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惊艳“下半身”

2016-11-02 17:01 作者:白鸟群群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似乎是个文学问题,似乎是个文化问题,似乎是个道德问题,似乎是个与现存或传统有关的……

相对于文学、诗歌艺术而言,“下半身”肯定构不成一个流派(他们之写作倾向,早已有人在小说、影视、绘画里表述过),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是, 对,是“一小群”!……

——“一小群”是什么?!

(题记)

-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要弄清前些年文学(诗歌)里流行肆孽一时的“下半身”现象,必须回溯80年代。

90年代的根系在80年代。2000年左右在校念书的大学生,计算下年龄在80年代初,还在牙牙学语阶段,他们5岁以后这十七、八年非常关键,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美国二战后有次“性解放”,主体意义是积极的,但有很大副作用,用东方的话说带有“反封建”残余意味,用西方的话说是一次现代社会人生蜕变的“人文”演绎,再若往深里刨根源从“物种学”角度看,应是战争令生命大批毁灭后,人类一种反常的短期生殖“反弹”混乱。但它其后深刻影响到二战后欧美一二三代人的婚恋观。至今常有回光闪现。欧美有许多战后文学曾深刻予以剖析。

台湾“解禁”前有两个敢骂人的作家,一是柏杨,二是李敖;柏杨是反传统文化斗士,李敖是那一代学子反抗精神之表征。

大陆80年代后期首次出现一个“敢骂人”的底层作家,叫某某,某某带来了“痞子文学”,他的作品如果在60、70年代,从出版社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编辑手里过,都不能放行;单论文笔,如果叫清代的金圣叹批,他的一本书大概除了作者名字连几个字都留不下。可是经京城某些文人一嘘,出版社一炒,竟洛阳一时纸贵风行成了“中国著名作家”(中国真真奇了齐了)。

那时已有人警告:某某现象之到来乃“中国文化的凶兆”——从某意义说此见解深有预见,——其后翻滚的90年代狂潮我们看到“凶兆”怎样暴跳如雷——可怜一代青很多人竟是读着“痞子文学”成长起来的——“痞子文学”之始作俑不可低估。

连锁反应: 1988年左右开始呈燎原之势的反文学艺术规律的“策划”、炽炒风,开始取代前此有内容、有严肃、真实与认真写作,一斧砍掉20世纪文艺“真善美”标准,其后10年60年代出生一代人解构经典、传统,一切,再而后,“垃圾文化”全面铺天盖地、杂色淹埋,……在90年代末又接续上最最现代的全球性“病毒文化”……

1990年至后十五、六年,中国也经历了一场“类性解放”,与二战后欧洲及美国大不同处,它(几乎)并没有彻底与坚实的社会根据。它有两个主指数:一为精神信念崩溃,二为社会环境混乱,……刚刚吃好了饭的人们,精神维系又坍塌了……

……尽管有种种所谓地面的诗歌繁荣,知识写作虚假升华,喧闹种种,90年代文学(汉诗)深处整体精神是黯淡的、无力的、彷徨无主……好象,需要“一点刺激”了(??)……

——这个“刺激”同当年的某某“痞子文学”一样,来得不是时候,不是路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90年代这10年有两只酷毙的病毒,突袭中国人躯体及精神,一为淋菌,一为同计算机病毒一起变得肆虐凶顽起来的——“病毒文化”。

——文学(诗歌)上的“下半身”旗徽光荣地印着这只“病毒文化”菌类图形。

“炒作十炒作十炒作……”

——网络技术这回帮了大忙。

二战后“愤怒的一代”写手(又称“颓废的一代”),基本是对战争、对人类错误持批判态度的;不同的是这回冷眼看起来竟毫无根据——像突然冒出一小群“褐衫党教徒”冲进地铁……

——不这样他们无法成功。

——不这样他们无法引人注目。

——不这样他们无法生存一瞬!!……

“ 当代的悲哀是每个人全微不足道;当代的悲哀是所有的人全麻木不仁;当代的悲哀是每个人都想“任性而为,各行其是”!……”(巴克莱)

……就譬喻,一个良家少女在公共场所突遭侮辱强暴,而看到的人群,竟还在或嗤笑、或旁观、畏缩,或熟视无睹,或伙同意淫……

——汪洋大盗应运而生。

文学里“下半身”横空出世,引发三现像:一部分激烈抨击;一部分不睬淡漠;一部分迅速入伙,“语言交欢”(!!)……

80年代中期出生的——其时还几乎是些少年——在瞪大眼睛惊讶观看……

——象看一场诗歌与文学的“毛片”。

<金瓶梅>几百年前所以前肆行于世,是因为浸润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但它至今仍具有反复争议性。而今天征服世界的竟是些“头脑非常简单”的东西:如暴力、“类暴力”、麻醉品。(或类暴力文化等)。

性与暴力最近。

性领着它的两个打手——毒品和暴力,搅得西方文明不得安宁。

回首就来到东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初年),欧洲文明首次“遭劫”的步骤是:

第一步是神的形象震裂;

第二步是人的形象震裂;

第三步是整个人类理性构架震裂;……

青年、文化十字路口突亮一盏红灯:

——“病毒文化” 时代彻底到来了!!

——但不出现结核菌,英国医学家弗莱明无法研制出青梅素;

——不出现毒龙,古典法国无法产生出屠龙的少年英雄圣•乔治。

准确地以诗的(文学的)形式昭示这一病毒的:

是文学“下半身”的全部历史功绩。

-

-

(本文写作于2006年左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5380/

惊艳“下半身”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