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亲情伦理小说】妈妈,我想对你说(10)
转眼又到了年尾,要过年了,孩子们似乎很容易记住这样的时节。爸爸妈妈却总是那样心不甘情不愿,好像只要提到要过年了,他们就会皱起眉头来,没事找事地发泄着不满。或许不是因为过年,从还没把过年提上日程的更早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这样了。这,让孩子们很不安,尤其是敏感的其儿。
终于到了某一天,妈妈说:“不就是过个年吗?有必要这么欣喜?你们平时饿着肚皮了,没吃过吃货?”
爸爸就嘿嘿笑了,他说:他们本来是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嘛!土包子!”孩子们一个个撇着嘴巴不再说话了。
可是妈妈并不买爸爸的帐,她说:“谁叫你怎么不搞点好东西给他们吃呢?”
于是爸爸现出了他的本来面目,很无赖地说着:“我家穷了几辈了,奢望着你去改变这命运呢!你去弄点好东西来吧?”
于是,妈妈被气哭了。盘腿坐在地上哭了好久都没有一个人来劝慰,哭着哭着,后来到底还是想通了,于是擦擦眼泪坐到了椅子上,拖来进哥儿抱在怀里亲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妈妈说:“我小的时候家里还是挺殷实的,我伯伯家里更好,就是你们的大舅舅家,我们胡家有个很大祠堂,到了过年的时候,为了祭祖,年饭都要搬到那里祭祖,总是一家比一家丰盛!”
爸爸就说:“地主阶级作风,还敢拿出来炫耀呢。”
“谁像你家啊,一年到头都是萝卜白菜硬是吃不腻的!”妈妈听了又伤心起来,委屈地诉起苦来。“要不是我进了这家门,他们大概是年都不要过的!没见过这么寒碜的人家。”
“我外婆家里城府深得吓人!不喜欢。”孩子们也插话进来了,说这话的是二姐。
于是大姐也跟着说:“是呀,是呀!外婆家里那些人总是古里古怪的。我就记得他们有一个邻居叫什么什么的,是杀猪的,有一次还拿着杀猪刀来吓人呢!”
爸爸说:“不喜欢就不喜欢吧,不去就是了,今年过年就不要你们都去了,让其儿和进哥儿跟着去拜个年就回吧!”
三妹像是刚从梦里醒来的,瞪着眼睛就说:“其儿和进哥儿去拜年,我就不能去拜年了吗?我也要去混混,看能弄点好东西回来不?”
爸爸说:“你还想去,那就去吧。那就正巴不得咯。”
于是爸爸带着小姐弟仨就去了,难得的,爸爸今天这么积极,随身还带着鞭炮香烛之类的,是我祭奠外婆。
一场烟熏缭绕的祭祀过后,进哥儿迫不及待地要去买东西,他说前面一户人家新开了小商店,要去看看。可是他没进得那小商店的门,因为店主家有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少爷正耍脾气,把他挡在了门外。
进哥儿委屈得很,哭哭嘀嘀的回来了,还有三妹在身边添油加醋地描述着两小少爷火拼的情景,爸爸听着也觉得很没面子,什么也没说,只带着孩子们走出门要去看个究竟。
店家听说后院人家的姑爷做客到此,正为刚来光顾的自家少爷被挡在门外大动肝火,要来寻求公道,于是老板也站出来表示歉意,他说:“是我们的错呢,这生意都可以不做,怎么能把人家上门来的贵客都得罪了呢?的确是我们的错。”话是这样说的,脸上表情却并无多少谦让之意。爸爸毕竟是个聪明人,他想,就算看不过意又能怎样呢?没必要自己撕自己的脸,于是没声没响地打道回府了。
可是进哥儿一直在吵嚷着要买什么什么东西,把本来就觉得有点惭愧的爸爸急的直干瞪眼。爸爸知道这孩子平时骄纵惯了,一时也扭转不了他的脾气,于是屁股都没坐热,他必须带着孩子们赶紧走人,不然的话,还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奇怪的笑话来。
到底还是觉得不妥,于是天色有些晚了,爸爸还是独自一人朝着外婆家的方向去了。
一回到家里,爸爸就迫不及待地向妈妈报告一桩事情,他说:“他舅舅家好像来客人了,从武汉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的,我们要不要也接待一下?”妈妈说:“你说要接待就接待呗!”于是爸爸连夜生起了大锅灶里的火开始熬煮食物。
第二天一早,妈妈又很郑重地派着其儿和进哥儿带着点家里的土特产去拜见拜见,探探情况。说辞都是教好了的,出门时妈妈还再三叮嘱:“务必要把客人请到我家来做客的哦。”
客人中间也有个小孩,比进哥儿都矮了个头,见着其儿和进哥儿,觉得特可爱,直跟着大人夸赞两姐弟的老实憨厚像宝贝一样的,还说:“这什么什么土特产就不用带了嘛,看到你们俩就像是吃了土特产。”这话说得他们自己都笑了,可是两姐弟是不会笑的,尤其是进哥儿总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他认真地说着:“一点小东西,不成敬意!”然后又认真地说着:“还要请你们去我家做客呢!我爸爸妈妈正在家里准备着,等着你们哦。”
客人们终于听明白了,这两个小家伙是派来请他们去做客的,虽然不太情愿,觉得有点麻烦,不过也不敢拂了小姐弟的美意,所以就什么都答应了。小姐弟看任务完成了,心里轻松多了,茶几上摆的苹果,一人拣大的吃了一个,便起身离去。进哥儿最后说着:“舅舅,我们先回去了。明天就麻烦你了,请你带着客人务必去我家吃中饭哦。”
客人来过,终于又去了,就像是一阵风卷残云,一场瓢泼大雨后,虽然有些狼藉有待收拾,可毕竟也是雨过天晴了,所以姐弟们好像憋了很久的气终于吁了一口。爸爸妈妈围坐过来,表示没弄明白大家为什么会搞得这么紧张。爸爸说:“怎么了?客人来了一场,叫你们招待一下,有这么不情愿吗?”
首先开口发表意见的是三妹,只见他嚷嚷着说:“爸爸,这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呀?我们都不认识!说的话我们也听不懂!”
妈妈说:“这就是你们居在武汉的姨妈姨父呀,还有他们的小孙女。”
“我爸爸就是见不得有钱人家,一见就想去巴结巴结!人家在城里住着有什么了不起!”二姐这话可把爸爸噎着了,于是大家安静了下来都不再说话。
最后还是妈妈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一些事情,孩子们听着像是些古老的故事,听着听着都昏昏欲睡了。
妈妈说,大舅舅家的那片宅基地原是一个香火不错的祠堂,而祠堂前面的那堆祖坟是现在还在那里的。坟里埋葬的是妈妈他们这一辈应该称作曾祖父曾祖母的老人。老人家有儿女近十个,其中儿子六个,个个都曾娶妻生子,所以妈妈他们的本家兄弟姐妹是很多的,遍布整个村子的各个角落。
妈妈还会说起,大舅舅原是还有一个兄长的,那是曾祖母在的时候最疼爱的人,成长的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少年得志却英年早逝。
三妹说:“妈妈又要开始怀旧了!”其儿却喜欢听着故事好奇地问:“妈妈,后来怎么样了呢?”
爸爸就说:“什么后来呀!说起来他也是你们的舅舅呢,不过年龄上可能有你外公那么老了。年轻的时候参军出去,跟着国民党混得不错的,后来共产党胜利了,他又要投靠共产党。很积极的一个人,为了投靠共产党,我们这里土地革命,分田到户,划分阶级成分都是从他家开始的,胡家祠堂也是文革的时候被红卫兵一把火烧掉的。你妈妈有点傻,不明白就里,只知道一说起胡家祠堂就觉得落寞。”
“革命革命,当然是会要人命的。你大舅舅的父亲,一生都活得好优越,只是惦记着那远在他乡的命根子惦记得苦。看见我从门前经过,还苦苦哀求我,要去给他儿子发电报,没过几天就落了气。后来没过多久,他儿子也牺牲在了革命中。”
“是啊,都是真的。”妈妈也这样说。“那后来怎么样呢?”只是三妹和其儿还是这样问着。
“你大舅舅那人能力肯定是有的,也很有才华,一派谦谦君子之气象。大概这人太赤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才会引来杀身之祸吧?他的死讯传来,开始大家都不信,后来胡家很多人都跑去武汉看了情况,似乎还是不太相信,可是事实就是那样了,没办法。”
“后来怎么样了?”
“现在,你舅舅不在了,他还有妻子儿子在那里呢,也和平常人一样生活着呗。文化革命结束后,你舅舅舅妈他们在政治上当然都得到了平反。”
“你那个大舅妈也不错,一派老学究的样子。大姨妈就经常说起嘛,说她脾气古怪,神里神经的,总和她搞不好关系。”说到这里,妈妈似乎是吁了一口气,因为她总算把故事讲完了,尽管是在爸爸的帮助下。
“可是妈妈,这与我们有很直接的关系吗?你为什么要对这么个故事念念不忘呢?”
妈妈说:“你们知道你大姨妈是怎么去武汉的吗?”
“怎么去的?”
“就是那个大舅妈生了几个孩子,自己又忙于工作,所以要请个保姆。你大姨妈最开始是去给大舅家做保姆来的。”
“嘿嘿,当时怎么不是你去当保姆呢?”爸爸说。
“妈妈要是去了,岂不是没有我们这个家了!”我们都嚷嚷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