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论诗歌

“反对诗的形式主义”
“诗人很少从文科大学出来”
“问题不在你写什么,而在你怎样写”
(艾青《诗论》中的话)
几年前我到浙江的金华,那里是著名已逝当代诗人艾青的故乡,还是著名已逝画家黄宾虹的故乡,那里的人们很为此骄傲,建立了一所艾青小学,还命名了一条宾虹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我与几位当地诗友经过艾青小学,我觉得这个纪念非常富有意义。但我同时还想的稍微远了一点,想到纪念一个作家、诗人,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忘阅读他的原著,学习他的思想与艺术精髓,比如,我们纪念鲁迅、郭沫若,就要多读他们的书,我想这才是他们会高兴的本意——当然我不是说用纪念馆、各种建筑等形式就不重要,也很重要,如,建立一所小学更是意义深远,沾润后人。
还想及,纪念我们的任何一个真正的祖国作家、诗人、艺术家,都具有非常的价值,他们的思想精华我们哪怕吸收一部分,或很小的一小部分(每个经典作家与艺术家的思想都非常庞杂巨大与完整,形同一个“小宇宙”),对当代、对文化、对自己进步都有大意义,那里永远有深邃的东西,只是我们经常忘记去汲取、挖掘。
恰好我手里珍藏有一本多年前出版的《诗论》,这是诗人除了诗集外的一部重要的关于诗歌理念的阐述,出版于改革初年的1980年,(可能一般人手里已经没有了),回来后我又作了重读,觉得仍然如同初读一般新鲜,俯拾珠玑,受益匪浅,读他的话我想到欧洲先贤们说的“艺术的使命在于探索真理”,以及波兰诗人米沃什说的“诗人是祖国的瞭望员”等,很多重要的东西我们似乎知道却一次次忘记了。
艾青,(1910——1996),曾早年留学于法国,学习过西洋美术,1932年回到上海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被捕,后于抗战中的1941年到达延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曾应毛泽东邀请到他的窑洞里谈过文化及诗歌,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50年代后期被打成右派,接近20年时间里被下放到东北、及新疆石河子,于1978年后改正。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长篇小说《绿洲笔记》,诗论集《诗论》等。
《诗论》是艾青70岁时才得以出版的重要理论著作,(但书很薄),并不像一些“言之无物”的大部头,这就是诗人风格。
抽出一些艾青《诗论》中句子(分别写于1938年,1950年,及1980年),中间历史跨度很大,距离如今又是几十年近百年过去了,我们来检验一下,一位诗人的话是否“过时”呢?——
-
-
“诗人当然也渴望着一种宪法,既国家能保障人民的面包和幸福之外,能保障艺术不受摧残“
※※
“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
※※
“扩大艺术世界的统治”
※※
“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对于自然的歌唱”
※※
“诗人必须说真话”
※※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
“中国人民是热爱诗歌的人民”
※※
“只有政治民主了,才谈得到艺术的民主”
※※
“看得下去,看了能感动“(艾青回答他个人对一首诗歌的“审视”)
※※
“自由体的诗是带有世界性的倾向“
※※
“疯子是最有独创性了,但并不是艺术家”
(谈诗人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激情的狂热,与疯子的非理性“疯狂”间的区别)
※※
“每个人都处在新旧感情交替的矛盾中”
※
※
-
“诗,一般所说,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样式”
※※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由它而想起一些更为深远的东西”
※※
“
“真正的诗就是混在散文里也是会被发现的”
※※
“诗比歌容量更大,也更深沉”
※※
“不要迷信形式”
※※
“为名而写作的,比为艺术而艺术的还自私”
※※
“诗人为什么常常瞧不起市侩呢”?
※※
“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
“我还是坚持:’人必须说真话’。只有说真话,才能突破假话、大话、谎话”
※※
“诗人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作一个正直的人”
※※
“经验证明,凡是属于应时的、或者说,属于时事性的东西,经常是不长久的”
※※
“诗人所要反应的是真实,是更深刻的真实。或者说,属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更持久的真实”
※※
“即使是同一诗人所写的,也应力求变化”
※※
“生活的语言,是最丰富也是最生动的语言”
※※
“朴素,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盖空洞”
※※
“诗人在社会上有没有价值,
就决定于他是否和公众的倾向一致,
是否和公众一起又引导公众“
※※
“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
※
※
“为全体而斗争”
※※
“给思想以翅膀,给情感以衣裳”
※※
“自由,艺术,爱情,劳动”
※※
“一刻也不能丧失审视生活的勇气啊”
(完)