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琐忆之父亲是棵常青树

2017-07-13 08:22 作者:记得绿罗裙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对于我的家族我是满自豪的,母亲也常说我们是柴王爷的后代,据说,网上也说:柴王爷即后周太祖郭威内侄、(后周太祖没有儿子,将其收为义子,承继大统)北宋太祖赵匡胤义兄、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早逝,子幼,群臣在陈桥拥赵匡胤黄袍加身,也就是说把皇位江山让给赵匡胤,对于前朝柴氏子孙 ,赵还是善待厚养并在太庙中对后世皇帝定下三条祖训。后世也有小梁王名柴桂,乃柴王后人。的确柴家后代忠厚友善,耿直不阿传家。

父亲不善言辞不太说往事。旧社会爷爷年轻时带着一家人到甘南开荒种地,创下一点基业,拥有了自己的几匹马,也因这个缘故在划分成分时成为了中农,父亲和叔叔也有幸读书到高小毕业。以后再读书没有我就不知道了。所以我说父亲是个读书人,他也真具有读书人的耿直倔劲,不阿谀谄媚不畏权贵等品质,加之柴家人的厚道,这些当然都传给了我们后代人。文革时候我们家曾遭到屯里一些坏人的嫉妒,总想把我家打成地主,父母当然从未屈服过。当时宣传队有个干部动员二线妇女下地劳动,指着奶奶说大伙:“老柴家的你们这些老子……”父亲听说就火了,找他评理,那干部理直气壮一副官僚派头:“老子是穿黄棉袄的,你能怎么样?”父亲针锋相对毫不示弱:“老子也不是穿黑棉袄的!”那人马上就蔫了。现在想想当时那场景父亲得多扬眉吐气多自豪啊!的确父亲在乡邻面前是该硬强起来,他可是为新中国流过汗水和鲜血的功臣啊!至今还珍藏在我家的三枚解放纪念章,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他当兵的光荣历史自己从不说出来显摆,都是母亲一点点告诉我们的。

父亲是多病的,他一生疾病缠身。十六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走的时候我们家乡哈尔滨还没解放,父亲参加的是赫赫有名的四野军,是林彪警卫连的战士。母亲等了三年多父亲回来了却是因病转业,父亲随四野军南征北战,一直打到江西,广东,就在九江患上了当地的血吸虫病,虽然治好了却留下后遗症就是丧失体力劳动能力,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和遗憾。这件事的历史背景意义很大,有毛主席诗词为证:

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病在2100年前就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行。1949年解放军在渡江作战和水上练兵中大批感染血吸虫病,引起中共的关注,开始了防治工作。当时长江中下游各省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儿童得病影响发育,甚至成为侏儒。妇女得病多不生育。男青壮年感染此病影响劳动。此病到了晚期,丧失劳动力以至死亡。解放后党把消灭传染病当成重大战役,一个一个病来消灭!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为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个时刻系念着人民的领袖,他激动不已,彻难眠,感慨和热忱化作了壮丽诗篇,接着就向全国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所以提到父亲得病,是不幸的,但我不能不为父亲感到庆幸,为祖国而自豪:中共建政的初期,就致力于建立高效的国家卫生体系,把肆虐中国几百年的多种恶性传染病,象登革热,肺结核,黑死病 ,血吸虫病 性病等消灭 ,真是可歌可泣的壮举!记得小学时看反映这个历史的电影《枯木逢春》当时我小小心灵就被深深打动了,里面的主题曲《重逢》哀婉的旋律至今萦绕耳边,主人公苦妹子形象竟然好多年让我痛苦不忘……

今天我记下这件事就是让后人别忘了:共产党执政后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全国消灭各种传染病!拯救和建设中国还得靠共产党和解放军!

回头再说父亲得病回家,身体无力腿脚也因此不利索,母亲没嫌弃毅然不顾家人的劝阻和父亲结婚,一生过着贫困艰难的日子。虽然政府安排父亲做了一名教员,可是那时家乡还没有一所学校,得每天步行近二十里到任民镇一所学校上班,终于他腿脚受不住劳累,坚持了几年还是辞职了。所以家里主要劳力就是母亲,到孩子大点就是二姐三姐。家里主要的活都是母亲做,下田上山,家里家外一把手!父亲在家做饭、收拾,力所能及的同样为家操劳着。

好像可以说父亲一生潦倒,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却是乐观的,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母亲很呵护,母亲给我们讲故事时,父亲有时静静地听,有时母亲重复讲时,父亲就会在一旁乐哈哈的,意思是母亲讲的细节与前次不同了又哄我们了。父亲心情好时就唱歌: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都是军歌呢。每当这个时候我对父亲肃然起敬,仿佛父亲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队伍里,人民子弟兵的不朽军魂永放光芒!

那个年代,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太小的时候电影很少。我们家这一帮孩子看书,总觉得这么小的书里面,却充满着那么多的神奇故事,能看到一本书就红眼,都争着先看,很多时候父亲也跟着争,(哪有什么大书啊,就是小人书、连环画而已……)最后用最合理的办法就是父亲亲自上阵大声读给我们听,我们大大小小的孩子就静静的睁大眼听……最有印象的小人书有《鸡毛信》、《半夜鸡叫》、《八仙过海》《三毛流浪记》和样板戏等等,上学了我最爱看的连环画是《北方少年》和《烽火少年》,尽管家里困难,父亲还是支持我年年订,他也是忠实的读者呢!

连环画、小人书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和标记。是伴随着每一位60、70后大朋友成长的“伙伴,是我童年最主要最珍贵的记忆。那个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天想来儿时的记忆因小人书、连环画而变得清晰,无限放大,那一幕幕场景将触动内心最深处的回忆,再慢慢回味……贫穷的年代,因它而使孩子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给了他们认识世界的通道。

我们就这样在父亲的读书声里记住历史,了解社会,知道了真善美,懂得了爱和憎,一年年长大……

要说那个时代最让人难忘怀的是对电影的钟爱,每月能看上露天电影是我们全家共同的祈盼。一部电影要看上好几遍,我们爱看电影的几个伙伴,跟着放映队南屯北屯的跑,有时跑十几里地,人少晚上害怕,我们就央求邻居舅奶领着我们,她真是个热心好事的好人呢!于是经常是她领着我们一小帮在漆黑夜晚穿行在田间小道,或者是夜的旷野,既兴奋又害怕。

想想宽敞的生产队场院里看电影的壮观场面就激动。人们早早吃完饭,我们小孩子先跑去了,拿上各样能坐的家什,冷天还要拿上大衣小被,人多的家庭还得抱上草厚厚铺在上,占上地方啊,每次我都是占据最前面最正中间的位置。天见黑了,不单本屯的,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围来了。黑压压的,那真是举家倾城、幕天席地一样的壮阔!有时下雨刮风了,人们也不散去,清晰记得白色的幕布被风吹得鼓成大锅一样,最后剩不下几个人了,一直坚持到银幕上打出演员表了,我才回过头看看后面,寥寥无几的人中,一定有我的父亲呢,他是电影迷呀,正好我们爷俩搭着伴晃悠悠的回家了。那些电影都成了我永久的记忆:《列宁在1918》、《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红日》、《暴风骤雨》、《流浪者》、《五朵金花》、《自豪吧,母亲》...…太多了。至今记得那些经典台词,父亲有时也接上几句:

平安无事喽!~~~当 ~~~当~~~当~~~

同志们,冲啊------

阿米尔,上——

为了新中国,前进~~~

跳下去吧,昭苍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你倒到是跳呀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

香烟洋火桂花糖......

高,高,实在是高.....

小时候可以说我与父亲是形影不离的,就是他的小尾巴一样。换句话说是父亲走到哪都带着我,一口一个’老闺女”的叫,等到大姐结婚他最惦记大姐。家里的一切外事活动都是父亲的,家里吃穿采购,参加外面的红白喜事,他一人包了。因为他每天都要吃那些镇痛片,所以三天五头去镇上开药,于是我们每次都盼父亲回来给我们带吃的,特别是节日临近时我们就更盼他给我们带回来新衣,袜子,等等。父亲常带我去任民镇,那儿当时就是我们这里的城,家家吃穿一切日用都去那买。记得那里的百货商店,自由市场,大饭店,很是繁荣呢。当然最有吸引力的是饭店,父亲常带我下馆子,吃那香喷喷的油炸饼,那真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焦黄的颜色,炸的透明,特殊的香气一进街里就能闻到,到现在还怀念那油炸饼,现在怎么也吃不到那时的滋味了!

当然每次都是步行,记得父亲一晃一晃的带着我去街南(gai)大表叔家参加婚礼;记得父亲带我第一次坐火车,圆了我上姥姥家的;记得父亲一瘸一拐带我去街(gai)后姑奶家串门,沿着小火车道,十几里的路程,我边走边玩,采花,采一种叫酸吧浆的东西吃,酸酸的,那是我小时候最爱的小食品了,我把它当做好吃的给父亲,他也津津有味的吃,真的。

小时我有劳动任务,就是挖野菜,喂小鸭小鹅,去田野里我最大愿望就是能挖到这种酸食品有大和小之分,小的吃叶,大的吃茎更酸一些,挖到后就埋在菜篮下面,怕晒蔫了,回来我就像得胜的将军一样拿出胜利品给父亲吃,他就乐呵呵的笑纳,我就美滋滋的。这是真实的难忘的童年印象,贫困的年代,吃个糖块,苹果,都是过年的礼物。父亲多病,我们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给他补身体,从小母亲给我们打下了这个习惯。

更深的记忆是整个秋季节,时常跟在父亲的屁股后去自留地,那时叫秧颗地,去摘豆角茄子黄瓜角瓜倭瓜,而我奔的是那些我想吃的甜瓜烧瓜菇娘甜杆,那条通向秧颗地的小火车道是我童年记忆的珍宝之一,回想起来这些,真的小时很馋呢,长大了,我个儿小,脚却不小,母亲常说:“老姑娘本该是大个儿,就是营养不良没长起来呀,”我想是有些对吧,不然咋就那么馋呢!

我对父亲的怀念比对母亲更深一些,也许和小时候的这些生活有关系吧,但更与父亲的和蔼可亲和宽容给孩子的快乐多有关。母亲整天为一家九口人的生活操劳,没太多时间搭理我们,倒是父亲整天不知愁似的,乐颠颠的东走西奔,也就忘了病痛忘了忧。他就像一棵长青不老的树,撑在我们的童年生活里,给我们荫蔽呵护和爱。

稀里糊涂要做人妻了,我要结婚了结束了我的快乐生活。父亲不太同意我的婚姻怕我不幸福,当然闺女结婚最不高兴的是当父亲的,当我坐上婚车回头看养我育我的家的一瞬间,我看到的是父亲正站在门口抹眼泪……这个镜头它定格在我记忆的深处,成为父亲留给我的永久纪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8834/

琐忆之父亲是棵常青树的评论 (共 1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