁的建筑物。

它五十年代为振兴贵州经济而建,八十年代被迫消亡,在世间存在三十余年。

它见证了建国后政治经济的更新变化,沐浴了社会带给它的风风雨。它为我们遮风避雨,带来温暖,耐心地一点一滴的启发教化我们那些曾经狂热躁动之心。

我们家因早前搬出红楼,很遗憾,没有看到红楼最后一刻在社会上向大家告别的情景。

但红楼毕竟与我们有感情,它与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让我们听百家言,尝百家菜,启发我们既要偏小家、更要学会爱大家,学会观察了解社会,思考人间冷暖,从而在独立品格、意志塑造等方面慢慢成长

红楼的多个家庭,大家共在一个屋檐下,经风雨,阅事变,感受别家的不幸和分享那个时代特有的快乐。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我每想到它,仿佛觉得它是我情深意长的老友,可以如常的嬉笑打闹。欣赏它的博大沉静宽容,以不声不吭蓄积的涵养,静静地抚慰人间。它有灵性,常为我们很多家庭的沉浮而忧喜。

后来、朋友来电告诉我,瑞金路几乎整条街上的建筑物都被削毁了。我心里颇有几分遗憾,这动作也来得太大了些吧。

后几年,我回去时,心里暗暗地数着那条街的变化。果然,原来建筑物得以保留的,仅剩金桥饭店和市妇女儿童医院,其它全部都拆毁迁出。

据说、这两户也在下一步的拆迁改造之列。

留给人们的,只有那记忆世界中人与事连带的感情了。

红楼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它滋养我的成长,我不因它的毁掉而忘却它,相反,红楼若有再生,生在我的心里。我在心中的深处照原样搭建它,让它与日月同辉,与生命同在,继续温厚地给我生存动力;给我以青少年浪漫、想象、激情初射的文化营养;给我以自然之力抚平社会贪婪之震撼。

(全文完,谢谢阅读)

深圳往南

2012-4-23写于深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26975/

远眺红楼,不舍昼夜(6)的评论 (共 1 条)

  • 伊若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